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Y2004A036)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肖方毅黄伟剑周浩杨德业张怀勤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2007年
-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O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后续实验研究做好准备。方法:通过耳中央动脉采集兔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通过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荆豆凝集素(FITC-UEA-1)结合实验、CD34与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flk-1免疫荧光染色、体外血管形成实验以及细胞NO分泌功能测定,从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功能两方面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MNCs在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EOCs,EOCs能稳定摄取ac-LDL并与UEA-1结合,一致表达CD34、flk-1和VIII因子相关抗原。EOCs能分泌NO,并能在matrigel凝胶上形成稳定的血管腔样结构。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兔外周血MNCs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能诱导分化成为EOCs。
- 肖方毅蔡雪黎张怀勤黄伟剑肖刚峰杨德业余华周浩
-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培养内皮祖细胞单个核细胞
- 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修复兔动脉内皮损伤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内膜球囊损伤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EGM-2培养基培养7天,获得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高细胞数量移植组(5×105个细胞)和低细胞数量移植组(2×105个细胞),将相应数量的内皮祖细胞重悬于100μL生理盐水中移植至兔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对照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同时用CM-DiI标记内皮祖细胞移植,进行细胞示踪。4周后,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M-DiI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各组内膜损伤血管再生内皮覆盖率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发现荧光标记的内皮祖细胞分布在血管的中膜层、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内皮祖细胞移植可显著促进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以高细胞数量移植组为著,同时内皮祖细胞移植也大大减少了新生内膜的形成。结论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修复内膜球囊损伤血管,高细胞数量移植有更显著的效果。
- 肖方毅张怀勤蔡雪黎黄伟剑林以诺周浩杨德业林杰余华
- 关键词:内科学内皮祖细胞细胞移植再内皮化
- 另一类型内皮祖细胞移植在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兔外周血另一种内皮祖细胞(EOCs)自体移植修复内膜球囊损伤血管的效果。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EOCs移植组(n=8)和对照组(n=8)。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将第二次传代的EOCs重悬于100μL生理盐水中移植至兔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血管局部(移植组),仅注入100μL生理盐水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CM-DiI标记EOCs移植,进行细胞示踪。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的分布,并测量内膜损伤血管段再生内皮覆盖率(RA/TA)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IA/MA)。结果: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在血管中膜、新生内膜层和内膜表面均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伊文思蓝染色显示,EOCs移植组的再生内皮覆盖率(89.1%±6.3%)显著高于对照组(62.1%±7.5%,P<0.01);与对照组比较,EOCs移植组的新生内膜形成明显减少,两者的IA/MA比值分别为0.88±0.14和0.44±0.06(P<0.01)。结论:EOCs移植可显著加速内膜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并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
- 蔡雪黎肖方毅张怀勤黄伟剑林以诺周浩林杰杨德业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移植再内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