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8BWY002)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耿纪永张洁司杨胡蝶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翻译
  • 3篇诗学
  • 2篇译介
  • 2篇诗学观
  • 2篇诗学观念
  • 2篇文学
  • 2篇现代派
  • 1篇赞助人
  • 1篇中国式
  • 1篇诗歌翻译
  • 1篇诗学建构
  • 1篇文化过滤
  • 1篇文学翻译
  • 1篇文学现代性
  • 1篇现代主义
  • 1篇《现代》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耿纪永
  • 1篇胡蝶
  • 1篇张洁
  • 1篇司杨

传媒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施蛰存的欧美现代派诗歌翻译被引量:3
2011年
施蛰存一向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新感觉派小说家,研究者常常忽视了他实际上还是欧美现代派诗歌在中国最重要的译介者和倡导者之一。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现代派诗,还通过创作和阐释现代派诗对现代诗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现代》杂志为园地,扶持了一大批现代派诗人,最终确立了现代诗歌史上至今也未能超越的高峰。今天我们应当还他一个在中国现代诗歌翻译史上应有的地位。
耿纪永
关键词:翻译
文学翻译与文化过滤——论叶芝在现代中国的译介
2013年
通过梳理诗人叶芝在现代中国三十年(1919—1949) 间的翻译和形象变迁,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即接受者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语境对外来文学和作家形象进行有意识的选择、改造和重塑。叶芝从 1919 年被介绍到中国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在三十年间经历了从爱国者到现代派诗人的形象变迁,其诗歌和诗论则历经了从参与新诗创作到参与新诗理论构建的过程。中国文学尤其新诗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叶芝的翻译和在中国的形象变迁产生了过滤与重塑作用。
耿纪永司杨
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化过滤
诗学观念与翻译操纵:袁可嘉的“中国式现代主义”与叶芝译介被引量:2
2014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学翻译者主体意识觉醒,诗学观念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渐趋明显。长期致力于英美现代派诗歌翻译和研究的袁可嘉,在对叶芝的译介中通过对译诗的选择、阐释以及具体的翻译策略,对叶芝加以改造,体现出他构建"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学观念对叶芝翻译的操纵。
耿纪永张洁
诗学建构与诗歌翻译:1940年代的袁可嘉与英美现代派诗
2012年
袁可嘉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英关现代派诗歌在中国的重要译介者。他不仅翻译了艾略特、叶芝、奥登等诗人的代表诗作,还利用这些诗人诗作构建中国现代诗学,并在创作中加以实践。他不仅在中国新诗发展史,而且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耿纪永胡蝶
关键词:诗学建构诗歌翻译
《现代》、翻译与文学现代性被引量:2
2009年
和同时代的文学期刊相比,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有一个突出特征,即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倡导。通过梳理《现代》杂志的现代派诗歌翻译情形,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现代》的现代主义取向加以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取向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赞助人(现代书局和编者)以及译者的诗学观念有密切关系。翻译参与构建中国文学现代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现代》杂志这个个案可以看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绝不仅是单纯的不同语言间的符号转换行为,而更是一种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阐释。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赞助人以及译者的政治倾向和诗学观念等,都会对翻译行为(如翻译对象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等)产生影响。《现代》杂志不仅通过创作也通过现代派诗歌翻译这一特殊的文化行为深刻地参与、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耿纪永
关键词:《现代》文学现代性赞助人诗学观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