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05SG011-19)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3
- 相关作者:邓小晨高雪华蒋春冯敏雷蕾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细胞融合构建红景天苷高转化菌株及固态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构建红景天苷高转化菌株,并对红景天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黑曲霉菌株H35和H42为出发菌株,将双亲株的原生质体分别进行紫外和热灭活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重氮盐比色法初筛和HPLC复筛得到一融合菌株(Rc14);并运用"复杂定向调控技术"对红景天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在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下,Rc14发酵后红景天苷含量比发酵前提高140%,酪醇含量提高277%,总有效成分含量增加了176%。结论利用融合菌株Rc14固态发酵红景天的工艺在红景天的工业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冯敏蒋春高雪华雷蕾邓小晨
-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红景天苷酪醇固态发酵
- 双菌株协同发酵提高红景天中苷和酪醇含量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从已分离的具有红景天苷转化能力的霉菌中,筛选能协同发酵红景天苷的双菌株组合。方法以重氮盐比色法初步确定菌株组合和双菌株协同主要发酵条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复筛。结果选出的最优双菌株组合编号为35-42,该组合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发酵后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比原药材分别提高86.29%和118.14%,总有效成分提高94.68%。结论表明双菌株的协同转化作用明显优于单菌株。
- 宋伟舟孙剑峰刘玉应冯敏蒋春邓小晨
- 关键词:红景天苷酪醇高效液相色谱
- 微生物酶的方法提高红景天苷和酪醇的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通过酶学方法短时间内提高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方法微生物固体和液体发酵法,通过硫酸铵沉淀法从黑曲霉H35和H42的发酵液中提取合成红景天苷和酪醇的红景天苷合成酶系和酪醇合成酶系。通过酶促反应提高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结果通过酶学的方法使得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94.2%和83.8%。通过两种酶的协调作用使得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9.9%和191.1%。酪醇合成酶的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5℃和40℃;红景天苷合成酶的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45℃。酪醇合成酶在pH4~6.5温度低于65℃有较好稳定性;红景天苷合成酶在pH3.5~6.5温度低于60℃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酶学方法可以在短期间内将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提高139.9%和191.1%,具有较高的实用经济效益。
- 高雪华雷蕾邓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