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09CD139)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斌陈伟孟梦李江冯弦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人工林
  • 2篇有机碳
  • 2篇云南热区
  • 2篇土壤
  • 2篇热区
  • 1篇有机碳库
  • 1篇思茅松
  • 1篇思茅松人工林
  • 1篇碳库
  • 1篇土壤活性
  • 1篇土壤活性有机...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库
  • 1篇林分
  • 1篇林分土壤
  • 1篇活性有机碳

机构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云南省森林植...

作者

  • 3篇冯弦
  • 3篇李江
  • 3篇孟梦
  • 3篇陈伟
  • 3篇杨斌
  • 2篇邱琼
  • 1篇郭永清
  • 1篇裴艳辉
  • 1篇徐玉梅
  • 1篇刘际梅
  • 1篇陈绍安

传媒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云南热区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普洱市思茅区清水河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高阿丁枫人工林、思茅松人工林及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土层0~5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4种林分中均呈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高阿丁枫人工林>西南桦人工林>思茅松人工林>思茅松天然林,土壤可溶性碳含量为高阿丁枫人工林最大,西南桦人工林最小;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西南桦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2)土壤可溶性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值范围为0.32%~1.25%,3种人工林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值均大于思茅松天然林,3种人工林均处于碳的积累阶段。(3)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以思茅松人工林最大,达到85.79 t/hm2;其次为西南桦人工林、高阿丁枫人工林,思茅松天然林最低,为61.36 t/hm2。(4)土壤可溶性碳、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碳与土壤容重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陈伟孟梦李江邱琼冯弦杨斌徐玉梅
关键词:云南热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
云南热区人工林科学经营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2013年
探索科学经营模式是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云南热区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是发展人工林的极佳区域,几代科技人员在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从乡土树种选育、人工林群落特征、种植模式、土壤管理、采伐剩余物处理、虫害防控等方面对在云南热区人工林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概述与总结,以期为我国热区人工林乃至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陈伟杨斌李江孟梦陈绍安冯弦刘际梅
关键词:人工林云南热区
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为探讨思茅松人工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8种定植模式及7个林龄的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0~ 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密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8种定植模式13a思茅松人工林0~5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皆大于思茅松天然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4~10a处于降低阶段,12a以后开始升高.2)土壤可溶性碳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集中于0 ~10 cm土层.3)8种定植模式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在64.48 ~ 84.30 t/hm2之间,其中2m×4m定植模式最大,1m×1m模式最小;土壤可溶性碳密度数值范围为0.30 ~0.42 t/hm2,土壤微生物量碳密度为0.49 ~ 1.29 t/hm2;4~ 14 a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可溶性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特点,14a时土壤有机碳密度达92.14 t/hm2,可溶性碳密度达0.42 t/hm2;土壤微生物量碳密度10a时最大,达0.92 t/hm2.研究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具有较强的土壤碳积累能力.
陈伟孟梦李江邱琼裴艳辉郭永清冯弦杨斌
关键词: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