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6033)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7
相关作者:尹延鸿褚宏宪尹聪郭振轩温珍河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淤积
  • 2篇地形变化
  • 2篇地质构造
  • 2篇地质构造单元
  • 2篇填海
  • 2篇填海造地
  • 2篇浅地层
  • 2篇浅地层剖面
  • 2篇人工岛
  • 2篇阻断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层序
  • 1篇地形
  • 1篇地质特征
  • 1篇断面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东部海区
  • 1篇三角洲
  • 1篇声学

机构

  • 17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1篇尹延鸿
  • 9篇褚宏宪
  • 5篇冯京
  • 4篇尹聪
  • 4篇杨源
  • 3篇史慧杰
  • 3篇方中华
  • 3篇温珍河
  • 3篇郭振轩
  • 2篇郭兴伟
  • 2篇侯方辉
  • 2篇孙桂华
  • 2篇张晓波
  • 2篇胡刚
  • 1篇毕世普
  • 1篇刘健
  • 1篇于得水
  • 1篇张训华
  • 1篇李绍全
  • 1篇高茂生

传媒

  • 6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自然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岸工程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概念的提出与讨论被引量:3
2014年
首次提出"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的概念。经济效益与填海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近似地用一个2次函数来表示。在一个特定海区内,假定填海大致是从海水浅处向海水深处逐渐进行,随着海水深度的逐渐加大,单位面积的填海成本及海洋影响成本必然会越来越高,当高到一定程度,经济效益就不会再增加了,当经济效益达到最高时所对应的填海面积就是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超过这个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再继续向海水更深处填海,则经济效益就不升反降了。填海面积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受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的限制。因此,适当控制填海面积是必要的。
尹延鸿尹聪
印尼塔里亚布岛Tikong湾浅地层剖面的声学特征
<正>1.概况塔里亚布岛属于印度尼西亚北马鲁古(Maluku)省,地处赤道附近,属南半球太平洋海域。Tikong湾位于Taliabu岛北侧,岸线呈U字形,呈近南北向的狭长海域,中部海底地形平缓,湾西部和南部近岸区水深变化...
杨源褚宏宪张晓波冯京
文献传递
海底抛石声学探测方法——以渤海湾人工岛抛石检测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水深测量和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相结合方法,从声学探测角度对海底抛石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结合渤海某人工岛抛石检测项目中应用实例,解释了抛石的厚度和分布情况。得出海底抛石厚度的分析应结合人工岛的侵蚀和淤积的分布情况判断,位于冲刷区的海底抛石厚度可以直接利用海底地形变化量判断,位于淤积区海底抛石厚度应为海底地形变化量减去顶部淤积量。
褚宏宪白大鹏史慧杰尹延鸿
关键词:水下抛石浅地层剖面人工岛
长江河口岸滩侵蚀与防护
2009年
长江三角洲是一个冲积性三角洲,长期以来由于河流带来的巨量泥沙,使得河口地区一直处在堆积的过程中。但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国海岸带的侵蚀情况加剧,尤其是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河流输沙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长江河口地区海岸蚀积形势发生了变化。搜集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80年代的海图资料,通过GIS工具生成河口段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比了从徐六泾到口外海滨段地貌的时空变化。分析认为,长江河口段地区的地貌蚀积形势发生了逆转,蚀积格局为"一线稳定,两线侵蚀,四面堆积",河流输沙减少是产生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并对采取的防护对策作了探讨。
胡刚刘健时连强武小勇
Study on the G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Laolonggou Lagoon Under the Impacts of the Caofeidian Reclamation Project in Hebei Province被引量:1
2020年
The Caofeidian Reclamation Project has been the biggest reclamation project in China so far, in which 310 km^2 sea areas were reclaimed along the coast of Hebei Province, and it also bring about many problems and defects for large reclaiming area.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engineering exerted on evolution of the Laolonggou Lagoon with the methods of topographical measurement and surface sedim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opographical changes in the Laolonggou Lagoon had been controlled obviously by the engineering at three stages. Besides, blocking and reopening of the shoal tidal channel also affecte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agoon area. In the aspect of topographical change, the Laolonggou Inlet first experienced deposition after the shoal tidal channel was blocked, followed by short-time eroding for quarrying and cofferdam construction in the east, then depositing slowly after the reclaiming activity ceased, and finally eroding after the shoal tidal channel was reopened. The project, particularly cofferdam construction l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Laolonggou Inlet axis from west to east for 50 – 100 m. In the aspect of sediment variation, the reclamation project and hydrodynamic change resulted in the variation in composition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western lagoon area has become land mainly constituted by silt, while the sediments in the eastern area have turned finer in size. After the shoal tidal channel was reopened, the current velocity in the Laolonggou Inlet has been enhanced, making the sediments at the bottom become coarser. The sediments around the Caofeidian foreland went through a process of changing in grain size from fine to coarse and back to fine again,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constituted by silt at present.
YIN CongYE SiyuanFENG XiuliYIN Yanhong
浅地层剖面测量在海砂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正>1.引言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东部海域,18000余千米的陆地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和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海底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海砂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浅地层剖面测量技术作...
冯京褚宏宪杨源方中华
文献传递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中期老龙沟深槽的地形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据2006年及以前的测深资料,已得知在曹妃甸填海工程修建的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2004年—2006年6月),老龙沟深槽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现研究了在通道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中期(2006年7月—2008年)老龙沟深槽的变化趋势。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0月3个横切老龙沟深槽的测深剖面的对比分析,发现在该时间段内老龙沟深槽有一定加深和侵蚀的趋势。原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局部沟底有过抽沙活动,而且该时期也是曹妃甸填海工程最主要的施工期,大规模剧烈地从海中抽沙取土填海,取土规模达3~4亿t,也会引起老龙沟深槽的局部加深。
尹聪褚宏宪尹延鸿
关键词:地形变化
石岛新港港池回淤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不同时期的水深对比对石岛新港港池的回淤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研究区港池回淤2 a的变化,进行了港池开挖区海底地形变化分析,定量评价了淤积幅度,分析了影响淤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淤积变化规律,提出开挖负地形、岸线码头建设、较强台风浪是导致淤积加快的主要原因,为港池维护和设计提供依据。
褚宏宪原晓军张晓波杨源冯京方中华
关键词:淤积风浪断面疏浚
曹妃甸浅滩潮道保护意义及曹妃甸新老填海规划对比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曹妃甸填海工程是全国第一大填海工程,拟填海造陆310 km2,建设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海区有曹妃甸外缘深槽和老龙沟深槽两大港口潜力区,建设曹妃甸工业区,使其充分发挥优良港口的作用是合理的。但填海面积过大,填挖土石方严重不平衡,尤其是通岛公路的建设阻断了曹妃甸浅滩潮道是曹妃甸老填海规划的主要缺陷。曹妃甸浅滩潮道是浅滩区的重要潮流通道,对维护老龙沟深槽港口潜力区和区域海洋环境有重要作用,不应被阻断而应当保留畅通。海洋专家们的呼吁对曹妃甸填海规划的修改起了重要作用。近来出台的曹妃甸新填海规划做了重大修改:准备再开通浅滩潮道,恢复北东东向的浅滩潮流系统;要在老龙沟附近修建一个大港池,使老龙沟深槽港口潜力区得到保护和利用;填挖土石方平衡有了明显改善;增加了岸线;减轻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但仍然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敲之处。津塘—曹妃甸地区是中国两大地面沉降区之一,应做好防止地面沉降、海洋灾害及地震灾害等隐患的准备。填海面积不宜过大,少填多察,多做海洋环境检测。填海要在海洋环境容量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进行。
尹延鸿
关键词:海洋环境影响
河北唐山曹妃甸浅滩潮道(纳潮河)开通过程及开通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曹妃甸填海工程初期规划有明显缺陷,填海面积过大,尤其是阻断了浅滩潮道(纳潮河),对海洋环境、老龙沟港口潜力区有明显损害。作者的积极建议和相关论文的发表促成了2007年曹妃甸新填海规划的出台,其中保留浅滩潮道(即开通纳潮河)和在老龙沟上游修建大港池是新规划的主要改进内容。阻断浅滩潮道后曹妃甸区域的地形地貌及水动力变化证实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纳潮河于2016年8月开通。纳潮河的开通,可大大提升曹妃甸景观,增加约40km不淤积的优良海岸线,部分恢复原海洋潮流系统和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水的循环,并使曹妃甸的几个港池不再淤积或淤积变轻。
尹延鸿高茂生尹聪
关键词:淤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