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SW-111)

作品数:7 被引量:355H指数:7
相关作者:胡征宇况琪军周广杰蔡庆华刘国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水华
  • 3篇多甲藻
  • 3篇藻类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库区
  • 3篇甲藻
  • 2篇植物
  • 2篇植物调查
  • 2篇三峡水库
  • 2篇水库
  • 2篇环境因子
  • 2篇甲藻水华
  • 2篇浮游植物
  • 2篇浮游植物调查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理学研究
  • 1篇蓄水
  • 1篇蓄水前后
  • 1篇藻类水华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胡征宇
  • 6篇况琪军
  • 5篇周广杰
  • 4篇蔡庆华
  • 3篇汤宏波
  • 3篇刘国祥
  • 1篇毕永红
  • 1篇叶麟
  • 1篇胡圣

传媒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调查与水质评价被引量:116
2004年
报道了1996年10月~1997年7月和2003年对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2周年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香溪河流域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1996~1997年硅藻的种类最多,绿藻次之,蓝藻居第3位;2003年绿藻的种类数跃居首位,硅藻次之,其它藻类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藻类的细胞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应用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Menkinick多样性指数对香溪河流域的水质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2003年该流域的水质营养等级为中-富营养型,水环境质量较6年前有所下降。
况琪军胡征宇周广杰叶麟蔡庆华
关键词:香溪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三峡库区藻类水华调查及其毒理学研究被引量:39
2006年
三峡水库一期工程蓄水近两年(2003年7月—2005年4月)期间,库区发生过多次藻类“水华”,尤其在阳光充足、气温回升的春季。经鉴定形成水华的藻类主要有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1,sp2),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neoastraea),里海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湖沼红胞藻(Rhodomonas lacustris),实球藻(Pandorina morum)和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其中以拟多甲藻水华涉及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污染程度最为严重。通过对拟多甲藻水华水及其藻细胞提取液的生物毒性测试,表明其对其他水生生物和小白鼠没有明显的生物毒性。
周广杰况琪军刘国祥汤宏波胡征宇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华生物毒性测试
香溪河库湾浮游藻类种类演替及水华发生趋势分析被引量:42
2006年
三峡水库一期工程蓄水前半年(2003年1月—2003年6月)和蓄水后(2003年7月—2004年12月)期间,香溪河库湾浮游藻类的种类演替和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与蓄水前的数据相比,蓄水仅半年绿藻的种类数就明显增加,约相当于蓄水前的3倍;硅藻的种类数略有减少;其余各门藻类的种类数亦有轻度变化。整个调查期间,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的最高峰值均出现在S6采样点,细胞密度达6.93×107cells/L(2004年6月),生物量达87.24mg/L(2004年3月),其余采样点基本显示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趋势。本文参考早期资料并比较不同类型水域中藻类的种类演替和垂直分布情况,对三峡湖北库区水域水华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三峡干流江段形成藻类水华的几率较小;流动的支流水域,在阳光充足、水温逐渐升高的春季容易发生藻类水华;在较封闭的静水区则随时都有发生藻类水华的可能性。
周广杰况琪军胡征宇蔡庆华
关键词: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生物量水华
三峡库区高岚河甲藻水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4
2006年
2005年2月中下旬,高岚河库湾发生拟多甲藻水华,本文研究了水华爆发期间藻类的生消过程及其基本组成,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在水华形成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高的营养盐,如TN、TP等是此次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物理条件,如气温、水温的回升等是重要的诱因。而水华消亡的原因是营养盐被不断繁殖的甲藻消耗,以至于不能满足甲藻的营养需求,最终部分甲藻下沉到底层。
汤宏波刘国祥胡征宇
关键词:三峡水库水华环境因子
三峡库区四条支流藻类多样性评价及“水华”防治被引量:87
2006年
应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对长江4条支流水域的藻类多样性进行了评价.比较了4条支流春、秋两季浮游藻类优势种、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对三峡蓄水后库区“水华”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条支流的营养水平均属于中-富营养型,童庄河的水质最差,其次为香溪河和青干河,九畹溪的水质较好.春季硅藻的种类数多,绿藻种类数少;秋季则相反.藻类细胞密度的最高值出现在香溪河(6.036×106个/L),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童庄河(19.997mg/L).2项指标的最低值均出现在九畹溪.在春季,童庄河还出现了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水华”,并伴有较大量的小环藻(Cyclotellasp.)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ovata).三峡库区的水华属于季节性水华,可通过控制外源污染和增加水体流速来控制.
周广杰况琪军胡征宇蔡庆华
关键词:三峡库区支流丰富度指数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调查及水环境初步分析被引量:95
2005年
比较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湖北库区干流江段及其主要支流的藻类生态特征及水质状况,结果显示,蓄水前(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和蓄水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三峡湖北库区江段藻类的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存在明显差异。蓄水前共鉴定藻类7门66属79种,硅藻、绿藻、蓝藻分别占34.6%,38.5%和10.3%,其余藻类合计16.6%。蓄水后,藻类的总种类数增至151种,硅藻、绿藻、蓝藻所占比例依次为23.8%,55.0%和9.9%,其余藻类合计11.3%。藻类的细胞密度,蓄水前,干流平均272.6×104ind/L,支流1042×104ind/L;蓄水后,干流和支流的平均细胞密度分别高达384.8×104ind/L和2006.7×104ind/L,较蓄水前增加41.2%和92.6%,数据说明,三峡成库过程对湖北库区水生态系统中的藻类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尤以对支流中的影响更为明显。作者通过分析蓄水后库区水质下降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况琪军毕永红周广杰蔡庆华胡征宇
关键词:三峡水库水环境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武汉东湖甲藻水华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3
2007年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水华频繁爆发.近来,发现武汉东湖出现了一种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水华,该藻是广温性种,水华持续时间较长,最高细胞密度达2541.44×10^4 cells/L.研究了武汉东湖拟多甲藻水华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拟多甲藻密度和表层总磷、1.2m处的总氮以及表层硝酸盐浓度成显著正相关,但是总磷、溶解性磷酸盐、总氮、磷酸盐以及氨氮浓度在形成明显水华前大幅度升高,水华消亡时,处于低谷.适合的光照条件,也是拟多甲藻水华形成的刺激因子之一.另外,从一些采样点浮游植物组成及分布来看,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华表观的严重程度.此外,还观察到了水华的消亡及其发生过程,水华消亡时,大量拟多甲藻下沉.分析认为,水华的发生是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汤宏波胡圣胡征宇况琪军刘国祥
关键词:水华环境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