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97)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唐萌吴添舒应佳丽张婷梁雪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纳米
  • 5篇毒理
  • 5篇毒理学
  • 5篇量子
  • 5篇量子点
  • 5篇纳米材料
  • 5篇纳米银
  • 4篇毒性
  • 4篇细胞
  • 3篇纳米毒理学
  • 2篇毒理学研究
  • 2篇毒性机制
  • 2篇毒性研究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探针
  • 2篇生物效应
  • 2篇探针
  • 2篇金属
  • 2篇安全性
  • 1篇凋亡

机构

  • 16篇东南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唐萌
  • 5篇张婷
  • 4篇薛玉英
  • 4篇吴添舒
  • 4篇孙晋都
  • 3篇巩凡
  • 2篇应佳丽
  • 1篇张相依
  • 1篇王晓英
  • 1篇陈奋天
  • 1篇杨立刚
  • 1篇朱柯蕙
  • 1篇王晓宁
  • 1篇梁雪

传媒

  • 4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Journa...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量化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及其在金属纳米材料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量化构效关系(QSAR)是用来预测单一系列化合物结构和效应关系的方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纳米材料毒性高通量筛选和预测。本文结合传统QSAR研究方法以及金属纳米材料结构和毒性特点,探讨目前金属纳米材料QSAR研究方法,主要针对仪器测量和量子化学等结构描述符获取方法,金属纳米材料毒理学实验数据质量评定标准,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型构建方法,留一法、留多法等模型验证方法的研究进展及所面临的研究难点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应佳丽张婷唐萌
关键词:毒理学金属纳米粒子
荧光探针量子点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Ⅲ族或Ⅱ族元素组成的。典型的量子点直径通常在10 nm,其结构一般以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内核,外面包裹第二种半导体材料。由于量子点本身可能用到有毒的重金属作为...
吴添舒唐萌
关键词:量子点免疫毒性生物效应毒理学
文献传递
不同大小纳米银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尺寸纳米银(20 nm和100 nm)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并计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纳米银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两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银材料AgNP-20(20 nm,标示银含量25%,PVP包被...
薛玉英巩凡张帮勇孙晋都李婷竹张婷唐萌
关键词:纳米银SD大鼠体内动力学
文献传递
乙醇脱氢酶共存固相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对p53基因的检测(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构建乙醇脱氢酶(ADH)共存固相电致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对p53基因进行检测.多壁碳纳米管、Ru(bpy)2+3及吡咯膜复合物(MWNTs-Ru(bpy)2+3-PPy)修饰电极可有效固载ssDNA,ssDNA与纳米金胶(AuNPs)标记的p53基因杂交,AuNPs进而吸附ADH.将ADH参与的专一性的酶促反应与高灵敏的固相ECL技术偶联,建立检测p53基因的方法.该方法对p53野生型序列(wtp53)的检测限为0.1pmol/L,对p53突变序列(mtp53)和wtp53的区分度达57.1%.应用该方法,MGC-803胃癌细胞溶解产物中的wtp53产生信号强度仅为正常GES-1胃粘膜细胞溶解产物中wtp53产生信号强度的61.8%,浓度降低约59倍.该方法与传统的ELISA法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其在癌症早期诊断、临床治疗过程监控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王晓英王晓宁张相依陈奋天朱柯蕙杨立刚唐萌
关键词:乙醇脱氢酶
量子点的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学特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因而其安全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中枢神经系统作为量子点作用的潜在靶器官之一,量子点的神经毒性研究也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量子点可跨越血脑屏障或通过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破坏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神经突触可塑性等神经毒性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离子通道改变3条途径有关。
吴添舒唐萌
关键词:量子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机制
PBPK模型在纳米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纳米材料的安全性仍然是人们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构建一系列的细胞体外模型和动物体内模型,对纳米材料作了相应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将实验数据合理外推至人群,是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
孙晋都薛玉英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毒理学生物安全性评价
文献传递
纳米银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纳米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作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纳米银(AgNPs)粉体,由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包被,银含量为25%,购自上海沪正科技有限公司,经透射电镜(TEM)检测平均粒径为23.44±4...
巩凡张帮勇黄艳梅薛玉英唐萌
文献传递
纳米银诱导不同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和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人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体外增殖的影响。【材料...
张帮勇孙晋都李婷竹张婷薛玉英唐萌
关键词:纳米银增殖抑制A549细胞GES-1细胞
文献传递
不同类型量子点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量子点暴露所引起的毒性以及生物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简单介绍了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量子点的毒性作用和毒作用机制。整体水平上的毒性作用如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细胞水平上的毒性作用如对MRC-5细胞的毒性作用、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和对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等。量子点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有氧化应激损伤及活性氧产生的毒性、炎症反应损伤、免疫毒性和材料本身的固有毒性等。
梁雪唐萌
关键词:量子点毒性作用毒性机制纳米毒理学
量子点遗传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有关量子点(QD)的遗传毒性作用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显示,QD进入内环境后通过产生活性氧和释放有毒内核离子这两种机制产生遗传毒效应。彗星实验及微核实验表明,QD产生的遗传毒效应主要是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程度受多个影响因素控制:QD浓度越高毒效应越强;QD粒径越小越易进入细胞核并产生遗传损伤;表面带负电荷的QD毒性更强;裸核QD的毒性比外壳包覆的QD毒性强。另外,QD在不改变细胞遗传物质的条件下,通过表观遗传学改变也可产生遗传效应,使有害效应持续存在。
何克宇唐萌
关键词:量子点DNA损伤活性氧纳米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