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08B14)

作品数:12 被引量:290H指数:9
相关作者:刘国彬杨勤科陈云明白岗栓杜社妮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榆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黄土丘陵
  • 3篇水土
  • 3篇水土保持
  • 3篇丘陵区
  • 3篇黄土丘陵区
  • 2篇养分
  • 2篇生态
  • 2篇生态修复
  • 2篇水土保持生态
  • 2篇水土保持生态...
  • 2篇水土流失
  • 2篇土壤
  • 2篇仁用杏
  • 2篇黄土高原
  • 1篇杏生产
  • 1篇燕沟流域
  • 1篇养分效应
  • 1篇养分循环
  • 1篇养分状况
  • 1篇幼树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作者

  • 9篇刘国彬
  • 4篇杨勤科
  • 3篇杜社妮
  • 3篇陈云明
  • 3篇白岗栓
  • 2篇刘普灵
  • 2篇许明祥
  • 2篇孟庆香
  • 2篇张文辉
  • 2篇戴全厚
  • 1篇琚彤军
  • 1篇张北赢
  • 1篇徐学选
  • 1篇梁宗锁
  • 1篇郑世清
  • 1篇吴瑞俊
  • 1篇李志熙
  • 1篇徐勇
  • 1篇赵护兵
  • 1篇王栓全

传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利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被引量:5
2006年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在综合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生态修复的潜力及驱动因子,不同尺度生态修复的布局,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标准,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环境效应等。
刘国彬杨勤科陈云明张文辉许明祥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
陕北白于山区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多年的调查和监测,认为白于山山区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花期、幼果期霜冻频繁;主栽品种为龙王帽,开花早,花期短,不抗霜冻;园址以南坡为主,开花较其它坡向早,易遭霜冻,不易坐果。由于仁用杏的产量不稳定,经济产值低,造成仁用杏园遭到砍伐或荒芜。提出该区应积极选育、引进抗霜冻品种和晚开花品种,加强仁用杏园的管理、改造,积极发展山杏、山桃,弥补仁用杏生产中的不足。
白岗栓杜社妮刘国彬马锋旺
关键词:仁用杏花期霜冻品种资源
白于山山区仁用杏基地建设气候环境分析及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对白于山山区当地气候环境和仁用杏的生产状况分析,认为仁用杏开花不结果主要原因是仁用杏花期、幼果期霜冻频繁且强度较重,易冻花冻果,而选择的主栽品种树体不抗霜冻,提出了相关建议。
杜社妮白岗栓李志熙
关键词:仁用杏气候环境生长量经济产值
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农地的养分循环平衡特征被引量:14
2006年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试验站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实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川地、坡地、梯田不同类型农地养分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川地、坡地、梯田与农民习惯施肥水平相类似的处理,年养分盈亏量分别是:川地每年每hm2氮素盈余10.2 kg,P2O5盈余56.6 kg;坡地每年每hm2氮素亏损7.0 kg,P2O5亏损14.7 kg;梯田每年每km2氮素盈余104.9 kg,P2O5盈余107.3 kg。退耕还林和实施“坡改梯”工程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农地养分循环不断朝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措施。
赵护兵刘国彬吴瑞俊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坡地梯田
黄土丘陵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作用机理及效益被引量:40
2005年
沙棘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 经济型树种,在“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野外试验资料分析表明,7~10龄沙棘林冠年平均截留率为8 5 % ,6~10龄沙棘林地枯落物层单次可截留0 89mm降水;沙棘林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提高土壤入渗和抗冲性能作用,其中土壤中毛根数量是决定土壤抗冲能力的主要指标.沙棘林的水土保持作用随林龄变化明显,幼林(2~3龄)阶段的作用很小,降水特性是决定林地产流产沙量的主要因素;成林(4~5龄)阶段,产流产沙量受降水和林分生长的共同影响;成林后(6~12龄)阶段,降水特性的影响很小,林地产流产沙量维持相对稳定,年径流深与侵蚀模数分别为0 3~3 4mm、0~6 75t·km-2 .幼林至成林(2~5龄)阶段,径流含沙量急剧减少,成林后(6~12龄)阶段,径流含沙量趋于稳定,含沙量变化在0~5 0 9kg·m-3 .
陈云明刘国彬徐炳成
关键词:人工沙棘林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作用
不同修剪措施对苹果幼树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05年
 以不修剪为对照,分析了5种修剪措施对苹果幼树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修剪>冬季轻剪>生长季节修剪>冬季轻剪+生长季节修剪>冬季重剪,说明修剪对苹果幼树生物量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修剪措施中,冬季重剪对苹果幼树生物量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树冠小且无花芽形成,并对根系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强于地上部生物量;冬季轻剪对树体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小,但花芽数量、重量均小;生长季节修剪对地上部生物量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但对根系生物量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花芽量多;冬季轻剪+生长季节修剪与生长季节修剪相比,效果相似,但花芽量略多,树体生物量略小,对地上部分的抑制作用略强。
白岗栓杜社妮侯喜录
关键词:苹果幼树
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被引量:37
2005年
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诊断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分别建立了二级层次和综合指标健康诊断模型――健康指数。采用比较生态学方法,分析研究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在不同途径生态恢复措施实施过程中,流域健康指数呈逐年波动式上升趋势(由建设前的0.2125增大的现在的0.5188),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以现实生态经济最佳水平为目标,引入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对该区中尺度系统健康进行空间维上的障碍和优势诊断,并据此提出了不同模式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戴全厚刘国彬刘普灵梁银丽吴发启梁宗锁王继军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中尺度指标体系障碍度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被引量:61
2005年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特殊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生态修复的潜力及驱动因子,不同尺度生态修复的布局,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标准,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生态水文过程、植被演替、生物多样性、农村经济的影响等的综合评价与预测等。
刘国彬杨勤科陈云明张文辉许明祥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
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被引量:19
2006年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逐步订正法对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对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为光合生产潜力的65.21%,气候生产潜力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7.91%,土壤生产潜力为气候生产潜力的32.19%,现实生产能力仅为土壤生产潜力的42.47%;在现实生产能力水平下,人民生活仅能维持我国低消费水平,如果要实现世界中等消费水平,必须使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达到土壤生产潜力的89.40%,气候生产潜力的27.00%。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包括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土地荒漠化;发展设施农业和灌溉农业,提高作物产量;改进施肥方法,培肥地力;因地制宜,开发滩区等。
孟庆香刘国彬常庆瑞杨勤科
关键词:土地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效应被引量:21
2005年
采用定位监测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燕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年降雨前期较多后期较少的情况下,土壤水分4—10月间呈现总体下降趋势,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偿效应明显不足;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苹果园和退耕坡地土壤水分衰减幅度小,林灌草地则水分逐渐减小,变化幅度较大;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利用使得土壤平均水分含量以及水分剖面分层均存在差异。各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垂直变化也因植被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除浅层0—10 cm外,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变化趋势较缓和,较一致。土壤含水量逐月下降,个别月份水分略有升高,说明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在该降雨年型下表现微弱。
张北赢徐学选刘江华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不同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