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S078)

作品数:16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德楠郑民德胡克诚刘炳涛孙景超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河南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明清
  • 5篇历史考察
  • 4篇明清时期
  • 3篇社会
  • 3篇光绪
  • 2篇水环境
  • 2篇文化
  • 2篇县志
  • 2篇明代
  • 2篇河工
  • 2篇八景
  • 1篇大运河
  • 1篇行政建置
  • 1篇遗产
  • 1篇引水
  • 1篇引水工程
  • 1篇灾害
  • 1篇灾荒
  • 1篇征地
  • 1篇森林资源

机构

  • 8篇聊城大学
  • 4篇河南大学
  • 3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上海电机学院

作者

  • 9篇李德楠
  • 6篇郑民德
  • 1篇刘炳涛
  • 1篇朱年志
  • 1篇胡克诚
  • 1篇孙景超

传媒

  • 4篇农业考古
  • 2篇中国名城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西部学刊
  • 1篇历史地理

年份

  • 3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漕运与国脉:略论明代的淮安常盈仓被引量:1
2013年
漕运是明代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是中央政府赖以维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秩序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组成漕运环节的仓储、河道、运军倍受最高统治者重视。淮安常盈仓作为明代国家五大水次仓之一,不但每年转运上百万石江南漕粮,而且对于京通仓储的维持,城市经济的发展,自然灾荒的救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民德
关键词:漕运明朝
黄河治理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以光绪《丰县志》所载“免料始末”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在解读丰县"免料始末"以及复原治河材料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治理与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清雍正间秫秸演变为主要的治河材料后,河工建设与普通百姓的关系愈加紧密,为应对河工派料,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人为影响下高粱种植面积的增减。
李德楠
关键词:河工
水环境变化与张秋镇行政建置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就自然环境而言,目前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水环境是以水资源为中心的诸要素的集合,包含了"河流及其他提供给人们居住和生活的水文条件,以及包括了人们建造的堤围、码头、桥梁、水上交通线在内的综合因素"①。那么历史上水环境的变迁,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影响到行政区划的调整呢?以往关于行政区划的研究,多注重政治、经济、军事。
李德楠
关键词:水环境行政建置水上交通金堤河河道管理
明清京杭运河引水工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引水济运是解决京杭运河通漕问题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各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一切引水活动都围绕在"保漕"的前提下进行。这种情况下,很难兼顾国家运道与地方民生,难免会给农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水源紧张的会通河、卫河、高宝河等河段矛盾最突出。
李德楠
关键词:京杭运河农业环境明清时期
清代漕运中的官民冲突——以光绪河南洛阳闹漕案为视角的历史考察
2015年
清道光后,外敌入侵、吏治腐败,加上黄河北徙,运河淤塞,运作近二百年的国家漕运陷入绝境。光绪十三年,河南洛阳李延华、李延涌兄弟为反抗地方官府的漕粮浮收,纠集民众闹漕,并上控京城,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造成了河南官场的地震,对地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郑民德
关键词:社会
从地方志“八景”看区域水环境变迁——以康熙、乾隆、光绪《鱼台县志》为中心被引量:6
2014年
地方志八景包含了对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的真实写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往往能够反映区域的环境变迁情况。从三部清代《鱼台县志》来看,与水有关的"八景"景观居多,且呈现出自西而东的移动趋势。由于易遭水患破坏,人文因素变化频繁,自然景观数量上始终占多数。一方面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水环境变化剧烈的地区,人类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李德楠
关键词:八景水环境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名镇魏家湾经济与文化研究——基于对魏家湾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魏家湾是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重要的漕运码头、商业枢纽、文化中心,不但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人口众多,而且寺庙遍布、科举人员层出不穷,具有重要的经济、交通、文化地位。魏家湾镇的历史演变与河工管理、战乱兵燹、黄运变迁等因素密不可分,是山东乃至北方地区典型的运河城镇。
郑民德朱年志
关键词:文化
明清直隶运河城市的历史变迁——以景州为视角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直隶景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属漕运码头、商业重地、河工枢纽,其由明代与清初的直隶州降为散州,既体现了其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变迁,也是国家漕运政策、地域社会冲突、自然环境恶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景州作为运河城市在明清五百余年的风云变幻,充分显示了交通因素在城市发展中的影响,也反映了运河对城乡的辐射作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郑民德
关键词:明清社会
明清时期河南森林资源变迁与环境灾害被引量:1
2014年
明清时期河南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太行山区、豫西黄土丘陵区、豫东黄泛平原区等多数地区的森林资源被破坏殆尽,仅在伏牛山-大别山区保留有部分原始森林。森林资源的破坏,使得该地区的环境灾害频次与强度都达到了有史料记载以来的顶峰,森林破坏与自然灾害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使该地区的农业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也是导致河南近代以来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孙景超
关键词:明清时期森林资源环境灾害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功能及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运河,它源于春秋、发展于秦汉与隋唐、兴盛于明清,对于中国专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实用价值。随着中国大运河步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对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开发提上了新的日程,如何发挥运河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使其得到延续与发展,已成为民族、国家与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郑民德
关键词:社会文化遗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