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3052) 作品数:22 被引量:255 H指数:10 相关作者: 谢忠雷 刘鹏 罗虹 徐根娣 孙文田 更多>> 相关机构: 吉林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不同茶园茶叶氟含量及土壤氟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33 2008年 通过对我国中西南产茶区12个茶园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的采集,探讨了不同茶园茶叶氟含量和茶园土壤氟的形态分布规律。老叶和嫩叶氟含量分别为2211 504 mg/kg和49.0602 mg/kg,老叶氟含量是嫩叶的2.58.1倍。各形态氟含量随土壤层次加深没有统一变化规律,但各层土壤不同形态氟含量均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交换态。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茶园土壤氟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老叶和嫩叶氟含量随水溶态氟含量的增加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与其他形态氟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谢忠雷 陈卓 孙文田 尹波关键词:茶园土壤 茶叶 氟 茶园土壤不同形态镍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06年 通过自然茶园土壤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探讨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茶园土壤镍的污染状况、形态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形态镍的含量与土壤镍总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茶园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镍污染;茶园土壤镍的形态分布有一定差异,按镍的含量多少排序,一般为残渣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除了交换态以外的所有其他形态的镍含量均随土壤镍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镍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交换态镍则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镍显著减少,而其他形态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均不显著;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镍含量均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粘粒含量的增加所有形态中的镍呈增加趋势,但除了残渣态外增加趋势均不显著。 谢忠雷 杨佰玲 包国章 董德明关键词:茶园土壤 影响因素 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吸附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2006年 在氟的不同初始浓度及不同水土比情况下,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平衡时间均在25min左右,但对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有一定差异,除了初始浓度为4.0mg/L(水土比10∶1)、20.0mg/L(水土比40∶1)、100.0mg/L(水土比40∶1和20∶1)处理氟的吸附动力学不能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或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外,其余处理均可以用双常数方程、Elovich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二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线方程这5个动力学方程描述。在铝存在下,不同氟铝比对氟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有明显影响,表现为吸附速率下降,吸附平衡时间延长,50min左右达吸附平衡。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均可以用这5个动力学方程描述。在有无铝存在下,茶园土壤氟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用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描述的效果更好。 谢忠雷 刘磊 侯赞梅 高丹关键词:茶园土壤 氟 磷对铝氟交互处理下茶树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白茶和智仁早茶在铝氟交互处理下添加外源磷的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磷(0,0.2,1.0 mmol/L)对茶树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施入0.2 mmol/L磷时,茶叶中的蛋白质、叶绿素和茶多酚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比无磷组高,且在5.0 mmol/L铝和1.0 mmol/L氟处理下,均达到最高值(叶绿素除外),表明适量外源磷的施加对茶树的生理生化特性起促进作用,并能有效缓解铝和氟毒所致的氧化损伤,从而抑制了脂质过氧化作用;(2)随着磷浓度(1.0mmol/L)增加,茶叶中的各指标值均比无磷组和对照低,出现最低值,表明磷对铝氟胁迫下茶树的缓解效应有限,超过一定的浓度,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3)在外源磷的施加下,白茶的可溶性蛋白、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比智仁早茶的变化幅度大。因此,外源磷对茶树幼苗生理生化作用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 王小平 罗虹 刘鹏 谢忠雷 徐根娣 姚建东 陈可宝关键词:磷 生理生化特性 磷、铝与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氟吸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磷、铝与氟的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吸附特征的影响.对照处理下,茶园土壤对氟约25 m in达吸附平衡;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氟的吸附量随氟初始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有磷酸根存在下,吸附平衡时间缩短,吸附量下降.在不同氟铝比条件下,吸附平衡时间延长,吸附量下降,且随铝比例的增加吸附量下降显著.在低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氟的吸附量呈增大趋势,而高浓度磷酸根和不同氟铝比共存条件下,氟的吸附量有明显减少趋势.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均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部分处理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 谢忠雷 孙文田 陈卓 尹波关键词:茶园土壤 氟 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吸附能力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茶园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外源氟吸附能力和形态分布的影响.在氟初始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酸<0.42 mmol/L,高浓度有机酸<2.1 mmol/L),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氟初始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酸>0.42 mmol/L,高浓度有机酸>2.1 mmol/L),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增强作用,且增强作用随吸附液氟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苹果酸比丁二酸的增强作用大.茶园土壤外源氟大部分以残渣态存在,其次为水溶态.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外源氟的形态转化有不同影响,但外源氟进入茶园土壤后形态分布的一般规律为:残渣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态>交换态. 谢忠雷 孙文田 郭平 郭晓静 高福民关键词:茶园土壤 氟 苹果酸 丁二酸 不同茶园土壤氟铝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8 2007年 本文通过自然茶园采样,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6个茶园土壤铝氟的吸附特征。不同茶园土壤对铝氟的吸附速率均是先快后慢,但吸附平衡时间有一定差异,铝在40min左右即可达吸附平衡,氟在50min内可达吸附平衡;不同茶园土壤对铝氟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以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描述。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吸附液氟初始浓度的增加,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均呈上升趋势。在吸附液氟初始浓度〈5mmol·L^-1时,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增加很快,当吸附液氟初始浓度〉5mmol·L^-1后,茶园土壤对氰的吸附量增加趋于平缓。不同茶园土壤对氟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由Langmuir方程所得茶园土壤氟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在333~1110mg·kg^-1之间。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吸附液铝初始浓度的增加,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不同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量差异较小,Temkin方程可用于描述茶园土壤铝的吸附热力学特征。 谢忠雷 孙文田 陈卓 尹波关键词:茶园土壤 铝 氟 铝对茶树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冰冻切片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胁迫对知青早茶和白茶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知青早茶在A l3+浓度为0.1 mmol/L时叶片栅栏组织出现空隙,而白茶则在A l3+浓度为0.5 mmol/L时才出现空隙,表明知青早茶叶片显微结构对A l胁迫比白茶更为敏感,提示茶树的耐铝特性存在基因型差异;且随着A l3+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趋向疏松、空隙增大,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无序程度增加. 罗虹 刘鹏 谢忠雷 徐根娣 金蕾红关键词:铝 茶树 叶片 显微结构 外源有机质存在下钙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不同含量外源有机质存在下(5%、10%和15%),钙铝交互作用(钙/铝摩尔浓度比为1∶2、1∶1和2∶1)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铝交互作用显著增加了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量,外源有机质对钙铝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铝的吸附作用影响不明显;钙铝交互作用使茶园土壤水溶态铝含量增加,交换态铝含量下降,且随钙/铝比的增大交换态铝含量下降越显著;但外源有机质使钙铝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的水溶态铝含量下降,同时交换态铝含量显著增加。总的看,外源有机质使钙铝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增加,且随外源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活性铝含量增加的越显著。 谢忠雷 李航 汪精华 王晓颖关键词:茶园土壤 铝、氟及其复合处理对茶树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08年 研究了铝、氟及其交互作用对白茶和智仁早茶根际土壤酶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单独施铝处理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其它土壤酶活性均随铝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Al浓度高达400mg/kg时,对酶呈现出抑制作用,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单独氟处理下,磷酸酶、尿酸酶活性变化不大,随着氟浓度的升高,除多酚氧化酶活性受抑制外,其余的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F浓度高达120 mg/kg时,对酶产生抑制作用,总体上氟的影响不如铝显著;铝、氟复合处理条件下,铝与氟之间联合作用对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尿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交互效应,其作用方式因铝、氟处理浓度组合、酶及茶树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还发现,铝、氟对茶树根际土壤酶的交互效应与铝氟浓度的比值有密切关系,且不同的酶活性达最高时的铝氟比值基本相同,表明在茶树体内代谢中铝、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在两个茶树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尤其以酸性磷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最为显著,总体上白茶根际土壤酶对铝、氟及其交互作用较智仁早茶更敏感,两茶树品种之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与茶树根际过程密切相关。 罗虹 应燕玲 刘鹏 谢忠雷关键词: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