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418002)

作品数:22 被引量:284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敦海胡征宇刘永定毕永红孔繁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水华
  • 9篇蓝藻
  • 7篇微囊藻
  • 5篇植物
  • 5篇水库
  • 5篇铜绿微囊藻
  • 5篇浮游植物
  • 4篇三峡水库
  • 4篇太湖
  • 4篇群落
  • 4篇蓝藻水华
  • 3篇水华蓝藻
  • 3篇浮游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生态位
  • 2篇生态位宽度
  • 2篇生态位重叠
  • 2篇生物吸附
  • 2篇体膜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重庆市环境科...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水利部中国科...
  • 1篇佛罗伦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李敦海
  • 6篇刘永定
  • 6篇胡征宇
  • 5篇毕永红
  • 4篇孔繁翔
  • 3篇张民
  • 3篇谭啸
  • 3篇汪志聪
  • 3篇于洋
  • 3篇杨敏
  • 3篇胡建林
  • 2篇沈银武
  • 2篇王坎
  • 2篇董静
  • 2篇李根保
  • 2篇李仁辉
  • 2篇史小丽
  • 2篇朱孔贤
  • 2篇艾鹰
  • 2篇左明

传媒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湖泊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遗传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Scienc...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蓝藻水华暴发特性及成因探析被引量:23
2014年
2008年夏季,香溪河库湾自三峡水库建库以来第1次暴发蓝藻水华,水华波及整个库湾,持续时间达1个月之余.为了解这次水华暴发特性及发生原因,本文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6 7月水华发生期间每周采样1次.调查表明本次蓝藻水华的优势种为鱼腥藻(Anabaena sp.)、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等,细胞密度高达3.82×108cells/L,蓝藻相对密度达到90%以上.本文将2008年5 7月与2007年同期理化指标比较发现,2007年5月的N∶P为18.6,而2008年5月的N∶P较低,为6.2,据文献报道N∶P<8有利于微囊藻的复苏,因此2008年水华前期的低N∶P利于微囊藻的复苏,为微囊藻在适宜条件下的大量增殖提供了种源基础.方差分析表明,2008年5 7月各采样点真光层深度显著高于2007年同期,使得底泥中的微囊藻获得一定强度的光照而复苏,这可能是2008年蓝藻水华在香溪河库湾暴发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在具备充足的营养盐基础、较强的水体稳定性以及较高水温的前提下,香溪河库湾水华发生前期较低的N∶P以及较高强度的光照可能是微囊藻复苏的诱导因子,为蓝藻水华暴发提供了种源基础.
杨敏张晟胡征宇
关键词:三峡水库蓝藻水华NP真光层深度
基于ELCOM-CAEDYM模型的太湖蓝藻水华早期预测探讨被引量:18
2013年
结合太湖蓝藻水华形成的"四阶段理论",基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水研究中心开发的ELCOM-CAEDYM耦合模型框架构建了太湖水华蓝藻生态动力学模型,对蓝藻水华的形成进行模拟,分析了太湖蓝藻水华早期预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对春季复苏阶段及生长上浮阶段蓝藻水华的形成模拟效果较好,蓝藻生物量模拟值与站点调查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在1.0%~70.4%,平均误差为28.0%,与MODIS卫星反演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在3.8%~83.9%,平均误差40.5%;但越冬阶段蓝藻生物量模拟输出值与站点调查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在3.0%~143.6%,平均误差为40.1%,与MODIS卫星反演值的误差变化范围在9.7%~118.4%,平均误差为48.8%,表明模型对蓝藻越冬过程模拟能力还不强,应在蓝藻越冬机制模拟计算方面进一步改进,以满足蓝藻水华早期预测的需要.
王长友于洋孙运坤李洪利孔繁翔张民史小丽阳振
关键词:水华蓝藻
基于蓝藻全基因组原始数据的转座元件挖掘及组成分析
2011年
二代测序技术及全基因组多样性比较是现代生物学及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对基因组中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的分析已成为基因组比较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转座元件的种类、数量和组成的挖掘和分析一般是基于完全拼接后的全基因组序列,对在此之前的海量短片段序列后期处理及拼接仍是目前基因组研究的盲点,以转座元件为主的重复序列在拼接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拼接误差或丢失,给转座元件系统的分析带来不确定。文章旨在建立一套分析流程,对铜绿微囊藻NIES 843全基因组构建的罗氏(Roche)公司454测序随机模拟原始数据集的转座元件(主要类型为插入序列:Insert sequence,IS)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对核酸探针扫描后备选序列分成3组,并分设氨基酸检测阈值的方案分析得到的结果较为可靠,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NIES843的蓝藻转座元件占基因组比例的10.38%,归属于14个IS家族,66个IS亚家族。与之前基于完整拼接基因组数据的两套不同分析流程得到的结果相比,在丰度及家族/亚家族组成上无显著差异,在转座元件序列水平上也显示了高比例的相似性序列重叠,证实了本研究流程在基于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的转座元件分析方面具可靠性及实用性。
肖鹏李仁辉
关键词:转座元件
升温过程对藻类复苏和群落演替的影响被引量:73
2009年
采用模拟升温方法培养太湖的冬季底泥,培养温度从5.5~30℃设计为8个水平,在各温度水平显微观察藻类群落组成,计算比生长速率,同时采用荧光法分析光合色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绿藻和硅藻在9℃时开始复苏,蓝藻在12.5℃开始复苏.虽然蓝藻复苏较晚,但是蓝藻复苏后的比生长速率高于绿藻和硅藻.12.5℃以后,藻类群落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组成.在12.5℃和16℃时绿藻占优势:蓝藻在19.5℃以后占优势.叶绿素a浓度在9℃C和16℃均明显升高,而藻蓝索浓度仅在16℃时明显升高.光合色素浓度的升高与绿藻和硅藻的复苏同步进行,但滞后于蓝藻的复苏.
谭啸孔繁翔于洋史小丽张民
关键词:温度太湖群落演替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pigment proteins on thylakoid membranes can lead to fast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in cyanobacteria
2012年
A high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 appeared below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whe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 cells were exposed to saturated light for a short time.This suggested that a component of NPQ,independent from state transition or photo-inhibition,had been generated in the PSII complex;this was a fast component responding to high intensity light.Glutaraldehyde(GA),commonly used to stabilize membrane protein conformations,resulted in more energy transfer to PSII reaction centers,affecting the energy absorption and dissipation process rather than the transfer process of phycobilisome(PBS).In comparison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GA,the rapid light curves(RLCs) and fluorescence induction dynamics of the fast phase showed that excess excitation energy was dissipated by conformational change in 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proteins on the thylakoid membrane(PPPTM).Based on deconvolution of NPQ relaxation kinetics,we concluded that the fast quenching component(NPQ f)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PPTM conformational change,as it accounted for as much as 39.42% of the total NPQ.We hypothesize therefore,that NPQ f induced by PPPTM co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adaptation mechanism for Microcystis blooms under high-intensity light 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WANG ZhiCongDONG JingLI DunHai
关键词:类囊体膜蛋白构象变化光合色素铜绿微囊藻
人工控制条件下水流速对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揭示三峡水库不同藻类对水流速度的响应,2008年8月,利用香溪河库湾原水进行了人工控制条件下水流速度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光照及营养盐相同的条件下,水流条件对藻类的细胞密度和组成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的S-N-K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流速范围内针杆藻(Synedrasp.)在高流速(0.139m/s)下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流速组(p<0.05),相对密度最高;盘星藻(Pediastrumspp.)在中流速(0.075m/s)下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微囊藻(Microcystisspp.)各实验组间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低流速(0.046m/s)下的细胞密度和相对密度均高于其他各组;小环藻(Cyclotellasp.)细胞密度在水流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0m/s实验组的细胞密度(p<0.05)。
杨敏毕永红艾鹰胡建林朱孔贤胡征宇
关键词:三峡水库浮游植物
升温对湖泊底泥藻细胞复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探讨藻细胞复苏过程中环境因子的作用及其细胞生理特性的变化,在连续升高温度条件下,比较了在不同N:P值的培养基中复苏藻细胞的丰度、藻群落组成动态、藻光合活性变化,同时检测了这一过程中藻细胞中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共检测到7门,62种藻,表明太湖的底泥可以作为"种源",为藻细胞的复苏提供"种子"。6℃时蓝藻就能够萌发复苏,16℃左右是最适宜藻细胞复苏的温度。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底泥中复苏蓝藻的光合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加,表明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蓝藻从底泥中的萌发和复苏;但是复苏的绿藻和硅藻的光合活性一直处在被抑制状态。低N:P值培养基中复苏的藻细胞丰度远远大于其他2种培养基中复苏的藻细胞丰度,低N:P值能够显著性的激发藻细胞从底泥中的复苏。同时,低N:P比培养液中复苏藻细胞的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液中复苏藻细胞的ATPase活性;16℃时2种ATPase活性的骤然升高与最适宜藻细胞复苏的温度相吻合,而且这个温度提前于复苏藻细胞显著增加的温度(21℃)。此外,复苏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都呈现显著性的线性相关(*P<0.05)。因而,藻细胞中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恢复和升高,对推动藻细胞从底泥迁移到水柱中的萌发和复苏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国文董静李根保刘永定
关键词:蓝藻底泥光合活性ATPASE活性
蓝藻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构象变化可引起快速的非光化学淬灭被引量:1
2012年
铜绿微囊藻PCC7806经受短期的强光照射时,在类囊体膜相变温度以下可以测定到一个较高的非光化学淬灭(NPQ).这表明在强光照射下,光合系统Ⅱ(PSⅡ)复合体内有一种有别于状态转换淬灭和光抑制淬灭的NPQ产生机制,而且这种淬灭属于非光化学淬灭快组分(NPQf).膜蛋白构象的常用稳定剂戊二醛(GA)可以导致更多的能量传递到PSⅡ反应中心,主要影响藻胆体的能量吸收传递过程但不阻断能量传递途径.在用GA调节类囊体膜上色素蛋白(PPPTM)构象变化的对比实验中,快速光响应曲线和荧光诱导动力学快相表明,过量的激发能可以依赖于PPPTM的构象变化来耗散掉.基于NPQ暗弛豫动力学曲线的解卷积分析表明,这种NPQf与PPPTM的构象变化紧密相关,其占总NPQ的39.42%.因此,可以认为由PPPTM的构象变化所引起的NPQ是微囊藻水华应对夏秋季节强烈光照的一种重要的光保护适应机制.
汪志聪董静李敦海
关键词:光保护类囊体膜蛋白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洱海稳态阶段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稳态转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的变化,也常常用于描述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状态发生本质、渐进和持续的转变过程。对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而言,研究其变化过程及驱动因子将有助于理解当前水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为水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为了确定典型高原湖泊洱海所处的稳态阶段及其转换取向,在野外调查研究及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用模糊评价法分析洱海所处的稳态转换阶段。评价结果表明,洱海1985-2001年处于清水稳态,2002年系统发生跃迁,2003年退化到藻草共存、草藻共存的过渡态。从2009-2010年洱海各阶段的隶属度来看,系统仍有可能转化为藻型浊水稳态,警示对洱海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不可松懈。在缺乏水生物数据的条件下,模糊评价法可用于稳态转换评价。
汪贞李根保王高鸿沈银武刘永定
关键词:洱海稳态转换
我国淡水水华蓝藻-束丝藻属新记录种被引量:11
2009年
由于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 Morr.ex Born.et Flah.)的藻丝、营养细胞、藻丝末端细胞(Terminal cells)、异型胞(Heterocysts)、厚壁休眠孢子(Akinetes)的形态和大小等特征易变,对鉴定工作造成许多困难,所以该属的分类一直以来是藻类学者面临的长期难题。基于当今束丝藻属的分类研究,对我国淡水水体束丝藻属进行了研究,比较了该属的藻丝、营养细胞、异形胞、厚壁孢子及末端细胞的特征,发现了我国淡水水体的2个新记录种: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Lemmermann)和依沙束丝藻(A.issatschenkoi(Usaev)Prokina-Lavrenko),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吴忠兴虞功亮施军琼李仁辉
关键词:新记录种水华蓝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