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4052)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谢超易丽杜建国周本刚刘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矿物
  • 1篇单晶
  • 1篇单晶硅
  • 1篇单晶硅片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断裂
  • 1篇地震断裂带
  • 1篇断层
  • 1篇断层泥
  • 1篇断裂带
  • 1篇英文
  • 1篇应力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原位
  • 1篇粘土
  • 1篇粘土矿
  • 1篇粘土矿物
  • 1篇射线衍射
  • 1篇石英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3篇谢超
  • 2篇杜建国
  • 2篇周本刚
  • 2篇易丽
  • 2篇刘红
  • 1篇刘雷
  • 1篇陈志
  • 1篇李静
  • 1篇陈正位
  • 1篇李正芳
  • 1篇许冲
  • 1篇李姜一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墨脱区域滑坡滑带土矿物谱学特征及其工程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及红外吸收光谱对墨脱县北侧和格林村两处洪积扇滑坡面内采集的滑带土样品测试,分析了的主要矿物、黏土矿物的组成和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滑带土中主要矿物组成受洪积扇组分控制,其黏土矿物含量分别占9%和10%,墨脱县附近滑动面中滑带土样品的黏土矿物含大量的伊利石,反应出该滑坡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滑坡体滑动速率非常高;两处滑带土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试均未发现CO_3^(2-),HCO_3^(1-)或C—H等振动相应产生的吸收峰,表明洪积扇滑动之后,滑坡面处于封闭系统,没有力学性质较差的碳酸盐等外来矿物或含腐蚀质的次生黏土沿滑动面充填进去,其结果增加了滑坡体的稳定性;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埃洛石,反应了区域洪积扇发育在非常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同时封闭体系内滑带土所含的Na_2O和CaO等化学组分不能通过淋滤作用排出,滑坡面内发生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促使其内部的黏土矿物发生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蒙脱石趋势的转化,导致格林村附近滑坡面内的滑带土中含大量后期分解形成的伊利石/蒙脱石混层。该类黏土矿物组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滑带的摩擦强度值,从而提高了再次发生滑坡的危险性。
谢超周本刚李正芳章龙胜李姜一许冲刘红
关键词:滑带土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
汶川地震断裂带断层泥矿物拉曼光谱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系统测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深溪沟剖面断层泥中石英和方解石颗粒的拉曼谱峰。测试结果表明,受到断层滑动、断裂带构造挤压应力作用,所有样品的特征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所测样品中微裂隙发育、与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共生的石英颗粒的464cm-1谱峰向高波数偏移量为2.50cm-1,而比较完整的纯净石英颗粒的464cm-1谱峰偏移量为3.78cm-1。这可能是由于石英颗粒早期发育大量微裂隙,并填充了松散的粘土矿物,增加了石英颗粒的表面积,从而加速了石英内应力的释放。断层泥中方解石颗粒的1 085cm-1谱峰向高波数偏移2.70cm-1,为汶川8.0级地震断层面所受构造压应力所致。根据方解石颗粒拉曼谱峰的变化及已有的实验数据,估计汶川地震发生时断层面所受压应力的下限为496MPa。研究表明,对断裂带内矿物颗粒进行拉曼谱峰测试,可以为推测断层活动时断层面所受到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
谢超周本刚杜建国易丽陈正位
关键词:断层泥石英方解石应力
定量单轴压力下单晶硅片原位拉曼谱峰测试(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测量获得了金刚石压腔系统中碳化钨基座单轴下的总压应力(F/N)-应变(ε/μm/m)关系:F=3.395ε+12.212(R^2=0.999 9),研制出可以在定量单轴压力下原位测试样品谱学特征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测试了单轴压力在2548.664 MPa下单晶硅片的拉曼谱峰。测试结果表明,当压力垂直于单晶硅样品[100]结晶面时,样品的519.12cm^(-1)谱峰随压力增大有规律的向高频方向偏移,谱峰频移量(Δω/cm^(-1))与压力(σ/MPa)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σ=365.80Δω+10.19。式中的常数项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样品本身存在的残余应力;一次项系数与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由于本实验考虑了样品受力的定向性。Δω-σ线性关系式中的常数项可能代表两层含义:一是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硅片本身存在的内应力的大小。
谢超杜建国刘雷易丽刘红陈志李静
关键词:单晶硅片残余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