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6022)

作品数:7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春峰宋陶然汪品先翦知湣李家彪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IODP
  • 3篇磁异常
  • 2篇盆地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增生
  • 1篇新生代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 1篇岩浆岩
  • 1篇岩浆岩特征
  • 1篇岩芯
  • 1篇增生楔
  • 1篇张裂
  • 1篇深部
  • 1篇盆地形成
  • 1篇盆地演化
  • 1篇前缘
  • 1篇中生代
  • 1篇晚中生代
  • 1篇晚中生代以来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李春峰
  • 1篇王嘹亮
  • 1篇耿建华
  • 1篇宋陶然
  • 1篇李前裕
  • 1篇苏新
  • 1篇刘志飞
  • 1篇丘学林
  • 1篇周祖翼
  • 1篇解习农
  • 1篇吴时国
  • 1篇吴能友
  • 1篇阎贫
  • 1篇李家彪
  • 1篇张少武
  • 1篇翦知湣
  • 1篇姜涛
  • 1篇汪品先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学前缘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IODP建议书735-Full介绍被引量:20
2009年
南海的形成揭示了大陆边缘张裂和盆地形成的复杂模式,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关于基底岩石和深海盆沉积层的精确年代数据还很缺乏,这使得对南海张裂年代的估计存在很大的误差,对张裂机制和历史的各种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同时只有对南海的张裂过程有了精确地分析与刻画,才能更好地理解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以及它们在印支块体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而向东南挤出、青藏高原隆升中可能起到的作用。2009年正式提交的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建议书735-Full建议在南海深海盆内的4个站位上实施钻探。这4个站位分布在南海盆地4个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上(南海东北部、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这样的站位设计会确保完成本建议书的整体研究目标,即揭示南海的张裂历史和它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位于南海盆地最东北部的站位有助于确定该区域地壳的属性和验证古南海是否存在,位于西北次海盆的站位可能会提供南海的最早张裂年代,另外2个分别位于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站位将重点确定2个次海盆的绝对年龄、基底矿物成分与磁化率以及2个次海盆的相对张裂次序。这些站位的水深大约在2910~4400m,钻探深度预计到海底以下大约700~2200m,总的钻透深度为5959m,其中5359m穿透沉积层,另外600m或400m钻入基底。所有这些站位的位置是由已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所确定,目前计划收集更多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以满足IODP对井位调查数据的要求。
李春峰汪品先Dieter Franke李家彪Randell Stephenson许树坤Peter Michael周祖翼翦知湣李前裕刘志飞耿建华木村学阎贫丘学林王嘹亮解习农吴时国吴能友
关键词:盆地形成海底扩张
Magnetic recording of the Cenozoic oceanic crustal accre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被引量:39
2012年
我们考察并且讨论一些在华南海(SCS ) 在磁性的数据上做的最近的科学调查结果。磁性的异例在中生代和新生代上忍受极其富有的信息构造进化。从磁性的异例计算的分析信号振幅很精确揭示的 3D 二上的中生代沉积序列的寡妇分布结合大陆人边缘,和他们也在在 SCS 海洋的外壳以内描绘以后阶段的 magmatism 和构造转变和带状配列被发现很有效。通过综合分析磁性,严肃和思考地震数据,我们在华南海大陆人边缘附近定义大陆海洋边界(圆块) ,并且发现圆块与一个转变地区与一致很好从对否定免费空气的严肃异例主要积极。COB 的这精确构画出为更好跟踪海洋的外壳导致的磁性的异例是批评的。几何上复杂的圆块和内部磁性的带状配列要求一个阵发性的洞模型,以及一个变换差错的介绍(这里作为 Zhongnan 差错制造了)在东方和西南亚盆之间在东方和西南亚盆以内,磁性的异例旁边地是相当连续的,在这些亚盆以内显示大变换差错的不存在。我们提高浅玄武岩的层经由一个通带过滤器引起的磁性的异例,并且认识到北大陆人边缘附近的多半最旧的磁性的异例根据磁性的时间规模 CK95 是 C12。在南部的大陆人边缘附近,磁性的异例是不太可认识的,异例 C12 看起来失踪。这些差别证明关于散布中心的寡妇的一种不均匀的开始式样,和北部分看起来比到南方有稍微更快传播的率。磁性的异例 C8 (M1 和 M2, 26 妈) 在海洋的盆以内代表重要磁性的边界,并且可能与在散布率和 magmatic 紧张的变化有关。为一条以前建议的山脉的磁性的证据在异例 C7 不是清楚的以后,跳。西南亚盆的年龄还得进一步被检验,最有利地与深拖引磁性的调查并且海洋钻。我们的磁性光谱最浅的居里削尖的学习表演在西南的亚盆的东方部分附近被定位,而在东方亚盆居里以
LI ChunFengSONG TaoRan
关键词:地壳增生盆地演化卫星磁异常海洋地壳
Earthquake Recurrences Since Late Pleistocene in Nankai Trough of Kumano
2009年
The Nankai Trough has a 1300-year record of generating large earthquakes(M_w>8)with a recurrence time of~100-200 a,but unfortunately,we don’t know the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before.Results from recent expeditions of NanTroSEIZE Stage 1 IODP 314/315/316 recovered many cycles of turbidites since late Pleistocene,which are triggered during the past earthquake shaking.Our purpose is
Tao Jiang~1,Shenghua Li~2,Chunfeng Li~3,Xinong Xie~1,Xin Su~4,Jianye Ren~1 1.Key Laboratory of Tectonics and Petroleum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 2.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iversity of Hong Kong,Pokfullam Road,Hong Kong,China 3.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4.School of Marine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关键词:EARTHQUAKEIODPTURBIDITEOSL
日本南海海槽俯冲增生楔前缘的构造变形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对增生楔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的构造变形、流体活动、沉积特征、岩石物性和化学组成等多方面的直接观测,可以帮助分析俯冲带地震的蕴育和发生的环境与机理。通过参加IODP的日本南海海槽发震带研究项目(NanTroSEIZE)第一阶段316航次所收集到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分别在4个站位上(C0004,C0006,C0007,C0008)对日本南海海槽增生楔前缘岩芯尺度上的构造变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讨论了岩芯尺度上的构造变形与增生楔中大尺度的非序列分支逆冲断层和前缘逆冲断层的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发现逆冲变形不是只在大尺度的逆冲断层面上进行,而是弥散分布在主逆冲断层面、次级逆冲断层面以及断层面之间的更小的尺度上。小尺度构造的倾向与大尺度断层的倾向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它们是在相同的应力场下所形成的。在增生楔浅部高角度的正断层比较发育,显示张性应力场特征,同时所获得的岩芯尺度上的地层倾角较大并倾向与反射地震以及区域地质分析结果非常吻合,而在深部,特别是在大尺度逆冲断层发育带附近,各种类型的断层、滑移变形带、节理等非常普遍,同时层理与劈理的产状的复杂变化更多地受控于复杂的逆冲断层带的作用。
李春峰苏新姜涛Ujiie KFabbri OYamaguchi AChester F MKimura G
关键词:增生楔IODP岩芯
磁异常三维解析信号所揭示的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岩浆岩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总磁异常计算的三维解析信号振幅值比总磁异常,能精确地刻画磁源体的位置、深度和边界。结果显示在中国东部地区不同构造块体内的岩浆岩深度差异很大,华北块体的磁异常解析信号振幅值较高、尺度大,磁源体埋深达10 km左右或更深,反映了这个古老克拉通块体的中—下地壳内部较为强烈的岩浆活动过程与活化。受构造抬升和岩浆上涌影响,苏鲁—大别造山带的岩浆岩体埋深则相对较浅,多小于5 km。中、下扬子块体的岩浆岩体的埋深也普遍较大,但是岩浆活动微弱,解析信号振幅值很低。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的影响,华南块体及其东北海域分布比较孤立的岩浆岩体,其深度大都小于5 km。在东海,受新生代张裂作用的影响,岩浆岩体的深度与基底隆起或沉降呈明显对应关系。琉球群岛对应平静的磁异常并显示较深的岩浆岩体分布,表明琉球群岛不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形成的火山弧而可能是由俯冲增生楔物质和部分从欧亚大陆分离出来的块体构成,其西侧的岩浆岩带才是真正的火山弧。
张少武李春峰
关键词:磁异常
南海新生代洋壳扩张与深部演化的磁异常记录被引量:25
2012年
系统剖析了近年来南海磁异常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认识进行讨论.南海磁异常记录了丰富的中生代-新生代构造演化信息,磁异常三维解析信号模准确刻画了南海两侧陆缘中生界的残留展布与新生代晚期岩浆活动,同时清晰揭示了海盆内部不同构造次单元之间的过渡关系及分区特征.对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海陆过渡边界(COB)的位置,认为重力正值区与负值区之间的过渡带基本代表了COB,这对合理认识洋壳扩张引起的磁条带的空间展布范围有重要意义.南海COB的复杂性以及磁异常分区特征要求引入中南转换断裂带以及多期次扩张模式,而在东部和西南次海盆内部,磁条带连续性非常好,没有显示大型转换断裂的存在.通过带通滤波处理突出洋壳磁异常并根据磁倒转年表CK95,在南海北部陆缘鉴别出可能最老的磁异常C12,而南部陆缘的洋壳磁异常模糊并缺失C12,显示出早期扩张中的非对称性,残留洋中脊北侧的扩张速率略大于南侧的扩张速率.C8(M1与M2)磁异常(约26Ma)是南海海盆内部的重要磁边界,可能代表了扩张速率和岩浆活动强度的变化,而前人认为的C7后的扩张轴跃迁的证据并不明显.西南次海盆的扩张时间需要结合高分辨率近海底深拖磁异常观测和大洋钻探来最终确定.磁异常频谱分析表明海盆内部居里点最浅的区域是西南次海盆的东部,而在东部次海盆,残留洋中脊北侧的居里点深度明显小于南侧的居里点深度,这些差异可能都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南海北部海陆过渡区域存在的磁异常相对平稳区域与传统洋壳磁静区的概念不同,可能与居里面变浅及磁性层变薄有关,但综合分析表明更可能是由于较厚的中生界残留所致.采用不同截止波长的低通滤波后的航测和海测磁异常与卫星磁异常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表明深部(下地壳与上地幔顶�
李春峰宋陶然
关键词:磁性层滤波
Deep crustal structures of eastern China and adjacent seas revealed by magnetic data被引量:21
2009年
Through reduction to the North Pole and upward continuation of the total field magnetic anomalies, we analyze magnetic pattern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and crustal faults in eastern China and adjacent seas. Depths to the Curie isotherms are further estimated from radially averaged amplitude spectra of magnetic data reduced to the pole. Data reductions effectively enhance boundaries of regional tectonic belts, such as the Dabie ultra-high metamorphic belt, the Tanlu Fault, and the Diaoyudao Uplift. Curie depths are estimated at between 19.6 and 48.9 km, with a mean of 31.7 km. The Subei Basin and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n the lower Yangtze block show relatively deep Curie isotherms, up to about 35 km in depth, wherea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Curie depths are averaged at about 25 km. This implies that the lower Yangtze Block has experienced a unique tectonic evolution and/or has unique basement lithology and structures. 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 sedimentary basins, such as the Subei Bas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and the East China Sea Basin, normally show deeper Curie isotherms than surrounding uplifts such as the Diaoyudao Uplift and the Zhemin Uplifts. Curie isotherms also upwell significantly in volcanically active areas such as the Ryukyu Arc and the Cheju Island, confirming strong magmatic and geothermal activities at depth.
LI ChunFengCHEN BingZHOU ZuYi
关键词:CURIEISOTHERMOROGENGEODYNAMIC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