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2023)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海雷川陈亮孙勇彭德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锆石
  • 1篇岛弧
  • 1篇地质
  • 1篇第三纪
  • 1篇野外
  • 1篇野外地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早古生代
  • 1篇造山带
  • 1篇增生
  • 1篇增生作用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退火
  • 1篇年代学
  • 1篇盆地
  • 1篇盆地构造
  • 1篇热史
  • 1篇锆石U-PB...
  • 1篇裂变径迹

机构

  • 3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陕西国际商贸...

作者

  • 3篇周海
  • 2篇孙勇
  • 2篇陈亮
  • 2篇雷川
  • 1篇第五春荣
  • 1篇尹成明
  • 1篇彭德华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天山地块尾亚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架——来自野外地质和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2017年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尾亚地区分布的主体为岛弧杂岩,被更晚的造山后花岗岩如钾长花岗岩等侵入改造。尾亚地区的岛弧杂岩受造山作用的改造,局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质变形作用。这套变质岩分布局限,变质程度较低且主要为绿片岩相,劈理化强。2个样品YM01、YM02分别为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其原岩分别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闪长岩。2个样品的锆石年龄记录了中天山地块北侧的岛弧岩浆事件,表明古亚洲洋(北天山洋)从奥陶纪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泥盆纪由北向南持续俯冲。俯冲过程在晚寒武世开始,暗示中天山地块北侧在当时已经发生了构造转换,作为一个微陆块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主动大陆边缘。另外,岛弧杂岩体中没有前寒武纪年龄记录的特征,表明区域内的前寒武纪基底物质分布有限,而变质变形强烈的部分多为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在造山带后期改造形成的。
周海周海陈亮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磷灰石裂变径迹是一种揭示岩石低温热年代学的有力工具。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广泛阅读,综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地质意义及其在相关地质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①磷灰石的主要元素及238U的富集。②α衰变亏损。③压力及应力,以及实验观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简要介绍了关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过程的多元退火模型的建立及控制因素。对于目前的退火模型应用情况,结合前人研究总结了目前该方法的独特性及现行退火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对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关于盆地热演化史、断层研究和造山带隆升分析(主要针对青藏高原隆升分析)中的应用做了简单、概要的剖析。
周海雷川
关键词:裂变径迹
柴达木西部第三系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年龄对阿尔金造山带第三纪隆升的制约被引量:5
2012年
阿尔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北缘一条受到走滑断裂强烈改造的碰撞造山带,构成了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边界。阿尔金造山带的隆升是青藏高原隆起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干柴沟剖面的下干柴沟组(E31)和下油砂山组下段(N12)砂岩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年代学分析,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碎屑重矿物分析。本文分析的第三系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中均包括显著的印支期和加里东期的年龄峰期,下干柴沟组和下油砂山组的年龄谱存在明显的差别:下干柴沟组样品的年龄谱中印支期峰值相对显著,而下油砂山组样品的年龄谱中加里东期峰值逐渐变得显著。重矿物组合的稳定系数也从下干柴沟组到下油砂山组迅速降低,说明碎屑由高成熟度转变为低成熟度,物源由远变近。由此证实渐新世早期和上新世早期阿尔金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尽管阿尔金造山带经历的碰撞造山过程早在早古生代就已结束,但是现今出露的阿尔金山系主要是在新生代经受构造运动而隆起形成的。此工作也证实碎屑锆石年龄谱结合重矿物组合分析是研究地层物源和盆山耦合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周海陈亮孙勇第五春荣彭德华尹成明雷川
关键词:碎屑锆石LA-ICP-M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