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8BB1002)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加纳王亚超蒲飞张飞萃倪郁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油菜
  • 1篇酶基因
  • 1篇芥酸
  • 1篇克隆
  • 1篇还原酶
  • 1篇还原酶基因
  • 1篇基因
  • 1篇甘蓝
  • 1篇甘蓝型
  • 1篇甘蓝型油菜
  • 1篇COA

机构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篇王瑞
  • 1篇柴友荣
  • 1篇倪郁
  • 1篇张飞萃
  • 1篇蒲飞
  • 1篇王亚超
  • 1篇李加纳

传媒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烯脂酰-CoA还原酶基因BnECR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trans-2,3-enoyl-CoA reductase,ECR)是催化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合成的脂肪酰-CoA延长酶之一。根据已报道拟南芥ECR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ECR的全长cDNA序列和对应的基因组序列,命名为BnECR(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899705和FJ89970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nECR的全长cDNA序列为1328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为2093bp,由4个外显子组成,在ORF的上、下游分别有一个163bp的5′UTR和一个232bp的3′UTR。根据编码区预测BnECR前体蛋白为一个31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包含ECR蛋白的重要功能位点K144、R145及一个NAD(P)H结合基序G225SGGYQIPR/HG234。NCBIBlastn、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保守域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AtECR基因的同源性最高,是对应拟南芥AtECR的垂直同源基因。RT-PCR分析表明,BnECR基因在甘蓝型油菜根、茎、叶、花及角果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BnECR在高芥酸材料种子发育中后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芥酸种子,表明BnECR可能参与甘蓝型油菜芥酸的合成。将BnECR克隆到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中,分别转化野生型酵母By4743和突变体菌株YDL015c,添加半乳糖诱导表达。气相色谱分析表明,BnECR在酿酒酵母中有效表达,转化菌株中的芥酸(C22:1)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4%,比对照增加52%;对突变体的转化结果表明芥酸含量恢复到野生型水平。
倪郁张飞萃王亚超蒲飞王瑞柴友荣李加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克隆芥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