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08IRTSTHN002)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建平张贵生仇记宽李会娟崔凤灵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酸酯
  • 4篇氨基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同步荧光
  • 2篇同步荧光光谱
  • 2篇吡唑
  • 2篇膦酸
  • 2篇膦酸酯
  • 2篇硫脲
  • 2篇光谱
  • 2篇氨基膦酸酯
  • 1篇蛋白
  • 1篇对氨基苯磺酸
  • 1篇对氨基苯磺酸...
  • 1篇衍生物
  • 1篇异硫氰酸
  • 1篇异硫氰酸酯
  • 1篇荧光法
  • 1篇荧光法测定

机构

  • 6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鹤壁职业技术...
  • 1篇新乡学院

作者

  • 4篇李建平
  • 3篇张贵生
  • 2篇崔凤灵
  • 2篇李会娟
  • 2篇仇记宽
  • 1篇卢雁
  • 1篇樊静
  • 1篇张阳
  • 1篇薛载坤
  • 1篇邱明艳
  • 1篇牛永生
  • 1篇石蔚云
  • 1篇刘国生
  • 1篇孔晓朵
  • 1篇刘清玲
  • 1篇赵玉灵
  • 1篇张丽平

传媒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合成化学
  • 1篇有机化学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硫脲新试剂探针测定唾液中蛋白质含量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N-戊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APT)与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引起血清白蛋白的同步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以APT为分子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在2.0~479.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可达1.6mg·L-1.本实验对人唾液中的蛋白质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6.4%~98.1%之间.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差为0.8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选择性和回收率较好等优点.
刘清玲崔凤灵
关键词:唾液同步荧光光谱
新硫脲试剂同步荧光法测定蛋白质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基于N-(4-乙氧苯基)-N'-(4-安替吡啉基)硫脲(EP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BSA的同步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BS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据此建立了以EPAT为荧光分子探针,用同步荧光分析法测定BS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EPAT-BSA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在0~429.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0%~1.61%,加标回收率在95.1%~103.5%之间.
崔凤灵孔晓朵卢雁樊静张贵生李建平
关键词:同步荧光光谱
磷酸二氢钠催化合成α-呋喃丙烯酸酯被引量:1
2009年
以糠醛为原料合成中间体α-呋喃丙烯酸,然后在NaH2PO4.2H2O催化下分别和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α-呋喃丙烯酸甲酯、α-呋喃丙烯酸乙酯、α-呋喃丙烯酸丙酯、α-呋喃丙烯酸丁酯、α-呋喃丙烯酸戊酯.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因素对收率的影响,产物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石蔚云牛永生邱明艳张贵生
关键词:Α-呋喃丙烯酸酯磷酸二氢钠香料
微波促进对称二氨基硫脲衍生物的无溶剂合成被引量:1
2011年
以对苯基二异硫氰酸酯和取代芳肼(或芳酰肼)为原料,在微波促进无溶剂条件下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对称二氨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李建平张丽平薛载坤张阳
关键词:微波促进二氨基硫脲无溶剂合成
“一锅煮”合成新型含吡唑与苯并噻唑环的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被引量:3
2011年
在微波辅助、无溶剂、无催化剂条件下,以取代吡唑甲醛,2-氨基苯并噻唑和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一锅煮"合成了6个新型含吡唑与苯并噻唑环的α-氨基膦酸酯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表征。
李建平仇记宽李会娟
关键词:Α-氨基膦酸酯吡唑苯并噻唑
新型含吡唑基的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7
2011年
在微波无溶剂无催化条件下,以取代吡唑甲醛、芳胺和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吡唑基的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MS和31P NMR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仇记宽刘国生李建平赵玉灵李会娟张贵生
关键词:吡唑氨基膦酸酯抗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