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EQ011)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张彦婷范晓蕾郭荣波王环宇李潇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产氢
  • 1篇蛋白核小球藻
  • 1篇诱变
  • 1篇氢化
  • 1篇氢化酶
  • 1篇球藻
  • 1篇紫外诱变
  • 1篇光强
  • 1篇
  • 1篇CHLAMY...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郭荣波
  • 2篇范晓蕾
  • 2篇张彦婷
  • 1篇李潇萍
  • 1篇王环宇

传媒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硫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产氢影响对比研究
2012年
文章主要针对绿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进行了有硫和无硫培养,并对其低光强产氢及重复产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蛋白核小球藻在低光强下可持续产氢,且利用重复产氢的方法可以提高蛋白核小球藻的总累积产氢量,延长产氢时间。蛋白核小球藻在有硫和无硫培养条件下的产氢明显不同,在有硫产氢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停止产氢后,可在加入乙酸钠培养后重复产氢;在无硫产氢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可在培养24 h后,不需添加乙酸钠而产氢,且经重复培养一次后,第二次产氢阶段的蛋白核小球藻的单次产氢量仍比第一次的产氢量高,说明蛋白核小球藻在有硫和无硫产氢条件下存在两种不同的代谢途径。
王环宇范晓蕾张彦婷郭荣波
关键词:蛋白核小球藻
紫外诱变筛选耐氧性Chlamydomonas moewusii产氢藻株
2011年
为解决绿藻中氢化酶对O2极为敏感的问题,以具高产氢催化活性的绿藻Chlamydomonas moewusii野生株作为出发藻株,通过紫外辐射,结合甲硝唑及外加氧法进行耐氧性产氢突变株的诱变和筛选,得到4株耐氧性及产氢活性均显著提高的突变藻株Mu-1、Mu-2、Mu-3、Mu-4,并进行了相应的氢化酶体内活性、呼吸活性与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分析.结果表明,4株突变藻株的氢化酶体内活性约为野生株氢化酶体内活性的1.69、2.86、1.06和1.80倍,突变株经1%(体积分数)O2处理后,残留活性分别从野生株的(20.00±2.47)%提高到(34.40±4.88)%、(32.50±2.85)%、(55.60±3.30)%和(43.10±8.73)%,而Mu-1和Mu-2两株藻在生长过程中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均未发现明显变化.
张彦婷范晓蕾李潇萍郭荣波
关键词:氢化酶紫外诱变CHLAMYDOMONA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