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902)

作品数:11 被引量:112H指数:7
相关作者:杜建国陈彬胡文佳马志远郑新庆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海洋生物
  • 4篇营养级
  • 4篇鱼类
  • 4篇生态风险
  • 4篇物种敏感性分...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近海
  • 2篇海洋生物多样...
  • 1篇定置网
  • 1篇多样性
  • 1篇有机物
  • 1篇鱼类多样性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域
  • 1篇中国近海
  • 1篇生物区系
  • 1篇食物网
  • 1篇属对

机构

  • 12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作者

  • 12篇杜建国
  • 10篇陈彬
  • 7篇胡文佳
  • 6篇马志远
  • 5篇郑新庆
  • 4篇赵佳懿
  • 3篇陈明茹
  • 3篇俞炜炜
  • 2篇林金兰
  • 2篇周秋麟
  • 2篇刘正华
  • 1篇许章程
  • 1篇余兴光
  • 1篇杨圣云
  • 1篇黄凌风
  • 1篇林彩
  • 1篇林荣澄

传媒

  • 3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氮稳定同位素的九龙江口鱼类营养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3年6—8月九龙江口采集到的隶属于13目42科61属共71种鱼类的营养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鱼类的δ15 N值跨度较大,介于7.23‰~14.66‰之间。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基准生物估算出鱼类的营养级介于1.70~3.89之间,营养级最低与最高的鱼类分别为少牙斑鲆(Pseudorhombus oligodon)与多鳞鱚(Sillago sihama)。与Fishbase同种鱼类的营养级数据进行比较,83.1%的鱼类的营养级均值处于Fishbase同种鱼类的营养级范围内,但81.7%的鱼类的营养级均值比Fishbase同种鱼类的营养级均值略低;与传统的胃含物分析结果比较,58.3%的鱼类的营养级在0.5个营养级的误差范围内。基于氮稳定同位素估算的鱼类营养级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品中低龄鱼及幼鱼比例较大有关。与其他方法相比,稳定同位素法在研究体型较小的幼鱼和低龄鱼营养级更具优势。鱼类营养级随其个体大小的变化明显,但存在种的差异性:不同体长的髭缟鰕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和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的营养级跨度较大,分别为1.54和1.43;而鳓(Ilisha elongata)等的营养级则跨度较小,这可能与不同鱼类的食性变化有关。
廖建基郑新庆杜建国陈彬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鱼类营养级
厦门同安湾定置网捕获鱼类的多样性及营养级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安湾进行的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平均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周年逐月共鉴定鱼类112种,隶属于15目53科88属。渔获物组成以沿岸小型底层鱼类为主,其中中上层鱼类15种,中下层鱼类18种,底层鱼类79种;暖水性种类84种,暖温性种类28种,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杂食性鱼类8种,低级肉食性鱼类71种,中级肉食性鱼类30种,高级肉食性鱼类3种,以低级肉食性鱼类为主。中华海鲶(Tachysurus sinensis)是夏、秋、冬三季的优势种,六指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锯脊塘鳢(Butis koilomatodon)和髭缟鰕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是春、冬两季的优势种。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在11月,分别为3.26和3.29;最低值均在2月,分别为1.78和1.77。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其月更替率6月最低,为40.1%;3月最高,达68.6%。鱼类平均营养级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3月最低,为3.02;1月最高,为3.92;周年平均营养级为3.52。与2003年调查资料相比,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廖建基郑新庆杜建国陈彬马志远胡文佳
关键词:海湾生物多样性营养级
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的营养级指数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4年
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50–2011年渔获物捕捞量资料,分析了我国海域(包括大陆海域、台湾海域、香港海域和澳门海域)129种渔获物的营养级指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1974年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在3.45左右波动,1975–1978年下降至3.35左右,1982–1987年急剧下降到3.25并维持到1996年,1997–2011年平稳回升至3.34。与全球海洋营养级指数相比,1984年之前我国高于全球水平,而1984年之后则低于全球水平。就生物类群而言,鱼类对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的贡献最大,达73.1–85.8%;甲壳动物次之,为9.2–15.5%;软体动物较小,为3.3–11.6%;其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最小,不超过1.8%。过度捕捞使我国部分渔获物由原来的长寿命、高营养级的底层鱼类变为现在的短寿命、低营养级的无脊椎动物和中上层鱼类。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制度、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和"负增长"计划、增殖放流、扩大海洋保护区面积等措施的实施可能是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回升的主要原因。
杜建国叶观琼陈彬郑新庆
关键词:海洋生物多样性
筼筜湖绿潮期间颗粒有机物及沉积有机物的来源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原子碳氮比Cat/Nat、TOC/Chl a、δ13C和δ15 N等为指标,分析了筼筜湖绿潮爆发期间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有机物(SOM)的来源。结果显示,筼筜湖的POM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在靠近海水入口的引水渠,POM主要来自厦门西海域的陆源有机碎屑;位于筼筜湖上游的干渠,生活污水及餐饮业废水的有机质是其POM的主要贡献者;内、外湖POM的Cat/Nat(6.94~7.08)与浮游植物接近,但它们并不以浮游植物为主,而主要来自引水渠和干渠有机质的输入。以内湖为例,它们对内湖POM的联合贡献高达54%~97%。筼筜湖SOM的潜在来源多样,但不同湖区差异显著:在大型海藻覆盖区,主要以大型海藻和POM为主,而在无海藻覆盖的区域,则主要来自POM的自然沉降或与底栖微藻的联合贡献。结果表明,在来源复杂的潟湖系统,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并不能很好的指示有机物的来源和成因,它在有机质的示踪方面并不如稳定同位素来得有效可靠。不过,基于多种指标的分析结果可能更准确。
郑新庆黄凌风杜建国林荣澄
关键词:POMNATTOCCHL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中国近海和福建主要海湾水体重金属生态风险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构建常见重金属元素对海洋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数据,计算了中国近海7种重金属(As、Cd、Cr、Cu、Hg、Pb、Zn)和福建主要海湾6种重金属(As、Cd、Cu、Hg、Pb、Zn)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并分析了各种重金属在相应海区的联合生态风险(msPAF)。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水体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渤海(20.67%)>黄海(18.39%)>东海(15.94%)>南海(11.26%)。福建主要海湾水体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泉州湾(47.44%)>厦门湾(47.16%)>罗源湾(43.03%)>沙埕港(34.65%)>深沪湾(30.34%)>三沙湾(28.64%)>闽江口(20.55%)>诏安湾(20.42%)>兴化湾(18.37%)>湄洲湾(17.24%)。
杜建国赵佳懿陈彬陈明茹周通马志远俞炜炜胡文佳
关键词:重金属海洋生物生态风险物种敏感性分布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被引量:32
2013年
应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方法构建了8种常见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Mn、Pb、Zn)对海洋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8种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不同暴露浓度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比较了海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对8种重金属的敏感性以及不同重金属的急性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对甲壳类的生态风险均比鱼类大。8种重金属元素对所研究的海洋生物全部物种的HC5值的排序为Pb>Mn>Zn>Cr>Cu>Hg>Cd>As。暴露浓度小于10μg·L-1时,Cr和Hg的生态风险差异不大。在10μg·L-1的暴露浓度下,As、Cd、Cu和Hg均使全部物种中超过10%的生物受到影响。随着浓度升高,不同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有不同幅度的增大,当浓度达到1000μg·L-1时,分别有82.49%、87.31%和85.90%的物种受到As、Cu和Hg的损害。不同生物的敏感性顺序会随重金属的浓度范围发生变化。
杜建国赵佳懿陈彬陈明茹周通俞炜炜马志远胡文佳
关键词:重金属海洋生物生态风险物种敏感性分布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评估不同形态Cr对海洋生物的生态风险被引量:2
2013年
应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构建了3种不同形态(Cr、Cr3+、Cr6+)的重金属Cr对海洋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3种形态的Cr对不同海洋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和其不同暴露浓度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比较了海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对不同形态的重金属Cr的敏感性以及不同形态的Cr的急性生态风险,并且评价了两个港湾海水水体中常见形态的重金属Cr的联合生态风险。结果表明,3种形态的重金属Cr的HC5的大小顺序为Cr3+>Cr6+>Cr。浓度小于10μg/L时,Cr、Cr3+、Cr6+三者生态风险差异不大,且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10μg/L的暴露浓度下,三者所影响的海洋生物比例均未超过5%。随着浓度升高,生态风险也相应增大。当浓度达到1 000μg/L时,分别有23.43%,13.73%和17.27%的物种受到Cr、Cr3+、Cr6+的损害,此时三者的生态风险差异也比低浓度时有所增大。当不同形态的重金属Cr浓度在不同的范围时,不同生物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会发生变化。三种形态的重金属对无脊椎动物的生态风险均比脊椎动物(本文即指鱼类)大。两个海湾水体重金属生态风险的大小顺序为宁德海域(0.66%)>福清海域(0.63%)。
杜建国赵佳懿林彩陈彬陈明茹周通马志远胡文佳
关键词:CR海洋生物生态风险物种敏感性分布
我国海洋鱼类平均营养级研究
利用2004-2009年"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四个季度所获得的1119个站位的鱼类调查资料,结合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266种重要鱼类营养级历史数据的修正,探讨我国海洋鱼类的平均营养级特征。结...
杜建国陈彬陈明茹杨圣云
关键词:海洋鱼类营养级食物网
文献传递
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5年
生态连通性是空间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手段。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开展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对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的概念与机制,回顾了目前近海海洋连通性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的框架和具体方法,最后提出我国开展近海海洋生态连通性研究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国内开展海洋生态连通性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杜建国叶观琼周秋麟陈彬胡文佳郑新庆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焦点议题,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气候变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分析讨论了气候变化与太平洋鲱鱼(Clupea pallasi)等海洋生物目标物种、东海浮游动物等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珊瑚礁和红树林等敏感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动态生物气候封闭式模型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对策,包括重视目标物种研究、加强生物区系和群落结构研究、加大敏感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开展长时间尺度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预测研究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气候变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等。
杜建国William W.L.Cheung陈彬周秋麟杨圣云Guanqiong Y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