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ZLXJK200703)

作品数:5 被引量:168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宣华蒋荣宝陈正乐李丽杨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力学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质年代学
  • 1篇东段
  • 1篇东昆仑
  • 1篇东昆仑山
  • 1篇东昆仑造山带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 1篇岩类
  • 1篇造山带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纪
  • 1篇山带
  • 1篇山东段
  • 1篇年代学
  • 1篇盆地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图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篇陈宣华
  • 3篇蒋荣宝
  • 2篇陈正乐
  • 2篇李丽
  • 1篇董树文
  • 1篇史静
  • 1篇白彦飞
  • 1篇李会军
  • 1篇万景林
  • 1篇杨农

传媒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尔金山东段地质热年代学与构造演化被引量:32
2009年
文中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山东段地质热年代学和构造体系演化。阿尔金山东段从太古宙陆核发育而来,经历了元古宙稳定地台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阶段,形成了早古生代阿尔金洋和沟-弧-盆构造体系,发育了奥陶纪早期的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和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岛弧岩浆活动(峰期年龄为443Ma)。石炭纪洋盆闭合之后,该地区进入陆内构造发育阶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拉配泉断裂为代表的中生代伸展构造和新生代阿尔金断裂系的左行走滑断裂活动,它们分别控制了中生代两期热冷却事件和新生代地块快速抬升-冷却事件。地质热年代学年龄数据为阿尔金山东段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地块勾画了不同的热冷却历史,由此可区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事件对区域热冷却历史的影响。
陈宣华尹安George E.Gehrels蒋荣宝陈正乐白彦飞
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被引量:36
2011年
柴达木盆地东部是连接秦岭、祁连、昆仑三大造山带的关键构造部位,发育了以晚二叠世—中三叠世(P-T)花岗岩类为主的古特提斯域深成岩浆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P-T花岗岩类形成于大洋环境,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该期花岗岩类可分为两个时间演化系列,早期为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闪长岩系列,晚期为碱性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系列,均具有与经典的鲍文反应系列相反(即反鲍文系列)的演化趋势,反映了深成岩浆的动态混合作用模式。Nd-Sr-Pb-O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P-T花岗岩类具有年轻地壳的特征,其来源主要与富集地幔EMⅡ源区有关,具明显的造山带与上地壳Pb同位素特征。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与西秦岭及扬子块体中生代花岗岩类的Pb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性,说明了柴达木盆地基底与扬子地块具有亲缘性。研究表明,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以及幔源镁铁质岩浆与壳源长英质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能是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地壳生长的重要方式。
陈宣华尹安George GEHRELS李丽蒋荣宝
关键词:化学地球动力学柴达木盆地东部
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被引量:31
2011年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144.4Ma)和第2期早白垩世(115.7~100.2Ma)冷却历史。磷灰石FT年龄和热历史模拟给出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始新世早期(约52.9Ma)、第2期中新世中期(16.3~10.0Ma)和第3期上新世(5.1~0.9Ma)冷却历史。东昆仑山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与逆冲断层系的发育紧密相关。新生代第1期(约52.9Ma)可能反映了柴达木盆地南缘一个夭折了的前陆盆地的存在。新生代第2期(16.3~10.0Ma)和第3期(5.1~0.9Ma)冷却年龄具有规律性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东昆仑山背驮式逆冲断层系的发育历史,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是作为东昆仑山的背驮式盆地而建立盆山耦合关系的。根据新生代第2期冷却历史的结束与昆仑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年龄对比,推测东昆仑山区域变形作用由挤压向剪切转换的时间可能在10.0Ma左右。
陈宣华Michael W.MCRIVETTE李丽尹安蒋荣宝万景林李会军
关键词:东昆仑山裂变径迹测年高原隆升
地质年代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及前景被引量:8
2009年
简要介绍了基于矿物封闭温度的地质热年代学,并对多种地质年代学方法,包括U-Pb法、Sm-Nd法、Rb-Sr法、Lu-Hf法、Re-Os法、40Ar/39Ar法、裂变径迹(FT)测年、(U-Th)/He法、TIMS铀系法、宇宙成因核素定年(包括14C法等)和年轻地下水测年(如3H/3He法等)进行了综合评述。探讨了国际地质年代学百年来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趋势。根据近期使用情况分析,认为U-Pb法、40Ar/39Ar法和14C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可靠测年方法。应用于山脉隆升和地貌形成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及地下水等年轻地质体系的测年,将是地质年代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陈宣华董树文史静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
区域成矿与矿田构造研究——构建成矿构造体系被引量:65
2009年
构造与成矿具有密不可分的动态耦合关系。构造应力场和构造运动控制了成矿作用。不同形式的构造,如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和壳幔构造等,对成矿作用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构造体系具有多级控矿的规律。构造体系与成矿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成矿构造体系。全球具有多个巨型成矿构造体系,包括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大洋脊-大陆裂谷和克拉通等巨型成矿构造体系。成矿构造体系的构建,是区域成矿规律与矿田构造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陈宣华陈正乐杨农
关键词:成矿地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