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620)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秀滨段长恩周建华琨张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丁二酸
  • 5篇可降解
  • 5篇可降解材料
  • 5篇降解材料
  • 4篇丁二醇
  • 4篇生物可降解
  • 4篇二醇
  • 3篇丁二醇酯
  • 3篇丁二酸丁二醇...
  • 3篇生物可降解材...
  • 3篇细胞
  • 3篇聚丁二酸丁二...
  • 3篇二酸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外科
  • 2篇PLA
  • 2篇PBS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毒性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9篇杨秀滨
  • 5篇段长恩
  • 4篇华琨
  • 4篇周建
  • 3篇季君晖
  • 3篇张维
  • 2篇公兵
  • 2篇王小威
  • 1篇王小微

传媒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Journa...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1
2011年
生物可降解材料包括天然可降解材料和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由它们制成的产品应用于人体后可逐渐被降解吸收。本文综述了部分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特性、种类和应用现状,其中包括甲壳素、胶原蛋白、细菌纤维素、聚羟基丁酸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磷酸钙,并对相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之生物可降解材料所具有的理化结构和降解特性决定其运用于医用产品将会发挥有益的治疗作用,尽管目前只在有限范围应用,在实际应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生物可降解材料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建杨秀滨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材料
可降解胸骨固定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对THP-1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生物可降解胸骨固定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对THP-1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EdU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分别研究PBS浸提液共培养后THP-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RT-q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Smac/IAP-1的表达变化;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其基因毒性。结果:PBS浸提液对THP-1细胞的体外增殖率影响较小,不存在细胞增殖半数抑制剂量;浸提液共培养后的细胞出现部分凋亡,基因表达改变以Bax/Bcl-2显著(P<0.05),Smac/IAP-1变化不明显(P>0.05);最大浓度浸提液共培养后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在正常范围。结论:PBS对THP-1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小,对该细胞显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段长恩公兵杨秀滨
关键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SMAC染色体畸变试验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浸提液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体外遗传毒性
2013年
目的: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浸提液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体外遗传毒性。方法:参照GB/T16886-2005标准制备PBS浸提液。采用MTT试验评价不同浓度(200、100、50、25、12.5、6.25、3.125mg/mL)PBS浸提液对PBMCs的细胞毒性;并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评价其体外遗传毒性。同时设溶剂RPMI-1640和医用级左旋聚乳酸(L-polylactide,L-PLA)对照组。结果:PBS浸提液对PBMCs的细胞毒性与溶剂对照和L-P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mg/mLPBS浸提液在代谢活化和非代谢活化条件下与PBMCs共培养48h后染色体畸变均为阴性;200mg/mLPBS浸提液诱发的微核细胞数与溶剂对照组和L-PL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可降解材料PBS浸提液在体外对PBMCs无遗传毒性,其影响与医用级L-PLA相当。
段长恩公兵杨秀滨
关键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遗传毒性染色体畸变微核试验
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
2012年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制约与血液直接接触生物材料医用化的瓶颈。生物材料与血液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影响因素繁多,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敏感指标。本文分析了生物材料与血液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材料表面界面特性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主要的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
段长恩杨秀滨
关键词: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
PBS/PLA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本论文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S/PLA)合金作为胸骨固定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方法首先采用CCK-8试剂盒表征PBS/PLA合金浸提液对L929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其次将细胞直接种于PBS/PLA材料的表面评价该合金与L929细胞的相容性情况;最后利用PE,PVC作为对照材料,评价合金对细胞的毒性级别。结果和结论 PBS/PLA合金对于L929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无明显细胞毒性,在其表面的繁殖塑料甚至优于医用聚乙烯材料。证明PBS/PLA合金能够作为胸骨捆扎固定材料。
华琨王小威张维周建杨秀滨季君晖
关键词: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
合成类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华琨杨秀滨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生物材料
PBS/PLA胸骨可降解材料组织相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与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进行对比,了解聚丁二酸丁二醇类聚酯[poly(butyl succinate),PBS]/聚乳酸(PLA)合金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组织相容性情况。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组、PBS/PLA组、PBS组和PLA组,每组15只。每只大鼠背部做1个切口,PBS组植入单纯PBS材料,PBS/PLA组植入PBS/PLA合金材料,PLA组植入PLA材料,Sham组切开皮肤后立即缝合,不做其他处理。植入后1、4、8、12、16周后,实验组切取包裹材料的皮下组织,对照组切取切口处皮下组织。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切口大体表现;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和毛细血管密度;Masson染色观察材料周围纤维包裹程度;TUNEL法光镜观察材料对皮下组织凋亡情况。结果第1、4、8、12、16周结果提示PBS/PLA组与PBS组和PLA组相比,3组材料引起的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相似,组织急慢性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纤维包裹程度PBS/PLA组介于PBS组和PLA组之间(P<0.05);对于材料引起的局部组织细胞凋亡反应3组间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PBS/PLA合金材料与PLA材料相比组织相容性未见明显差异;PBS/PLA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局部组织相容性。
华琨王小威张维周建杨秀滨季君晖
关键词:组织相容性
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刺激和迟发超敏反应及血液相容性的研究,进一步评价PBS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通过单次接触实验法,研究原发刺激指数,以确定材料的刺激性。在实验用豚鼠上,采用最大剂量法,判定材料的迟发超敏反应性。采取新鲜兔血,通过溶血实验和血小板黏附实验,研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结果 PBS局部刺激反应极轻微,无迟发超敏反应,材料的溶血率小于5.0%,血小板黏附性与聚乳酸材料相当。结论 PBS材料生物安全性良好,与皮肤接触无不良反应,溶血率低,血小板黏附性与聚乳酸材料相当。
周建王小微张维华琨段长恩季君晖杨秀滨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生物安全性
医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生物学评价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医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生物学评价是其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材料构成及用途的日趋复杂使其生物学评价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医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生物学评价原则、体系和主要指标,回顾了近年来该领域出现的新方法,以期更好地完善相应评价体系,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段长恩杨秀滨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学评价
Median sternotomy closure:review and update research
2009年
Cardiac surgery is a very common operation nowadays all over the world.Median sternotomy is a routine procedure required for cardiac access during open heart surgery.The complications of this procedure after the cardiac surgery range from 0.7% to 1.5% of all cases,and bear a high mortality rate if they occur.Every individual surgeon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on every detail during the sternal closure.This article shows the details as to conventional information and updated progress on median sternotomy closure.The update contents involve in biomechanics,number of wires twists,biomaterial and so on.According to our experience,we recommend four peristernal single/double steel wires for sternal closure as our optimal choice.
Hua Kun Yang Xiubin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直视手术手术范围外科医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