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JM5016)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希唐红涛贾鹏李瑞莎张四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反演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区
  • 1篇形变
  • 1篇汶川地震
  • 1篇危险区
  • 1篇位错
  • 1篇位错反演
  • 1篇渭河断裂
  • 1篇非均匀
  • 1篇GPS
  • 1篇GPS观测
  • 1篇传播函数
  • 1篇垂直形变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4篇张希
  • 3篇李瑞莎
  • 3篇贾鹏
  • 3篇唐红涛
  • 2篇张四新
  • 1篇蒋锋云

传媒

  • 2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汾渭断裂带近10年GPS观测获得的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1999~2009年汾渭断裂带GPS速度场观测资料,研究了跨断裂剖面变形动态演化特性、应变积累的分段差异性以及汶川大地震等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山西断陷带南段、渭河盆地中东部应变积累相对较快,山西断陷带北端的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渭河断裂西段也存在一定程度应变积累。汶川大地震影响相对明显,2007~2009年应变积累明显增强的有渭河断裂西段、山西断陷带南段和蔚广盆地南缘断裂。
张希蒋锋云唐红涛李瑞莎贾鹏
关键词:GPS
汾渭断陷带现今垂直形变与近期地震活动性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针对2008年汶川地震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出现的小震活跃现象,利用分布于汾渭断陷带不同部位的跨断裂水准资料,分析了其近期的垂直形变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各水准剖面的垂直差异运动幅度基本稳定在±20mm之间,且在小震活动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形变异常;②鄂尔多斯块体周缘近期小震活跃可能是缘于汶川地震后,青藏块体挤压应力减弱,华北块体对其推挤作用相对增强而造成鄂尔多斯块体的水平挤压应力场的"暂态失稳"所致。
张四新张希
关键词:垂直形变地震活动性
渭河断裂中东段长水准剖面的非均匀负位错反演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近年陕西关中东部长水准剖面垂直形变速率资料,借助位错量与倾角分层变化的非均匀负位错模型的构建与反演,推算渭河断裂中东段几何参数,研究其应变能积累动态演化与深浅部差异性,以及与汶川大震能量释放-调整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具铲形特征——地表至浅部陡立,深度与地质资料基本一致;2)应变能积累多表现在上-中层,汶川震前积累程度明显,2008—2009年减弱,可能与大震能量释放有关;2009—2010年积累方式逆转,反映震后一定程度调整影响(可能诱发了高陵4.4级地震);截至2011年调整状态尚未完全结束。
张希张四新李瑞莎唐红涛贾鹏
关键词:反演汶川地震
综合定点前兆异常推测地震危险区域的一种途径被引量:2
2012年
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山西、河北及其附近地区出现的定点形变、流体前兆异常,具有随时间推移从震区外围大范围区域向震区附近迁移、集中的趋势特性。通过构建异常信号传播函数,借助网格搜索—拟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汇聚区域即推测可能的地震危险区,所得汇聚区域边缘距实际震中仅25~51km、汇聚时刻与发震时刻仅差数天,且震前中短期阶段汇聚速度加快。
张希李瑞莎唐红涛贾鹏
关键词:传播函数反演地震危险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