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LS2010098)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 相关作者:胡传顺秦华梁平马喜龙蒋应田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热处理工艺对2.25Cr1Mo0.25V钢相变温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热膨胀法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2.25CrlMo0.25V钢的相变温度Ac1和Ac3。结果表明,该钢经退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797.1℃和886.2℃,经淬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801.3℃和891.4℃,经调质处理后相变温度分别为809.2℃和898.7℃。不同组织对相变温度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热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马喜龙胡传顺秦华蒋应田
- 关键词:相变温度
- Ni—Cu—P镀层在氢氟酸溶液中的耐蚀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为了改善20R钢在氢氟酸介质中的耐蚀性,采用化学镀技术在该材料表面制备了Ni-Cu-P三元合金镀层。通过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观察和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组成,通过浸泡法、电化学系统测试了20R钢和镀层在氢氟酸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Ni-Cu-P镀层能顺利地在20R钢表面发生沉积,镀层光滑、致密、无裂纹,阻隔了氢氟酸与20R钢的直接接触。镀层在氢氟酸溶液中更容易发生钝化,具有一定的耐蚀性能。
- 刘文涛王洪志胡传顺梁平秦华李壮
- 关键词:化学镀耐蚀性
- 氢氟酸浓度对Ni-Cu-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Ni-Cu-P化学镀层的表面形貌,采用浸泡法与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了Ni-Cu-P镀层在不同浓度氢氟酸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Ni-Cu-P镀层均匀、致密,在氢氟酸介质中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且随着氢氟酸溶液浓度的增大,镀层的腐蚀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 王洪志胡传顺潘晓丽梁平朱健秦华
- 关键词:耐蚀性氢氟酸化学镀
- 淬火温度对1.25Cr-0.5Mo耐热钢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采用金相分析、浸泡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不同淬火温度热处理后的1. 25Cr-0. 5Mo耐热钢的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对1. 25Cr-0. 5Mo耐热钢组织有较大影响,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马氏体板条束尺寸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在3. 5%Na 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1. 25Cr-0. 5Mo耐热钢经950℃淬火处理后的腐蚀速率最小,耐蚀性最好。Na Cl溶液温度对1. 25Cr-0. 5Mo耐热钢的腐蚀行为影响较大,20℃时1. 25Cr-0. 5Mo耐热钢表面存在一层完整钝化膜,对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随着Na Cl溶液温度升高,钝化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二次钝化区间逐渐消失,1. 25Cr-0. 5Mo耐热钢击破电位、自腐蚀电位减小,维钝电流密增大,耐腐蚀性逐渐减弱。
- 郭一二秦华梁平史艳华金兰
- 关键词:淬火温度显微组织腐蚀速率
- 二次热循环对2.25Cr1Mo钢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方法,对2.25Cr1Mo钢经受二次热循环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二次热循环作用,获得贝氏体组织。但经第一次峰值温度热循环作用所形成的粗大原奥氏体晶界,并未在第二次热循环作用后产生细化,仍然保持第一次热循环所形成的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界形态。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微区成分比较均匀,说明试样经受第二次热循环作用后,奥氏体均质化进行得较为充分。颗粒状组织微区成分与基体相比,铬元素含量增高,可推测颗粒状组织形成了以Fe,Cr为主的第二相碳化物。
- 胡传顺秦华马喜龙朱健
- 关键词:2.25CR1MO钢热循环晶粒尺寸
- 酸冷却器换热管与定距管的腐蚀速率对比分析
- 2015年
- 依据氢氟酸酸冷却器停工检修中换热管与定距管腐蚀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取样、宏观形貌观察、壁厚测量、金相分析和腐蚀产物XRD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它们的腐蚀形貌、产物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定距管与换热管腐蚀形式为氢氟酸造成的均匀腐蚀。但经测定定距管腐蚀速率远远大于换热管,相差近11倍。定距管壁厚减薄主要发生在其外壁,这也是定距管加速腐蚀的主要原因。
- 徐明胡传顺
- 关键词:氢氟酸换热管定距管腐蚀速率
- 调质态2.25Cr-1Mo-0.25V钢的显微组织与电化学腐蚀性能被引量:2
- 2017年
- 对2.25Cr-1Mo-0.25V钢进行950℃淬火,再分别进行600℃和700℃回火,观察其显微组织和碳化物形貌,并测试了其耐蚀性。结果表明,2.25Cr-1Mo-0.25V钢在950℃淬火+600℃回火后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而在950℃淬火+700℃回火后的耐蚀性变差,这是由于提高回火温度后大量合金碳化物析出,使合金元素流失,致使2.25Cr-1Mo-0.25V钢表面的氧化膜不能有效形成,导致耐腐蚀性下降。
- 孔维宾秦华连景宝马喜龙
- 关键词:2.25CR-1MO-0.25V钢碳化物耐蚀性
- 加热温度对2.25Cr-1Mo-0.25V钢晶粒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通过金相观察研究了加热温度对2.25Cr-1Mo-0.25V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以下晶粒长大不明显,加热温度超过1000℃晶粒快速长大,在1300℃晶粒完全粗化,这种钢的晶粒粗化温度为1000℃。第二相粒子在较低加热温度下不溶解,这些未溶解的第二相质点可起到对晶界迁移的钉扎作用。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部分第二相粒子开始溶解,使其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钉扎作用减弱。第二相质点的尺寸和体积分数的比值决定了奥氏体晶粒的粗化程度,一旦发生解钉现象,奥氏体晶粒快速长大。
- 陈振宇胡传顺秦华朱健
- 关键词:晶粒度晶粒长大
- 三次热循环对2.25Cr1Mo钢组织的影响
- 2012年
-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方法,对2.25Cr1Mo钢经受三次热循环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三次热循环作用,获得贝氏体组织。经三次热循环—三次热循环中最高峰值温度1 195℃,三次热循环总的t8/5达97s以上的作用时,晶粒尺寸并未发生明显长大。由于第一次热循环冷却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没能产生第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的晶粒细化作用使晶粒尺寸细化。试样热循环作用后,对试样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析出相微区成分相近,以Fe元素为主要成分,可推测形成了Fe,Cr,Mo碳化物析出相。
- 王亚新胡传顺秦华马喜龙
- 关键词:2.25CR1MO钢热循环晶粒尺寸
- 热处理工艺对Ni-Cu-P化学镀层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为进一步提高Ni-Cu-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设计了3种不同温度及保温时间的热处理工艺对镀层进行热处理。通过XRD分析了镀态及热处理态镀层结构的变化,通过2273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它们在3.5%Na 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由于Ni-Cu固溶体及Ni3P相的析出,使得热处理态镀层在腐蚀介质中具有更低的腐蚀电流密度和更高的电荷转移电阻,且300℃保温30 min的热处理工艺处理的镀层耐蚀性最佳。
- 徐明胡传顺王洪志
- 关键词: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