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2-004)

作品数:19 被引量:120H指数:8
相关作者:杨智吴永彬赵睿邹明黄世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稠油
  • 9篇油田
  • 8篇超稠油
  • 6篇水平井
  • 6篇平井
  • 6篇风城油田
  • 5篇油藏
  • 4篇蒸汽驱
  • 4篇蒸汽吞吐
  • 4篇稠油油藏
  • 3篇SAGD
  • 3篇超稠油油藏
  • 2篇油层
  • 2篇渗流
  • 2篇热采
  • 2篇采油
  • 2篇稠油热采
  • 1篇低阻
  • 1篇递减率
  • 1篇动边界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篇杨智
  • 2篇赵睿
  • 2篇程林松
  • 2篇于景锋
  • 2篇吴永彬
  • 2篇黄世军
  • 2篇邹明
  • 1篇顾振刚
  • 1篇鲍海娟
  • 1篇杨凤祥
  • 1篇杨新平
  • 1篇张忠义
  • 1篇赵长虹
  • 1篇姚约东
  • 1篇鲁笛
  • 1篇何万军
  • 1篇李相方
  • 1篇王涛
  • 1篇杨柳
  • 1篇熊伟

传媒

  • 7篇特种油气藏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计算物理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驱泄复合开采技术在风城超稠油油藏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超稠油油藏在蒸汽驱过程中,主要受蒸汽驱动力和重力的作用,表现为蒸汽驱油和重力泄油两种驱替方式,即驱泄复合开采。应用解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描述了驱泄复合开采机理,明确了注汽方式、注采参数和调控政策。研究表明,风城油田重32井区齐古组超稠油油藏采用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组合方式驱泄复合开采技术的合理操作条件是:直井采用轮换注汽,注汽速度70 t/d,井底蒸汽干度大于70%,操作压力为2.5 MPa,采注比为1.2;主要调控技术是注汽点优化、饱和温差调控、注采平衡和工作制度优化。预计采收率可达50%.
钱根葆孙新革赵长虹王涛杨兆臣李凌铎熊伟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风城油田蒸汽驱
稠油火烧过程中的活化能测定方法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克拉玛依风城稠油油田齐古组油藏的油砂样品,研究了活化能的测定方法,确定了燃烧池实验的基本步骤,并针对该油藏密闭油砂样一空气反应体系,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升温速率下反应温度和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同时结合Friedman方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油砂样在约200℃开始发生加氧反应,且随着加热速率的降低,初始反应温度、浓度峰值也逐渐降低;中、低温区(251~308℃)反应的活化能变化范围为170~215kJ/mol,主要发生了加氧及裂解反应;高温区(346~398℃)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280kJ/mol,主要为重组分及焦炭的燃烧;低温区和高温区之间存在一个波谷,由于稠油组分复杂,其与氧气的反应行为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变化,因此反应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赵仁保高珊珊杨凤祥黄容萍陈怡秀廖广志
关键词:火烧油层稠油活化能指前因子
SAGD循环预热阶段加速连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SAGD循环预热阶段的预热效率和连通速度,都对生产阶段的生产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一种加快SAGD循环预热阶段连通速度的方法,建立了"低压—高压—拟SAGD"的预热模式,实现了在较短时间、形成优先渗流通道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注采井之间的水力连通速度得以有效提高的目的。该方法在风城超稠油油藏SAGD规模开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赵睿杨智吴永彬张瑞强罗池辉郤一臻
关键词:SAGD
超稠油油藏小井距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先导试验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新疆超稠油蒸汽吞吐采出程度低,瞬时油汽比呈指数递减,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在重32井区筛选出9个先导试验井组,运用室内蒸汽驱替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合理的井网井距、剩余油饱和度、热连通程度、蒸汽驱方式、蒸汽干度、原油黏度等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井井距在50~60 m 时,超稠油直井反九点井网转蒸汽驱是可行的。开展蒸汽驱先导试验,历时2.5 a,蒸汽驱阶段采出程度为17.14%,阶段油汽比为0.11,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为类似油藏开展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提供了借鉴。
何万军鲍海娟马鸿杨柳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驱井网井距
考虑动半径和粘度变化的稠油非牛顿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稠油非牛顿特征,在Bingham流体渗流方程基础上,通过对动半径和粘度进行表征,建立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动半径变化和粘度变化的非牛顿稠油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完善Bingham型稠油渗流数学模型.通过空间、时间离散差分及Matlab数值计算,得到非牛顿稠油非稳态渗流地层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相同产量下,随启动压力梯度增大,动半径向井方向移动;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压降曲线越陡,相应近井压降越大;相同启动压力梯度下,产量越大,不同吞吐周期压力差距越大.将半径和粘度动态变化相结合,弥补了现行非牛顿稠油渗流数学模型的一个缺陷.
罗艳艳程林松黄世军
关键词:动边界不稳定渗流启动压力梯度
超稠油水平井生产效果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的规模实施,为风城油田稠油增产做出了贡献。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在稠油油藏开发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增加了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油层的吸汽和供液能力,周期产油量高、油汽比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随着水平井的大规模应用,部分井周期产油量、油汽比下降较快,开发过程中矛盾突出,研究表明地质参数、注汽参数、举升工艺及水平段动用程度是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水平井生产效果的一些措施。
于景锋张效恭陈河青王娜
关键词:超稠油水平井影响因素
薄油层射孔水平井井筒内流动与油藏渗流耦合模型被引量:1
2011年
为真实反映薄油层内水平井及近井地带流体流动情况,针对水平井近井渗流问题,以水平生产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与流量在边界处的连续性,同时考虑井筒内的加速度附加压力降,建立了薄油层射孔水平井井筒内流动与油藏渗流耦合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近井地带压力分布呈波浪线形;沿井筒方向,近井地带压力随着井长增加而降低;井筒内流体流速呈阶梯增加趋势。建立的模型直观地考虑了射孔位置与数量,为水平井完井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罗艳艳程林松丁祖鹏邹晓霞
关键词:射孔水平井薄油层
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低阻成因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J3q3)油藏类型为单斜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藏,油层具有低阻特性。通过地质背景与岩石物理特征的详细解剖,利用岩电关系分析技术,揭示了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认为泥质含量高及黏土矿物附加导电作用、泥质夹层干扰是造成J3q3油层低阻的最主要原因;导电重矿物大量富集在局部层段,对降低油层电阻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杨智黎庆元于景锋廖静陈燕辉张一军
关键词:风城油田齐古组
超稠油非均质油藏直井-水平井SAGD精细化调控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针对风城油田重32井区齐古组超稠油油藏吞吐后期开发效果变差,转直井-水平井SAGD阶段精细调控不合理等问题,建立了先导试验区非均质油藏数值模型,对转SAGD后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表明,直井-水平井SAGD合理开发技术参数为:注汽速度为50 t/d,井底蒸汽干度大于0.7,采注比为1.2,注汽方式为直井复合汽驱。将生产井分为见效井、见反应井、不见效井、汽窜井,对应治理措施为正常生产、调参提液、吞吐引效、控制关井。试验区转SAGD分类治理后,日产油量由69 t/d升至128 t/d,阶段油汽比由0.11升至0.21,大幅提高了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超稠油非均质油藏开发现场精细化调控,对同类油藏直井-水平井SAGD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陶亮陶亮袁玉晓杨树波杨树波
关键词:超稠油油藏注采参数风城油田
空气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机理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填砂模型驱替、吞吐实验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蒸汽(热水)-空气驱替和空气辅助蒸汽吞吐规律,分析空气辅助蒸汽吞吐的采油机理.结果表明:100℃温度时,注入空气使热水驱的驱油效率降低,热水-空气驱采出稠油的黏度较热水驱采出稠油的升高20.43%;200℃温度时,蒸汽-空气驱与蒸汽驱的开采效果差别不明显,蒸汽一空气驱采出稠油的黏度较蒸汽驱采出稠油的升高10.80%.蒸汽(热水)-空气驱采出稠油的沥青质质量分数高于蒸汽(或热水)驱采出稠油的.蒸汽-空气驱采出气的02体积分数低于3%,CO2体积分数为3%~5%.在蒸汽吞吐过程中,注入空气与稠油反应而被消耗。利用未反应的Nz及生成的CO2等烟气的增压助排、气体降黏、生热、提高热效率和固砂等作用,能够改善蒸汽吞吐开采的效果,与N2辅助蒸汽吞吐增产效果相当,较蒸汽吞吐周期采油量提高20%~30%,吞吐开采轮次越高,增产效果越明显.
钟立国张守军鲁笛管九洲张忠义
关键词:稠油蒸汽吞吐采油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