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1063)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袁登华朱丽叶罗嗣明付春江王琦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品牌印象形成与改变的双重加工模型检验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探讨品牌印象的双重结构及其形成与改变的心理机制,在双重加工模型理论基础上,采用2×2×3完全随机被试间实验设计,先后进行两个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外显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规则加工,内隐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联想加工,说明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心理结构,为双重加工的双重系统观点提供了新证据。Smith和DeCoster(2000)的双重加工模型未考虑被试对信息的卷入程度对联想加工和规则加工的影响,使其理论解释力不够,此研究结果正好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 袁登华付春江罗嗣明
- 关键词:卷入
- 品牌推崇研究述评被引量:18
- 2016年
- 品牌推崇是指一群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认同和忠诚达到传道狂般的水平,不仅自己持续消费该品牌,而且积极推荐他人购买该品牌,甚至可能诋毁竞争品牌。品牌推崇的心理机制表现为消费者真实的"消费体验"经由"品牌情感"发展成"对品牌的高度信任和认同",进而发展成品牌推崇,以至于极力劝导他人加入自己的消费阵营。品牌推崇者在谈论品牌产品或服务时抱有传道狂般的热情,能够大大提高品牌传播效率。如何培养品牌推崇者是当今企业面临的崭新课题。本文从品牌推崇的含义、测量、功效、影响因素、心理机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袁登华王琦朱丽叶
-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
- 双重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自我观对国产/外国品牌评价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文章基于个体文化心理视角,采用2(自我建构:独立自我与关联自我)×2(品牌原产地:国产品牌与外国品牌)的组间因子实验设计,检验了消费者自我建构对国产/外国品牌评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外国品牌,关联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国产品牌有更正面的评价,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国产/外国品牌的评价无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本土和跨国公司基于文化心理对不同客户群体展开针对性营销,引导消费者产生更积极的品牌态度提供了指引。
- 朱丽叶袁登华卢泰宏
- 关键词:自我建构
- 全球化背景下消费者自我建构对国产与外国品牌评价的影响——产品类别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自我建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全球化背景下,受中西双重文化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自我建构呈现新的特征。文章通过2×2×2的实验设计检验了消费者自我建构对国产与外国品牌评价的影响,发现不同自我建构者对品牌来源地信息的认知和处理不同,受到产品类别的调节。研究结论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品牌管理提供了新的指引。
- 朱丽叶袁登华
- 关键词:自我建构双重自我
- 品牌不安全感的危害机制与化解策略
- 2012年
- 品牌不安全感是指消费者对某品牌存在潜在或现实威胁的主观感知和担忧。以往文献中,与品牌不安全感有关的研究主要隐含在两个领域:一是以产品伤害危机为中心的品牌心智变化研究;二是以企业伦理责任为中心的品牌心智变化研究。但这两个领域都尚未揭示消费者品牌不安全感的实质、心理表征、危害机制和预警功能等。品牌不安全感是消费者回避或拒绝某品牌的心理根源之一。因此基于产品伤害事件频发的事实和品牌心智理论,有必要对品牌不安全感作系统研究,具体探索品牌不安全感的本质内涵、导致品牌不安全感的威胁源、品牌不安全感的心理表征、危害机制、预防和化解策略、以及品牌心理安全管理理论等问题。
- 袁登华杨双肖玫
- 关键词:危机化解
- 双重加工模型发展概况及研究展望被引量:3
- 2016年
- 双重加工模型将社会认知加工区分为外显认知加工和内隐认知加工。上世纪80、90年代涌现出来的双重加工模型关注加工的条件,重在对心理现象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进入21世纪后,模型强调加工所依据的原理,强调模型的包容性和应用范围。双重加工模型为人类行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但存在术语较多,对两种加工的界定含糊等问题,其中双重加工的单一系统论与双重系统论引起的争议最大。在对双重加工模型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后指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将间接测量的正式加工模型引入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中,可对双重加工的本质内涵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2)将个体差异纳入到双重加工模型中可以提高双重加工模型的解释力度。
- 付春江袁登华罗嗣明梅云
- 关键词: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