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KS054)

作品数:22 被引量:147H指数:7
相关作者:吴祖鲲王慧姝马伟禚丽华谷曼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大学佳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文化
  • 7篇民族
  • 5篇凝聚力
  • 5篇民族凝聚力
  • 4篇抗联
  • 3篇中共
  • 3篇文化传承
  • 3篇抗联精神
  • 3篇传承
  • 2篇政治
  • 2篇治理逻辑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功能
  • 2篇文化认同
  • 2篇逻辑
  • 2篇精神史
  • 2篇本土文化
  • 1篇东北抗联
  • 1篇东北抗日联军
  • 1篇东北文化

机构

  • 15篇中共吉林省委...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佳木斯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吉林省人民检...

作者

  • 12篇吴祖鲲
  • 4篇王慧姝
  • 2篇禚丽华
  • 1篇林志彬
  • 1篇李毓萍
  • 1篇王昆
  • 1篇周知民
  • 1篇张红
  • 1篇周家彬
  • 1篇邹庆华
  • 1篇张牧
  • 1篇李才
  • 1篇袁中树
  • 1篇谷曼
  • 1篇马伟
  • 1篇韩霞

传媒

  • 4篇长白学刊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理论探讨
  • 2篇桂海论丛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探索
  • 1篇东南传播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凝聚力提升与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当代民族凝聚力提升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的挑战。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整合、聚集文化资源,以形成持久、强大的文化认同,使民族凝聚力获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吴祖鲲王慧姝
关键词:文化强国民族凝聚力文化认同
敬祖文化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以豫北滑县“祖宗轴”年画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敬祖,或祖先崇拜,是基于逝去的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是基层人民生存、凝聚、互助与自治的精神表达,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年画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真实记录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状态,"祖宗轴"是豫北滑县年画的一种,主要表现团聚族群、祭拜祖先等,是祖先崇拜的轴画形式。敬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明确地倡导珍爱生命观念和意识。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客观认识其当代价值,从个人的存在、家庭的幸福、国家的稳定到社会的和谐,再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思想资源和民意基础。
韩霞吴祖鲲
关键词:年画文化传承
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与视阈融合
2013年
在编辑活动中,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编辑工作的需要,多元主体共存是编辑工作的新要求。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观照下,作者、编辑、读者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平等主体,并通过主体间交往而实现视阈融合,理解是编辑主体间视阈融合的前提,对话是实现编辑主体间视阈融合的有效途径。
禚丽华
关键词:主体间性视域融合
抗联精神与东北文化传承被引量:10
2013年
对抗联精神的内涵、抗联精神形成的民族文化条件与东北文化基础进行分析与解读,为弘扬抗联精神,传承东北文化寻找更为深层次上的学理依据。在现时代意义上探寻抗联精神与东北文化的传承价值所在。
袁中树
关键词:抗联精神东北文化传承
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实践价值被引量:19
2015年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垂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谷曼
关键词:东北抗日联军抗联精神民族复兴中国梦
文化品牌的民族性及其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任何文化形态的创造都不能够脱离民族根基,文化品牌的内涵也必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自觉;有助于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要发挥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作用,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强化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着力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丰富和强化民族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品牌的力量能够更广泛地影响世界。
张牧
关键词:民族性民族文化品牌民族凝聚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被引量:10
2013年
高校思政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政课全过程进行探索,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政课的基本要求。
李毓萍张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政课统领
论科举文化对当代国家治理逻辑的价值关照
2015年
伴随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多元,国家治理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治理要从国情出发、从文化基因出发寻求依据和资源。科举文化维护了中国千余年的社会稳定,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逻辑尤其需要我们借鉴和反思。科举文化自产生便与国家治理形成了密切的内在互动,其国家治理逻辑在社会流动、社会控制和政令统一方面体现得尤为深刻,以此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逻辑和社会发展现实探寻当代国家治理逻辑的起点和目标,在社会流动、社会治理、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更能透视出科举文化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影响与启示。
王慧姝吴祖鲲
关键词:科举文化逻辑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萌生被引量:2
2014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发生源头。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础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前提,是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基因和密码。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撒下了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生成的种子。政党文化是由政党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等有意识有目的所建构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者和领导者,他们有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有的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他们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了中共政党精神文化建构的主体。政党文化是政党组织的精神支柱,政党组织是政党文化的物质基础。政党文化依附政党组织而存在,随着政党组织的发展而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准备了中共政党精神文化依存的组织。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摇篮,它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孕育了中共政党精神文化。
林志彬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
文化视域下宗族社会功能的反思被引量:23
2014年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核心,其通过自卫生产、祭祖拜先、光宗耀祖、族规族训、赡济贫弱对传统基层社会民众的生存、凝聚、教化、自治、互助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亲缘情感和乡土情结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的宗族认同演绎出"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并以爱家的伦理诉求和爱国的政治信念为基点升华为浓烈的家国情怀。在当代宗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客观认识宗族的社会文化功能,在现代文明秩序中纠正其偏离、凝练其经验和价值,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千秋家国梦的重要路径选择。
吴祖鲲王慧姝
关键词:宗族本土文化社会功能家国情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