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901080C)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洋崔举庆贾翀沈健胡柏星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AFM研究TiO_2纳米颗粒的聚集行为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TiO_2颗粒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TiO_2的聚集存在两重行为即大颗粒间的弱聚集和晶粒间的强聚集。超声条件下,水中可以打开大颗粒间的弱聚集而不能打开强聚集,但是在同样条件下通过选择含有单供电子的分子如丁酮或三乙胺为介质,可以打开强聚集得到单个晶粒。结合介质的分子结构,提出了TiO_2的聚集源于表面不饱和配位原子的氢键及配位的作用机理。对理解底端向上策略组装纳米晶粒和避免纳米颗粒在应用中存在的聚集问题有重要意义。
- 崔举庆张洋陆现彩胡柏星沈健
- 关键词:TIO2
- 聚乙烯吡咯烷酮调制的碳酸钙体外仿生结晶研究
- 2010年
- 研究了含酰胺基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模型分子调制下碳酸钙的体外仿生结晶。4h后在XRD上存在24.8°和27.1°衍射峰且在FTIR上观察到745cm-1和1490cm-1峰,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能稳定碳酸钙的亚稳相,球霰石的存在时间从20min延长到4h。SEM研究表明,存在1~5μm的球霰石聚集微球,说明碳酸钙的结晶不是一步完成的,还包括随后的转变和组织。该模型体系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矿物机制和底端向上策略合成功能无机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 崔举庆张洋胡柏星沈健
-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碳酸钙相变微球
- 脲醛树脂/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胶黏剂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Stber方法合成了4种单分散二氧化硅颗粒,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颗粒大小分别为190、100、60、30 nm,并研究了其对脲醛树脂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颗粒尺寸对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尺寸效应。随着颗粒的减小,胶合强度增加,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0.7 MPa以上;甲醛释放量显著降低,从E2级降到E1,低于1.5 mg/L。其中颗粒大小为100 nm的综合效果最好,100 nm以下的颗粒不能进一步降低甲醛释放量,可能是纳米颗粒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聚集所致。硅烷偶联剂处理60 nm的二氧化硅表面,甲醛释放量能够继续降低,说明颗粒之间的聚集对性能有影响。
- 崔举庆韩书广贾翀张洋曹流刘竹
- 关键词:脲醛树脂二氧化硅甲醛释放量胶合强度
- 浸渍酚醛树脂/层状硅酸盐固化活化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DSC方法探讨了层状硅酸盐对低分子量酚醛树脂固化活化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浸渍酚醛树脂/层状硅酸盐的固化行为。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进行DSC数据处理,获得固化活化能。结果表明,层状硅酸盐的加入,提高了酚醛树脂的活化能,用Kissinger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从8.23kJ/mol变化到10.43kJ/mol,用Ozawa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从10.52kJ/mol变化到12.30kJ/mol,两种处理数据方法的理论虽然存在差异,但活化能的变化趋势相互一致,表明层状硅酸盐的加入对酚醛树脂固化有阻碍作用。
- 崔举庆贾翀张洋
- 关键词:酚醛树脂层状硅酸盐活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