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040501-09)

作品数:5 被引量:635H指数:5
相关作者:邹才能陶士振赵文智薛叔浩袁选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岩性
  • 2篇岩性圈闭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盆地
  • 2篇气藏
  • 2篇圈闭
  • 2篇勘探
  • 1篇道化
  • 1篇低丰度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油气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理论
  • 1篇岩性地层
  • 1篇岩性地层油气...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延长组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陶士振
  • 3篇邹才能
  • 2篇袁选俊
  • 2篇张兴阳
  • 2篇刘柳红
  • 2篇薛叔浩
  • 2篇罗平
  • 2篇赵文智
  • 1篇唐勇
  • 1篇冯志强
  • 1篇罗忠
  • 1篇王训练
  • 1篇吕焕通
  • 1篇齐雪峰
  • 1篇张鑫
  • 1篇谷志东
  • 1篇匡立春
  • 1篇贾承造
  • 1篇朱如凯
  • 1篇池英柳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被引量:218
2007年
中国陆上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领域,勘探潜力巨大。针对中国陆上陆相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等4类原型盆地和砂砾岩、火山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通过5年系统研究,在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生产实效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①系统建立了4类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②创建了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理论;③创新了系统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程序与技术系列,自主创新21项核心专利;④推动了中国陆上由勘探构造油气藏向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显著成效。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冯志强袁选俊池英柳陶士振薛叔浩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骨架砂体粒度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大型湖盆三角洲砂体是中国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进行湖盆三角洲骨架砂体的分析,对于三角洲砂体分布预测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露头剖面以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4+5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了沉积物粒度与河型之间的关系,识别出曲流型分流河道、辫状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以及近缘水下分流河道、远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席状化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并且认识到长7—长4+5三角洲沉积体系内河道形态、砂体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研究表明,粒度因河型不同而迥异,偏度—峰态在不同河型中表现不同。
陈飞罗平张兴阳王训练罗忠刘柳红
关键词:粒度分析延长组
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被引量:95
2005年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了12个陡坡型扇体油气藏,在缓坡型沉积体系中也发现石南4井区、石南21井区、石南26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辫状河道砂体岩性油藏以及中拐凸起三工河组和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岩性油气藏。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多期湖平面升降,是形成各类岩性圈闭的基础;多源、多灶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烃源保障;多期断裂活动、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发育为岩性圈闭多期成藏构筑了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很大。但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探明率仅4%左右,在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所占比例尚不到22%。认为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主要有五大领域:西北缘二叠系、三叠系陡坡型扇体;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大型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滑塌扇岩性圈闭;陆西和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或石树沟群)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受车莫低凸起控制的侏罗-白垩系河道深切谷地层-岩性圈闭;玛湖西斜坡受侏罗纪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地层-岩性圈闭。
匡立春吕焕通齐雪峰唐勇张鑫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扇体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被引量:289
2008年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邹才能赵文智张兴阳罗平王岚刘柳红薛叔浩袁选俊朱如凯陶士振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坳陷盆地岩性圈闭
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被引量:47
2006年
我国低丰度岩性油气田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储量规模,在中、古生代地层均有广泛的分布,具备良好的油气地质背景和成藏条件,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其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不明.本文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低丰度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指出了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的几个地质背景:大面积高丰度烃源岩;平缓的构造格局;稳定的沉积背景;大规模的沉积体系;建设性成岩环境.系统分析了油气田形成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1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大型三角洲平原—前缘主河道砂体、海相高能相带(台缘礁滩、滨岸砂体)是大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2次生溶蚀相、白云岩化相、风化淋滤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相和TSR相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是优质储层及大油气田分布的有利区;3古地形(古隆起、斜坡、起伏带、鼻隆等)、断裂(层/褶/坡/陷/块)带、构造反转带、裂缝发育带和地层剥蚀尖灭带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构造条件和富集地区;4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的分布和富集普遍受控于构造、沉积和成岩三因素控制的“甜点”.研究成果可为寻找油气勘探的后备领域和储量接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邹才能陶士振谷志东
关键词:低丰度主控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