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1830039)

作品数:3 被引量:65H指数:3
相关作者:许文良杨德彬裴福萍王枫于洋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橄榄岩
  • 2篇拆沉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证据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幔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地幔
  • 1篇早白垩世
  • 1篇熔融
  • 1篇熔体
  • 1篇闪石
  • 1篇太行山南段
  • 1篇同位素
  • 1篇中生代
  • 1篇橄榄岩包体
  • 1篇橄榄岩捕虏体
  • 1篇辉长岩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杨德彬
  • 3篇许文良
  • 2篇裴福萍
  • 2篇王枫
  • 1篇王春光
  • 1篇于洋
  • 1篇王微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拆沉陆壳物质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的结果被引量:39
2009年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对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和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符山闪长岩体是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含橄榄岩包体的寄主岩——角闪闪长岩中的锆石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代表寄主岩浆结晶的锆石:内部结构均匀、呈条带状吸收、自形-半自形晶形,具有较高的Th/U比值(1.10~4.08),其^(206)Pb/^(238)U年龄介于123~128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25±1Ma,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二是捕获或继承锆石:具有核边结构、吸收程度不均匀、呈浑圆状和自形-半自形两种,它们的Th/U比值介于0.32~2.03之间,构成了3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03±11Ma、2181±26Ma和1778±36Ma。该类岩石的SiO_2和MgO含量分别介于56.69%~59.21%和3.60%~6.33%之间;且以高Mg~#(0.51~0.64)、富Na(Na_2O/K_2O大于1)、高Cr(93.1×10^(-6)~420×10^(-6))、Ni(35.1×10^(-6)~137×10^(-6))为特征。该类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_i、ε_(Nd)(t)值和(^(206)Pb/^(204)Pb)_i分别变化于0.70581~0.70641、-8.30~-16.56和17.052~17.512之间。综合上述特征,同时结合地慢橄榄岩包体的特征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大量存在,认为符山高镁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拆沉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其后经历了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过程。
许文良杨德彬杨德彬裴福萍
关键词:熔融熔体橄榄岩包体PERIDOTITEXENOLITHS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拆沉陆壳物质对岩石圈地幔的改造:来自橄榄岩捕虏体中角闪石的成分制约被引量:22
2009年
对鲁西和太行山南段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中橄榄岩捕虏体中的角闪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析,并讨论了角闪石成分与改造岩石圈地幔熔体的性质与来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橄榄岩类捕虏体中的角闪石主要为交代成因。在化学上,它们属于钙质角闪石。太行山南段符山橄榄岩捕虏体中的角闪石属于镁质普通角闪石和浅闪石或浅闪石质普通角闪石;鲁西铁铜沟橄榄岩捕虏体中的角闪石为韭闪石质普通角闪石、浅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和镁绿钙闲石质普通角阏石。与板内橄榄岩捕虏体中的角闪石相比,鲁西和太行山南段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橄榄岩捕虏体中的角闪石具有相对高的Mg^#(鲁西:86.0-90.8;太行山:90.7-94.2)和SiO2(鲁西:44.04%-46.98%;太行山:47.09%-49.79%)以及相对低的Na20(1.92%-2.51%)、TiO2(0.01%-1.46%)、Nb(0.29×10^-6-1.98x10“)和Zr(1.61×10^-6-5.34×10^-6),这与来自俯冲带之上地幔楔橄榄岩捕虏体中的角闪石相类似。综合橄榄岩捕虏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判定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岩石圈地幔遭受了起源于拆沉陆壳物质熔融熔体的改造。
许文良杨德彬裴福萍王枫王微
关键词: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橄榄岩捕虏体角闪石
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21
2011年
介绍了太行山南段西安里岩体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便对该类岩石的成因给予制约.西安里岩体主要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辉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角闪辉长岩中的锆石自形程度较高,内部结构均匀,呈条痕状吸收,Th/U值介于1.44~2.85之间,表现出岩浆成因特征,其206Pb/238U年龄介于135~127 Ma之间,15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1±1 Ma,即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的εHf(t)值介于-23.5^-19.2之间.角闪辉长岩中SiO2=50.27%~50.89%,Mg#=0.76~0.78,Na2O/K2O=2.18~2.37,富含过渡族元素Sc(19.2~20.3)×10-6、Cr(939~1 050)×10-6、Co(54.6~58.2)×10-6、Ni(645~718)×10-6.同时角闪辉长岩相对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Cs、Ba、Sr)和轻稀土元素(LREEs)、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Zr、Hf)和重稀土元素(HREEs).结合角闪辉长岩中纯橄岩包体和橄榄石捕虏晶的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西安里角闪辉长岩是拆沉的陆壳物质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的产物.
王春光许文良王枫杨德彬
关键词: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地球化学地质年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