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KS068)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建茵李宝文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生产范式的效力与边界--马尔库什与哈贝马斯的争论及其启示被引量:3
- 2018年
- 为了批判和反思经济决定论与教条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要思潮。其中,有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尝试用"生产范式"来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范式。围绕"生产范式"的理论重构成为这一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尔库什与哈贝马斯曾就生产范式展开过一场公开的学术争论。马尔库什认为,哈贝马斯将劳动/生产和交往理解为不可还原的两种范式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哈贝马斯则在正面回应中再次强调了生产范式与实践哲学的不相容关系。双方争论的分析框架恰恰揭示出生产范式的理论效力与边界,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范式提供了契机。
- 孙建茵
-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
- 现代性文化的多元化诉求——论布达佩斯学派的现代性文化理论共识被引量:3
- 2015年
- 布达佩斯学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20世纪晚期,作为卢卡奇的得意门生和学术伙伴,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在研究主题上经历了一次微观的文化转向。他们从早期对异化、人道主义等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倚重转变到后期对文化、后现代、科学与艺术等主题的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关注和分析当代现实问题,形成了体现该学派传统的现代性文化理论。通过简要评述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揭示该学派为现代性文化寻求多元化发展道路的理论共识。
- 孙建茵
-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多元文化
- 直面历史本身——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哲学追问被引量:3
- 2014年
- 在整个20世纪,从来没有哪个学术流派或思想团体像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群体一样,亲身经历东西方两大对抗力量的挤压,亲身经历教条马克思主义的钳制,亲身经历谋求独立发展的历史困境。他们的独特经历促使其理论研究自始至终都被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促使其批判思想无时无刻不与本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历史未来强烈地交织在一起,促使他们的理论毫不放弃地直面历史本身并反复追问:历史到底是什么?通过直面历史问题形式,追问历史存在方式;直面历史反思意识,追问历史叙事逻辑;直面历史时间本源,追问历史生成向度;直面历史内在基底,追问历史本真意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想推进到迄今为止鲜有企及的高度。
- 李宝文
- 关键词:历史观历史哲学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 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范式被引量:4
- 2019年
-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前提性问题。研究范式的性质不仅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且直接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命运与创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存在着多种研究范式,如“物质范式”、“实践范式”、“方法范式”、“生产范式”、“语言范式”、“人学范式”等等,诸多范式分别以不同的视角研究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理论、观点,丰富并提高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把握。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身以及研究中深层地蕴含着一个更为始源的范式——文化哲学范式,文化哲学范式是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式。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我们应当重视文化哲学范式的功能和作用。
- 李宝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范式
-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独特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理论资源的丰富性和现实意义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国内学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其真正本质与独特意义并未被学界完全把握。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可界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一种既坚持马克思思想又对其作出创造性阐释、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对其历史进程进行反思批判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运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并对现存社会主义进行反思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坚持马克思话语并重新构造其话语解释力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本土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具有国际理论视野从而不断寻求理论超越的马克思主义。
- 李宝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 论赫勒美学的伦理之维
- 2016年
-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布达佩斯学派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在卢卡奇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独特的美学理论。赫勒的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伦理诉求和现实的指向,包含着对现代人日常生活批判和重建的主张。因此,探究赫勒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伦理诉求以及美学与伦理学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挖掘赫勒思想的丰富内涵。
- 王思楠孙建茵
- 关键词:阿格妮丝·赫勒卢卡奇美学伦理诉求新马克思主义
- 瓦伊达政治哲学的后现代转向被引量:1
- 2016年
- 瓦伊达将"阶级分析"作为其政治哲学的总问题,充分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思想中这一重要的批判方法。作为瓦伊达政治哲学思想中核心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依据,阶级分析凸显了瓦伊达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同时也体现了瓦伊达理论的后现代视域。在其理论建构中,瓦伊达不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决定论,还对同质化的思维模式和以斯大林式社会主义为代表的一体化的、消除多元性的乌托邦予以拒斥。由此,瓦伊达的政治哲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的视域融合。这种后现代转向不是消极悲观的彻底否定和解构,而是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它在强调多元化、差异性和个体性的基础上探求实现民主社会的路径。
- 孙建茵
- 关键词:政治哲学后现代
- 赫勒对西方文化哲学传统的批判与重建
- 2019年
- 启蒙运动赋予文化"祛魅"与"合理化"的双重任务,康德、黑格尔、阿伦特都曾沿着这条道路展开思考,由此构成了西方文化哲学的主导传统和谱系。阿格妮丝·赫勒站在当代历史语境中反思批判康德的午宴文化、黑格尔的社团文化、阿伦特的世界文化,认为康德虽然开启了文化哲学由认识论到伦理学的转向,规划了文化哲学的审美和人类学向度,却忽略了文化与意义的本质关联;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视为文化的意义所在,却陷入了一元论或绝对主义困境;阿伦特提出文化的意义不在于如何创造一个世界,而在于如何拥有一个世界,却未能给出合理性答案。赫勒重新回到康德,借助趣味判断的隐秘律令,运用社会科学解释学方法建构了一种作为话语的文化哲学,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哲学从理念、形式、主体到主题的全面超越。
- 李宝文
- 关键词:文化哲学黑格尔阿伦特赫勒
- 如何展开日常生活批判——科西克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四重维度被引量:1
- 2014年
- 对于日常生活,当代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深刻的研究与分析,胡塞尔提出了日常生活世界理论,海德格尔研究了日常生活中此在生存状态、列斐伏尔展开了日常生活的异化批判、赫勒建构了日常生活社会再生产理论、许茨探究了日常生活意义结构。与现象学、存在主义、诠释学等研究范式不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捷克斯洛伐克哲学家卡莱尔·科西克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以其独特的具体总体的辩证法思想对日常生活展开了无主体性批判、伪实践性批判、无历史性批判、技术理性批判等四重维度的批判,形成了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独特进路、方法与向度。
- 李宝文
- 关键词:辩证法东欧新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