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5005)

作品数:33 被引量:497H指数:12
相关作者:杨兴国郭海英王润元马鹏里杨启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陇东学院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黄土高原
  • 12篇小麦
  • 9篇冬小麦
  • 8篇地表
  • 8篇陇东黄土
  • 8篇陇东黄土高原
  • 6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6篇作物
  • 6篇夏季
  • 5篇干旱
  • 5篇感热
  • 4篇地表辐射
  • 4篇需水
  • 4篇需水量
  • 4篇中黄
  • 4篇水分
  • 4篇农作
  • 4篇农作物
  • 4篇陇中黄土高原

机构

  • 39篇中国气象局兰...
  • 7篇陇东学院
  • 4篇兰州中心气象...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天水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3篇杨兴国
  • 19篇郭海英
  • 12篇王润元
  • 11篇杨启国
  • 10篇马鹏里
  • 9篇刘宏谊
  • 9篇万信
  • 7篇赵建萍
  • 6篇张强
  • 3篇王胜
  • 3篇张杰
  • 2篇陈端生
  • 2篇张旭东
  • 2篇王鹤龄
  • 2篇张凯
  • 1篇韩博
  • 1篇葛剑平
  • 1篇刘宏宜
  • 1篇张少波
  • 1篇奥银焕

传媒

  • 8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土壤通报
  • 3篇高原气象
  • 3篇干旱气象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气象科技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全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季巴丹吉林沙漠残余层与对流边界层的研究
通过2012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观测试验观测到厚度可达4000 m的深厚对流边界层。当这种深厚对流边界层出现时,当地中低层大气在上午一般存在近中性的残余层。进一步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
赵采玲吕世华韩博
关键词:对流边界层地表感热WRF
文献传递
大气化学研究进展——臭氧、气溶胶研究综述被引量:17
2003年
大气化学是大气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开始研究,但是真正发展则以1929年对大气臭氧的观测和对平流层臭氧光化学的理论研究为契机。现阶段大气化学的研究许多事实和现象还不清楚,尤其是关于一些大气微量成分的源、汇和时空分布,它们的迁移、输送和全球循环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观测和研究。
马鹏里张强杨兴国王润元
关键词:大气化学臭氧气溶胶迁移
冬小麦生产年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麦田耗水量、不同时期土壤水分含量及其与降水量、耗水量和产量关系的研究,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塬区麦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特征。分析显示:麦田耗水主要来源于生产年自然降水,降水多,耗水量大,产量高,一个生产年土壤水分可以得到有效补充,否则耗水量小,产量低;降水量最多的年份并非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的年份,但降水量最少的年份肯定是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低的年份;上年收墒期降水充沛,土壤水库贮水充足,可以有效防御和缓解来年春旱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是冬小麦丰产的基础,同样,即使底墒不足,只要春季降水充足、适时,冬小麦也可以取得较好收成;如果上年秋旱和当年春旱同时出现,天旱地也旱,必然导致冬小麦大减产。
郭海英赵建萍黄斌万信杨兴国
关键词:麦田水分变化冬小麦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能量平衡观测研究被引量:56
2004年
利用2003年6~8月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通量特征。在春小麦下垫面,无论晴天或阴天,能量主要消耗于农田蒸散。在裸地下垫面各能量通量表现出同样的变化特征,但由于降雨量的增加,导致潜热占净辐射的比例比春小麦地的还高。在晴天或阴天地气之间能量传输引起土壤温度变化的深度,主要出现50cm以上,其日变化均呈现准正弦曲线形式,50cm以下的土壤温度不存在日变化。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波文比在日出以后逐渐增大,到正午达最大值;春小麦下垫面时的波文比大于裸地时的值,两者的极值分别是1.01和0.75。
杨兴国张强王润元马鹏里杨启国刘宏宜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表感热
冬小麦冬前旺长及资源损耗现象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以秋季气温变化对冬小麦冬前发育期及发育期间隔日数的影响为前提,分析了黄土高原最典型区域"董志塬"发生冬小麦冬前旺长现象的气候背景,旺长特征,以及由于旺长引起的资源损耗现象。分析认为秋季气温偏高是冬前旺长的主导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生长期长、水肥条件好,气象条件适宜是冬小麦冬前旺长的必备条件。尤其10月份气温偏高导致麦田分蘖过多,群体过大是冬前旺长的主要原因,其中水资源无效损耗主要出现在初仲秋,以生态耗水为主,生物量损耗主要发生在仲晚秋分孽期-停止生长期。结论认为虽然由于气候变化和当地传统生产习惯导致多数年份存在冬前旺长现象,造成生物量和水资源的无谓损耗,以冬前生长过剩导致的干物质损耗尤为突出,但冬前旺长现象可以通过适当推迟冬小麦播种期、人为缩短秋季生长期进行有效调控。
郭海英万信杨兴国黄斌
关键词:冬前旺长损耗
敦煌戈壁冬夏季地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利用敦煌戈壁夏(2006年7月)、冬(2007年1月1—10日)季观测得到的微气象资料,比较了夏、冬季敦煌戈壁的地表辐射平衡、能量平衡特征。分析了地表反照率(Albedo)与土壤特性的关系,发现地表反照率和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呈反相关;冬季地表反照率和土壤湿度的线性相关差,夏季地表反照率和土壤湿度的线性相关性好;地表反照率和土壤热通量呈反相关,并且冬季二者的拟合性好于夏季。分析了降水前后各能量通量的变化,发现阵雨时感热H是变小的,降雨过后H和净辐射Rn有明显的增大,土壤热通量Gn在降雨过后也有增大,潜热LE变化微弱,对阵性降水强迫后的非平衡态的张弛时间大约为3 d。
刘宏谊杨兴国张强王润元王胜王鹤龄张凯
关键词:戈壁地表辐射反照率能量平衡
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感热、潜热的阶段差异被引量:6
2004年
利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就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感热、潜热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的感热、潜热日变化特点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单峰型变化特征。从春季到夏季,感热的阶段变化表现为增加的趋势,而潜热的阶段变化与晴天前期的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呈波动趋势。在农田的地气能量交换中,植被的影响为主导因素时,主要表现为潜热交换方式,太阳辐射的影响为主导因素时主要表现为感热交换方式。农田典型晴天波恩比的阶段变化与晴天前期降水量的阶段变化有较好的反对应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决定了农田水分的季节变化。
王润元杨兴国把多辉王胜
关键词:感热潜热日变化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8
2006年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冬小麦越冬期增温线性趋势达0.0672℃a/),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7℃a/,远高于全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增温幅度,也高于陇东黄土高原近35年平均增温幅度(0.0348℃a/),是陇东黄土高原增温中心地带。气候变暖对董志塬冬小麦和果树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冬小麦越冬期显著缩短(缩短的线性趋势达0.674d a/),而冬小麦和果树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而且由于当地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长日照型品种,发育期提前导致日长缩短,对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增温的影响,因此果树春季各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比冬小麦明显。就果树而言,梨树春季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又比苹果树明显。结论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郭海英赵建萍索安宁杨兴国黄斌葛剑平
关键词:物候期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响应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势及生长状况评定体系的建立被引量:9
2005年
以陇东黄土高原有代表性的董志塬上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叶面积与植株高度之积表示停止生长期、拔节期、乳熟期等几个关键发育期的生长势。以生长势为量化指标,建立了冬小麦生长状况评定体系,并通过分析发现,停止生长期生长势和气象要素相关不显著;拔节期生长势和返青期-拔节期降水量相关显著,并和该时段≥0℃积温、光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乳熟期生长势则和拔节期-乳熟期光照时数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程度。
郭海英杨兴国马鹏里
关键词:陇东黄土高原生长势冬小麦光照时数乳熟期植株高度
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8
2007年
对1971—2000年陇东塬区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增温表现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时上升。最高气温以季节转换时升幅最大,最低气温多数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且升温较最高气温显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以12月上升最为显著。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蒸发量显著增大,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增加,无霜期延长,春秋土壤水分减少等。降水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整体变化不显著。认为气候变暖引起的多要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万信王润元李宗
关键词:黄土高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