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SW-118)
- 作品数:7 被引量:201H指数:6
- 相关作者:蒋志刚梁冰张树义马瑞俊唐继荣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野生动物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不能兼顾吗?——基于3S设计普氏原羚局部种群之间的生境廊道
-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CR级)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甘肃和青海东部,现仅分布于青海湖周边的局部地区。青海湖地区近年来放牧强度和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尤...
- 崔庆虎蒋志刚
- 文献传递
- 不同密度下和不同发情期时段中雄性麋鹿的繁殖计策被引量:17
- 2005年
- 从1998年到2001年,我们研究了密度、发情期与雄性麋鹿繁殖计策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的两个麋鹿群体和北京麋鹿苑的一个麋鹿群体,观察记录了发情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中实验麋鹿种群参数、围栏大小、群体中雄鹿的繁殖计策、群主变更情况、后宫数目以及后宫雌鹿数。尽管不同种群和不同发情期的雄鹿繁殖计策有差异,但是各个群体中雄性麋鹿都有占群、偷袭交配和求偶集会3种繁殖计策。利用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代表实验围栏、麋鹿存栏数和密度等因子的影响,主成分2主要代表发情期时段因子的影响。这两个主成分解释了全部因素效应的90.72%。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占群计策与主成分2呈极显著负相关,求偶集会计策与主成分1呈显著正相关,最大后宫雌鹿个体数与主成分1极显著正相关,而偷袭交配计策和后宫数目与主成分1和2均无显著相关。据此推测,占群和求偶集会繁殖计策分别受密度和发情期时段的影响,而偷袭交配行为对密度和发情期时段不敏感。我们还探讨了麋鹿发情行为计策的环境适应性,从行为学角度为麋鹿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 李春旺蒋志刚曾岩游章强
- 关键词:繁殖不同密度发情期时段雄性
-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被引量:62
- 2005年
-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物候期提前,一些野生动物的分布区北移,动物的繁殖、种群变化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物种甚至灭绝。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地区正向暖干化方向发展。与历史分布比较,青海湖地区现生动物的分布和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设计自然保护区时,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
- 马瑞俊蒋志刚
- 关键词:气候变化物候期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
- 奠基者效应对海南坡鹿迁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7年
- 在迁地保护中,奠基者效应通常会导致新建种群与源种群的遗传分化,并使新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源种群。海南坡鹿(Cervuseldi hainanus)是世界濒危种,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狩猎,至20世纪70年代,这个物种仅剩26只,已经濒临绝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1976年开始对海南坡鹿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该种群的数量从最初的26只增加到1600多只。本文采用10个微卫星位点对一个源种群(大田种群)和5个迁地种群(邦溪、甘什岭、枫木、金牛岭、文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He≈0·3);5个迁地种群分别有1、3或5个单态位点,大田种群无单态位点;邦溪种群与大田种群遗传分化显著,而甘什岭种群与大田种群的遗传分化不显著。结果表明,奠基者效应导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并且对于不同迁地种群,影响也不相同。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建群者数量、引种方式和建群种群的结构。该研究为今后在海南岛建立新的海南坡鹿迁地种群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也为其他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 张琼吉亚杰曾治高宋延龄张德兴
- 关键词:海南坡鹿微卫星迁地保护
- 保护区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以海南坡鹿为例
- 海南坡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鹿科动物,仅分布区在海南岛,其种群数量一度降低到26只,面临濒于绝灭的境地。在海南大田保护区的多年努力下,不仅海南坡鹿野生种群的数量已经恢复到1,000余只,而且还为在海南坡鹿原产地重建种群提供了...
- 宋延龄曾治高
- 文献传递
- 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在大熊猫以及同域分布的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4
- 2005年
- 鉴于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濒危现状,已经不允许对其生境进行破坏性或干扰其行为活动较多的调查活动。例如,野生大熊猫个体数量稀少、其栖息地地形复杂或植被茂密,野外直接观察和调查野生大熊猫极为困难。自动感应照相系统是一种非损伤性野生动物调查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为野生动物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自行研究和开发的自动感应照相系统,获得了野生大熊猫及与其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的重要生态信息,显示了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在物种鉴定、区系调查、个体识别、种群监测、性别确定和行为生态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动物学报51(3):495-500,2005]。
- 卢学理蒋志刚唐继荣王学杰向定乾张建平
- 关键词:自动感应动物研究野生大熊猫濒危现状区系调查种群监测
- 四种企鹅叫声特征的比较
- 2005年
- 2005年2月15日~3月10日使用全方向性麦克风记录了南极地区4种企鹅(王企鹅、长眉企鹅、白眉企鹅和纹颊企鹅)的叫声,分析了其叫声的声谱图和能谱图,比较了不同种企鹅在叫声的持续时间、最高(低)频率和主频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发现,4种企鹅的叫声存在着明显的种间差异,这使得不同种的企鹅可以从声音上彼此区分开。而无巢企鹅(王企鹅)的声音结构比有巢企鹅(其余3种)更加复杂,这与营无巢生活的习性相符合。
- 王毅男梁冰张树义
- 关键词:企鹅叫声种间差异
- 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上限被引量:62
- 2005年
- 中国从195 6年开始建设自然保护区,其间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停滞时期之后,到2 0 0 2年底,中国建立了15 5 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4 14 86 6 km2 ,占国土面积14 .7%。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已经在2 0 0 2年末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然而,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仍在增长。由于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是严格意义的保护区,于是,作者提出应区分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与广义的自然保护地,发展一个由不同保护目的、不同保护程度、合理布局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体系,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思想。估算了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投入与管护费用,探讨了建设和管理2 0 0 2年末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需求。还提出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区中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及分类和中国各种类型土地的适宜保护面积,探讨“在中国多大的国土面积可以建设为自然保护区?”这一命题,从保存生物物种、生物资源、主要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方面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地的面积上限。
- 蒋志刚
-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国土面积濒危物种可持续发展
- 施氏鲟精巢和卵巢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和差异表达EST的筛选被引量:8
- 2006年
-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了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精巢和卵巢组织的SMART cDNA文库及其cD-NA差减文库,从两个差减文库中随机挑取200个克隆进行PCR检测,随机挑选其中的123个cDNA克隆测序。将所测序列经GenBank检索和生物信息学比较,发现有55个cDNA片段序列在GenBank上无明显的同源性,68个片段与已报道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17个cDNA片断为精巢中特异表达的基因,而51个为卵巢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精巢中大量表达的主要为延长因子(EF-1)和脂肪酸连接蛋白等与精子生成发育有关的基因,而卵巢主要为ZPC、组蛋白和周期蛋白等与卵细胞发育成熟相关的基因。这些EST数据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鲟鱼性腺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提供了材料平台,为鲟鱼基因组数据增补了大量信息。[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8-12]
- 陈金平王斌吴文化梁冰张树义
- 关键词:施氏鲟差减CDNA文库抑制差减杂交
- 中国野生动物研究进展
- 野生动物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兽类约500余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以往没有清楚地认识到野生动植物既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又是生态环境的组分,...
- 蒋志刚李春旺曾岩
- 关键词:动物学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栖息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