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2006027)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杨红玲王前唐雯亓涛郑磊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妇婴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基因
  • 5篇宫颈
  • 5篇核苷
  • 5篇核苷酸
  • 4篇宫颈癌
  • 3篇IL-18
  • 3篇IL-18基...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宫颈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 2篇DNA测序
  • 2篇测序
  • 1篇调控区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妇婴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前
  • 5篇杨红玲
  • 4篇唐雯
  • 3篇平宝红
  • 3篇郑磊
  • 3篇亓涛
  • 2篇郭彩娇
  • 2篇包杰
  • 1篇王金龙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IL-18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宫颈癌相关性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位点以及相应血清IL-18含量与宫颈癌(cervi calcancer,C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宫颈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用直接测序法对IL-18基因启动子区rs5744224、rs1946519、rs1946518、rs5744225、rs5744226等5个SNP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8含量。结果①5个SNP中有rs1946519(T/G)、rs1946518(A/C)2个SNP位点呈多态性并有连锁关系,以三种基因型存在:TT-AA、GG-CC、TG-AC。患者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28/50)、10%(5/50)、34%(17/50),对照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18%(9/50)、34%(17/50)、48%(17/50)。两组研究对象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97,P=0.000)。宫颈癌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T(A)、G(C)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62,P=0.000)。②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血清IL-18平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45,P=0.000);按照2个SNP位点TT-AA、GG-CC、TG-AC三个基因型分为3组,3组的血清IL-18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07,P=0.000);宫颈癌患病与否与不同IL-18基因型之间交互效应显著(F=4.223,P=0.018)。结论IL-18基因启动子位点多态性及其血清含量都与宫颈癌相关,rs1946519、rs1946518两个SNP位点多态性影响可能是控制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遗传因素。
亓涛王前郑磊杨红玲包杰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宫颈癌白介素-18
IL-18基因rs1946519位点与宫颈癌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关系,为研究宫颈癌患病风险奠定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对107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8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自行设计引物和探针,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技术对我们前期筛选的IL-18基因rs1946519位点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分型,应用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单倍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宫颈癌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IL-18基因rs1946519基因型AA、AC和CC及等位基因A和C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C和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分别2.883,2.750和1.611。结论IL-18基因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妇女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杨红玲王前王金龙郑磊唐雯
关键词:IL-18宫颈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
基因测序筛选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选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初步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为后续选择合适的SNPs标记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常规方法抽提46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自行设计引物,对IL-18基因5′端(长约2kb)进行PCR,产物采用DNA测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IL-18基因5′端区域内共筛查出3个候选SNPs,其中rs1946518和rs1946519的SNPs基因型在宫颈癌和正常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二者存在连锁关系;另一个位点rs360719似乎与宫颈癌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样本对特定人群IL-18基因进行测序可有效地筛选出候选SNPs;初步发现宫颈癌与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rs1946518和rs1946519SNPs有一定关系,为后续利用SNPs标记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了研究基础。
杨红玲王前唐雯郭彩娇亓涛平宝红
关键词:宫颈癌DNA测序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IL-18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9和rs360718与宫颈癌关系,为研究宫颈癌患病风险奠定基础。方法常规方法对107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80名正常人群外周血进行基因组DNA抽提,并自行设计引物和探针,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技术对IL-18基因rs360718和rs1946519位点进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分型,应用χ2检验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及其患病风险。结果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rs360718TT和GT基因型频率及其G和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宫颈癌患者组与对照组IL-18rs1946519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及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AC和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分别为2.883,2.750和1.611。宫颈癌与正常人群中IL-18rs1946519和rs360718位点有6种基因型,比较发现AC+TT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8rs360718等位基因变异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无关;IL-18rs1946519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C+TT基因型的人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相对较高。
杨红玲平宝红王前郑磊唐雯亓涛包杰
关键词:IL-18宫颈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
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筛选
2007年
目的筛选宫颈癌患者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初步探讨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相关性,为后续选择合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志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常规方法对原发性宫颈癌患者和健康人群46例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抽提;自行设计引物,对IL-18基因5′端和6个外显子(长约5kb)进行PCR法,产物采用DNA测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IL-18基因5′端2kp和6个外显子区域内共筛查出7个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约0.14%,其中rs1946518和rs194651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在宫颈癌和健康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存在连锁关系;另有3个位点rs360719、rs360717和rs360718也存在连锁关系,可能与宫颈癌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E4的rs11547404和1个未登陆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在1例患者中检测到。结论采用小样本对特定人群IL-18基因进行测序可有效地筛选出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初步发现宫颈癌与IL-18基因上游调控区rs1946518和rs1946519单核苷酸多态性有一定关系,为后续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志进行宫颈癌风险预测提供了研究基础。
杨红玲王前唐雯郭彩娇平宝红
关键词:宫颈癌DNA测序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