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360)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维正章定文徐林荣缪林昌石名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东南大学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土结构性
  • 2篇软土
  • 2篇黏土
  • 2篇路基
  • 2篇荷载
  • 1篇地基
  • 1篇地基加固
  • 1篇动强度
  • 1篇循环荷载
  • 1篇应力历史
  • 1篇原位
  • 1篇软土路基
  • 1篇铁路
  • 1篇土路
  • 1篇土路基
  • 1篇桩筏
  • 1篇下人
  • 1篇路基防护
  • 1篇结构性软土
  • 1篇结构性黏土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山东交通学院
  • 1篇湖南省交通规...

作者

  • 6篇刘维正
  • 2篇章定文
  • 2篇徐林荣
  • 1篇左珅
  • 1篇陈鹏飞
  • 1篇石名磊
  • 1篇缪林昌
  • 1篇聂志红
  • 1篇张军辉
  • 1篇刘长虹

传媒

  • 3篇岩土力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天然沉积结构性黏土原位压缩规律及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天然沉积黏土的原状样与重塑样的压缩对比试验,揭示了屈服后土结构性的渐进性破损过程以及由常规ve-lgsσ曲线确定的压缩指数cC随固结压力呈非线性变化性状给实际工程沉降计算参数选取带来不便。采用vlg(1+e)-lgsσ双对数坐标表示方法,通过不同初始结构大小的黏土试验数据证实了vlg(1+e)-lgsσ压缩曲线在屈服前后段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现了结构屈服应力、屈服前后压缩指标有效统一确定。在该坐标体系下给出了考虑取样扰动影响的原位压缩曲线恢复方法,建立了结构性黏土的双线性压缩模型,结合文中与文献中试验数据给出了结构屈服应力与不排水强度、屈服后压缩指标与稳定指数SI和液限wL的经验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沉积土地基固结沉降计算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依据。
刘维正瞿帅张军辉
关键词:土结构性
长期循环荷载下人工结构性软土累积变形规律及预测模型被引量:13
2017年
针对软土地区路基运营后显著的长期沉降效应问题,以及天然沉积软土均具有一定结构性的特点,制备了不同胶结强度的人工结构性土,开展了结构性土与相应重塑土的压缩试验和动三轴试验,分析了循环次数、动应力比和结构性强度对土体累积塑性变形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累积变形随着循环次数、动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结构性强度的提高而减小;累积应变曲线可分为破坏型、稳定型和临界型3种形式。进而考虑土结构性影响,在已有累积变形模型基础上引入应力灵敏度Sσ参数,分别建立了结构性软土的破坏型和稳定型的累积变形模型,较好地预测了结构性软土不同变形状态的累积应变曲线,并分析了模型参数随应力水平和结构强度的变化规律。
瞿帅刘维正聂志红
循环荷载下人工结构性土变形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针对长期动载作用下天然沉积结构性黏土地基强度和刚度循环软化问题,分别以水泥和食糖为模拟粒间胶结和大孔隙的材料,制备了不同胶结强度和初始孔隙比的人工结构性土,开展了人工结构性土与相应重塑土的动三轴试验,分析了土体胶结强度、初始孔隙比、围压和动应力幅值对累积变形和动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累积应变-振动次数曲线以临界循环应力为界分为:塑性安定型、临界型和破坏型;临界循环应力随胶结强度增大、初始孔隙比减小而增大;土体胶结强度越高,脆性破坏越明显,累积应变曲线转折点对应的应变越小。动强度的应变破坏标准采用转折点应变值更符合土性变化规律;动强度随胶结强度增大、初始孔隙比减小而增大;动黏聚力cd随破坏振次增大而降低,而动内摩擦角φd基本不变。试验结果可为软弱土地基动力灾变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刘维正瞿帅章定文徐林荣
关键词:动强度
天然沉积饱和黏土渗透系数试验研究与预测模型被引量:15
2013年
为研究天然沉积土的物理特性、结构状态与应力水平对其渗透特性的影响,采用固结渗透联合试验,对太湖湖沼相粉质黏土原状样与具有不同前期固结压力的重塑样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原状样和重塑样的渗透系数均随固结压力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且两者的孔隙比与渗透系数的变化模式相一致;而前期固结压力仅影响渗透系数大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渗透系数随孔隙比的变化规律不受土结构性(颗粒间胶结作用)和应力历史的影响;对于同一土体,渗透系数大小主要由孔隙比决定,进而对试验和相关文献中不同土体渗透系数在压缩过程中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线性的lg(1+e)-lgkv渗透模型,并考虑了液限的影响,对渗透指数k C的经验关系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k C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研究结果对准确分析原位地基实际受荷过程中非线性固结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刘维正石名磊缪林昌
关键词:饱和黏土土结构性应力历史
交通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土地基长期沉降计算被引量:23
2018年
为了合理预测结构性软土路基长期运营沉降,基于力学-经验法开展了交通移动荷载下软土地基动力附加沉降的计算分析.首先,通过对天然软土循环三轴试验结果的模拟与分析,验证了根据人工结构性土建立的稳定型和破坏型累积应变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建立了临界动应力比与应力灵敏度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适用于结构性土累积应变的预测模型.然后,采用数值方法确定了考虑荷载速率效应的动应力空间分布,结合累积应变经验模型与分层总和法,提出了交通荷载下结构性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的实用计算方法,并通过典型低路堤断面运营沉降的模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最后,开展了长期沉降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大于80 km/h和路堤高度小于2 m时,地基动应力显著增大,土结构性易受到损伤破坏;土体灵敏度越低,变形状态越易从稳定型转变为破坏型,地基浅层塑性变形显著增大.
刘维正石志国章定文瞿帅
关键词:交通荷载土结构性长期沉降软土路基
桩筏地基加固对紧邻既有线路基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在新建线桩筏地基加固过程中,采用应力铲、水平向土应变计与测斜管对紧邻既有线路基的变形与应力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紧邻既有线路基变形规律与受力特性。为减小测试误差,建立了路基变形与稳定计算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坡脚水平位移换算系数,计算了不同开挖深度的路基最大剪应力与边坡安全系数。基于监测与计算结果,提出了施工期跳槽浇筑、更换桩型与路基坡面喷浆挂网等既有线路基防护措施。为验证防护效果,利用评分法与标准差法分析了轨检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间紧邻既有线路基累积坡脚水平位移为24.25mm,平均每天的侧向位移小于0.59mm,路基坡脚水平位移对施工过程反应敏感,可作为监控既有线路基稳定状况的关键指标;两线之间9m深度范围地基土水平应力随不同施工阶段出现挤压回缩变化,压应力小于10kPa,但不同施工阶段水平应力变化不明显;浸泡条件下基坑开挖至2.2m时边坡安全系数由1.08减小为0.54,路基失稳破坏,因此,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既有线路基坡面防护。施工期间既有线轨检的轨道质量指数(TQI)增幅达129.58%,既有线轨道几何线性波动较大,但TQI小于安全限值,即对路基防护优化后既有线路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刘维正徐林荣左珅刘长虹陈鹏飞
关键词:城际铁路路基防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