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5BA517A02)
- 作品数:8 被引量:150H指数:8
- 相关作者:肖洪浪宋耀选段争虎李正平肖生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荒漠植被红砂(Reaumurta soongorica)水热响应的年轮学研究被引量:32
- 2006年
- 红砂是黄土高原荒漠植被带主要建群植物种之一,在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皋兰县40 a天然植被封育区为例,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不同坡向红砂与当地水热条件变化的时空响应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砂具有明显的年轮特征,可以进行树木年轮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同坡向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有很大差异,但红砂径向生长对区域水热变化具有非常一致的响应模式:同生长季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尤以7月降水量最为显著;同生长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以6月最为显著。根据不同坡向红砂年龄分布格局分析结果,并考虑到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黄土高原西部荒漠植被带的封育期限不宜少于10 a。
- 肖生春肖洪浪宋耀选段争虎陆明峰
- 关键词:红砂植被恢复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动态被引量:17
- 2006年
- 耕地弃耕后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各种演替阶段的弃耕地均有较高的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在26a限弃耕地中,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含量达到天然植被的64.56%和48.69%,而且有机碳和微生物碳与演替的时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1),而微生物碳和有机碳的比值却随着演替没有显示明显的变化趋势。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大小顺序为:自然植被>各种演替阶段的弃耕地>小麦地。代谢熵(qCO2)随着演替的进程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与各种弃耕地和耕地相比,自然植被有较低的qCO2。这说明耕地弃耕后植被的自然演替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改善土壤肥力。
- 贾国梅方向文刘秉儒王刚
- 关键词:微生物碳有机碳弃耕次生演替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西部弃耕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调控研究被引量:28
- 2006年
- 选择黄土高原半干旱偏旱区2a、3a、4a、5a、7a、9a、12a、20a的弃耕台地和天然台地,调查各弃耕地和天然台地的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频度和地上生物量,定期采样分析各样地0~100cm土层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农田弃耕后植被沿天然植被方向演替,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数量逐渐增加,但在弃耕9a后开始减少,20a后接近于天然台地;更耐旱的多年生草本和小灌木种增加;除7~9a波状变化外,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减少趋势,弃耕初期的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弃耕12a后和天然台地;12a和20a弃耕地0~100cm土层含水量高于其他弃耕地和天然台地,弃耕初期表层土壤含水量较高,天然台地含水量居中,但其植被对水分利用的时间延长,范围扩大,表明天然台地植被的水分利用率提高,植被群落更加稳定。
- 魏兴琥谢忠奎段争虎
-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演替土壤水分
- 红砂育苗的土壤水分管理初步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分布于60~300mm降水量区域的超旱生半灌木红砂,是该区域的建群种,也是人工辅助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探索其幼苗成活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对人工辅助恢复植被十分重要。以不同苗龄的红砂容器苗和直播实生幼苗为调查对象,研究了红砂幼苗成活数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0cm土层中的体积含水量在20~25d内持续达20%~30%时,其成活率达到70%左右;25d以后,含水量在10%时就能维持其生命,苗龄30~40d后幼苗成活率趋于稳定。
- 王万鹏朱恭李正平
- 关键词:红砂幼苗期土壤含水量
- 红砂正常和脱水组织中总RNA提取的改进CTAB法被引量:15
- 2006年
- 红砂属于柽柳科超旱生小灌木,是荒漠半荒漠地区植被中的优势种。为了研究促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这类植物抗旱中的作用,我们尝试了很多RNA提取的方法都没有获得完整的RNA。在脱水组织中由于多糖、多酚以及其他与核酸能结合或共沉淀的化合物的含量升高而更不容易得到高质量的RNA。以CTAB为基础的改进的RNA提取方法,能成功地从少量的红砂植物的正常组织和脱水组织中获得高质量的RNA。这种方法经济且操作方便,提取的RNA纯度和完整性都很好,可用于RT-PCR反应并成功克隆了550 bp左右的MAPK基因片段。
- 刘玉冰张腾国安黎哲王刚
- 关键词:红砂RNA提取
- 黄土高原西部土壤蒸发实验研究被引量:32
- 2006年
- 对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扰动土土柱内储存水分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覆盖/覆玉米秸秆/覆卵石三种处理的土壤蒸发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土壤水分越大,土壤表层保持湿润时间越长,蒸发量越大。在33d的试验观测期内,三种处理的蒸发动态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没有集中的蒸发高峰期,而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主要集中在前10d。土壤累计蒸发量与蒸发时间的回归分析说明,同一时间内各处理的累计蒸发量存在显著差异。
- 钟芳李正平宋耀选肖洪浪
- 关键词:土壤蒸发土壤覆盖
- 黑河调水的生态经济思考被引量:10
- 2006年
- 黑河流域由于人类在20世纪对水资源的非理性利用,使得水资源在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分配严重失调,生态经济问题突出。黑河分水的目的是遏制下游额济纳旗生态的进一步退化,本文以水资源为主线,对黑河分水后流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流域综合治理和张掖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保证,流域整体生态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符合帕累托改进原理,为流域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依据。
- 陆明峰司建华肖生春
- 关键词:生态经济帕累托改进
- 流域尺度土壤水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6年
- 占全球粮食产量60%的旱作农业完全依赖土壤水,我国土壤水通量占降水总量的67.2%,传统水资源管理经常忽略土壤水。自李沃维奇首次使用“土壤水资源”的术语和Falkenmark提出“绿水”概念以来,土壤水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土壤水研究理念和方法的演进,综述了土壤水尺度转换方法,讨论了流域尺度土壤水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国内在流域尺度的土壤水研究还局限于小流域尺度评价土壤水分时空分异和建立简单的预测模型,有必要发展较大的流域尺度的基于遥感和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流域尺度土壤水评价和预测是流域水平衡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
- 李锦秀肖洪浪
- 关键词:土壤水流域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