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4046)

作品数:10 被引量:107H指数:7
相关作者:陈石徐伟民石磊王谦身郭凤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重力场
  • 5篇地震
  • 4篇地壳
  • 4篇重力场变化
  • 2篇地壳模型
  • 2篇岩石
  • 2篇有效弹性厚度
  • 2篇反演
  • 2篇M
  • 1篇地壳厚度
  • 1篇地壳均衡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条件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预报
  • 1篇断裂带
  • 1篇岩石层
  • 1篇岩石圈

机构

  • 11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篇陈石
  • 8篇徐伟民
  • 5篇石磊
  • 3篇卢红艳
  • 3篇王谦身
  • 2篇郭凤义
  • 1篇王岩
  • 1篇王青华
  • 1篇刘芳
  • 1篇蒋长胜
  • 1篇张健
  • 1篇高倩
  • 1篇郑秋月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古及周边地区重力异常和地壳不均匀体分布被引量:13
2015年
基于全球EGM2008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模型,本文计算了蒙古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AiryHeiskanen均衡重力异常.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Crust 1.0地壳模型为参考,通过重力正演方法,对蒙古及周边地区不同深度地壳密度结构模型的重力异常进行了计算,并对得到的正演布格重力异常与实际重力异常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西部杭爱山地区与阿尔泰山地区的构造变形差异性明显,现今均衡重力异常中杭爱山周边没有明显的均衡异常高值区,而阿尔泰山地区西南方向存在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分布,分析与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Crust 1.0模型给出的壳幔横向密度不均匀体分布对于计算Moho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作用明显;Crust 1.0给出的地壳内界面变形可以反映深大活动断裂的深部构造变形.研究结果对于认识蒙古东西部构造特征差异,以及现今西部活动断裂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具有参考意义,也可以为进一步应用Crust 1.0模型为参考开展三维密度结构反演提供一定帮助.
陈石王谦身
关键词:地壳模型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
新疆于田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性与重力异常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基于最新重力场模型对2014年于田Ms7.3地震震区的重力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Crust1.0地壳模型计算得到震区的深部构造形态,结果显示:震中位于地壳厚度陡变带上.同2008年于田Ms7.3地震相比,震中虽位于不同位置,但发震机制均与深部地壳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统计研究区内历史地震活动性与重力异常之间的关系,发现震中的自由空气异常与地形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而布格异常和均衡异常的结果则明显不同.进一步地分别计算不同重力异常的水平总梯度和线性信号,结果表明:重力异常梯度量与地形的相关特性更明显.研究表明:Ms7.0以上大震活动与重力异常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特性学,这可能与重力异常反映的深部结构和壳内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有关.
徐伟民陈石石磊
关键词:于田地震地震活动性地壳模型统计特性天然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重力场和岩石层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继2008年汶川MS8.0地震之后,2013年4月20日又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同属龙门山断裂带.根据最新的重力和地形资料,采用岩石层弹性板模型,计算了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的二维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分布,并从岩石层的力学特征分析了穿过两次地震震中位置的重力剖面特征;结合以往在该地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岩石层的力学变形问题.结果表明,以龙门山为界,四川盆地所在的扬子板块弹性厚度为33(±4)km,龙门山西北的松潘—甘孜地块的弹性厚度为13(±4)km,两侧岩石层存在明显的力学强度差异.包括两次地震震中范围的龙门山断裂带南部区域的有效弹性厚度值小于北部地区,说明该区域的岩石层更容易发生变形,可以解释在构造上具备强震发生的岩石层动力学条件.
陈石徐伟民石磊卢红艳郭凤义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
基于线性相似滤波获取重力非潮汐分量的方法研究
<正>1、引言重力台站中常见的弹簧重力仪在观测记录中,存在仪器漂移问题,特别在较长观测时间序列上,仪器的漂移多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特征。但是,在短时间内仪器弹簧的漂移具有良好的线性特征,可以视为线性漂移。基于此,我们设计一个...
徐伟民陈石石磊卢红艳
文献传递
基于欧拉反褶积方法计算川滇交界重力变化场源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以川滇地区2012-2014年来的多期流动重力观测网络数据为基础,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引起重力变化的场源深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反演和解释.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了最优的反演参数,并对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构造指数(SI)为1时适合对流动重力数据进行反演.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显示在2012-2014年间的重力变化场源位置更集中于垂直于昭通断裂的北西向分布,场源深度分布在30±10 km范围,形态与鲁甸地震发震构造位置相似.这可能与2014年8月3日鲁甸M_S 6.5地震前的中上地壳的深部应力场变化相关.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以开展由场至源的定量研究,为流动重力变化信号的反演和解释提供一条新思路.
高倩陈石
关键词:欧拉反褶积重力场变化
从重力异常研究岩石圈内部变形及力学特性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不同时空尺度的岩石圈内部变形会在重力异常场中形成不同波长特征的永久记录.最早的重力均衡学原理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实测地形与重力异常之间的关系.从早期Airy/Pratt均衡的局部补偿模式,发展到后期的区域均衡模式及弹性板均衡模型的提出,已逐渐形成了以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核心的一种评价体系,主要用于度量岩石圈的力学强度特性并表征其相应物理属性.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岩石圈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实验均衡原理出发,通过系统总结重力导纳方法的发展,介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概念和力学各向异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主线,以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定义入手,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及重要进展.
陈石王谦身徐伟民石磊
关键词:地壳均衡岩石圈变形有效弹性厚度
中国大陆西部重力场变化与强震危险性关系被引量:21
2015年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西部流动重力测量获得的区域重力场变化数据,尝试对其进行多种位场变换,在一定空间尺度约束下定义了6种区域重力场变化指标量.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大陆2002年、2005年和2008年等3期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并统计了中国大陆西部MS≥6.0地震震中位置处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各种导出参数值,尝试初步构建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地震重力学科指标体系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位置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但是重力场变化的垂直梯度和解析信号模量具有一定的地震预报意义,适合作为地震前兆异常使用.
陈石徐伟民蒋长胜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地震预报指标体系
南北地震带南段地壳厚度重震联合最优化反演被引量:13
2015年
重力反演方法是研究地壳结构和物性界面起伏的有效地球物理手段之一.本文收集了南北地震带南段67个已有的固定台站接收函数反演的Moho面深度结果,并使用基于EGM2008重力异常模型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重震联合密度界面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接收函数对台站下方Moho面深度估计作为先验约束,定义了一类评价函数,通过对重力反演算法中尺度因子,平移因子和稳定性因子的最优选择,最小化重力反演结果与接收函数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同化不同地球物理方法获得的反演模型,且通过重震联合反演可以改进由于对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接收函数结果插值可能而引起的误差.本文还通过引入Crust1.0的Moho面深度为初值,同时考虑地壳密度的横向不均匀分布,通过模型之间的联合反演有效改善了地球物理反演模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本文反演得到的最优化Moho面深度模型与已知67个台站位置接收函数模型之间的标准差约1.9km,小于Crust1.0与接收函数结果模型之间标准差为3.73km的统计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同化重震反演结果、精化地壳密度界面模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陈石郑秋月徐伟民
关键词:重震联合反演地壳厚度界面反演最优解
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源区和周边三维密度结构及重力场变化被引量:51
2014年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_s6.5地震,震源机制显示该地震为左旋走滑型,断层破裂面以北西向为主,与昭通断裂带近乎垂直.本文基于三维重力反演技术,采用Crust1.0地壳结构模型和最新Moho面深度模型联合约束,反演得到了该地震震源区及周边的三维密度结构特征.反演结果表明:鲁甸地震震源区南北两侧块体运动受到昭通断裂不同程度阻隔,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昭通断裂北段地壳物质运移的阻挡能力相比南段更强.通过进一步调查距离震中较近的流动重力测点的点值变化发现,从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大海村(P1)重力点值减小,减小幅度达到19μGal,而位于昭通断裂东北侧的江底(P5)重力点值同期变化显示为增加,其他距离较远测点在震前重力变化不明显.综上结果对鲁甸地震的成因机制给出了初步解释.本文结果对于认识孕震区深部结构及地球物理场时空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对识别与局部重力变化有关的地震前兆也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陈石王青华王谦身王岩卢红艳徐伟民石磊郭凤义
关键词:重力反演重力场变化
基于MPICH环境下的复杂重力异常体并行正演模拟被引量:2
2013年
任意多面体重力异常正演公式常用于解决复杂几何形态地质体的正演问题。本文以均匀物性多面体重力异常正演公式为基础,应用有限元技术中的网格离散化思想,以任意四面体为基本单元,通过并行计算技术在MPICH环境下实现了任意连续空间物性分布复杂异常体网格模型的重力异常正演模拟,通过并行处理可以有效加速正演计算速度。本文研究结果对于联合重力异常场正演建模和开展复杂模型网格的重力场计算有一定参考意义。
陈石张健
关键词:并行计算MPICH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