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8002-003)

作品数:20 被引量:100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冬兵熊大斌牛洪斌曹玲珑尹钧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小麦
  • 7篇基因
  • 3篇小麦品种
  • 3篇大麦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措施
  • 2篇普通小麦
  • 2篇转基因
  • 2篇转基因小麦
  • 2篇外源
  • 2篇位点
  • 2篇小麦成熟胚
  • 2篇小麦品种(系...
  • 2篇粒重
  • 2篇净光合
  • 2篇净光合速率
  • 2篇克隆
  • 2篇基因克隆
  • 2篇基因型
  • 2篇光合速率

机构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周口市农业科...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济源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篇尹钧
  • 5篇曹玲珑
  • 5篇牛洪斌
  • 5篇熊大斌
  • 5篇李冬兵
  • 4篇田纪春
  • 4篇邓利
  • 3篇许为钢
  • 3篇胡琳
  • 3篇姜玉梅
  • 3篇陈耀锋
  • 3篇张月琴
  • 3篇李艳
  • 3篇杨德勇
  • 3篇王丽
  • 2篇齐学礼
  • 2篇王娜
  • 2篇韩淑晓
  • 2篇韩琳琳
  • 2篇王会伟

传媒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ABA处理大麦胚的均一化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3
2014年
构建外源ABA处理大麦胚的均一化cDNA文库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靶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前提条件。为给大麦抗逆基因的研究及抗逆转基因大麦材料的创制奠定基础,利用5μmol·L-1ABA和蒸馏水分别处理大麦种子0h、6h、12h、24h,剥取大麦的胚,用热酚法提取总RNA,利用SMART原理进行反转录PCR并进行均一化处理获得ds-cDNA。经SfiⅠ酶切的ds-cDNA与pGADT7-Rec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10B构建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容量为1.1×106,插入片段大于1 000bp,集中在1 000~3 000bp之间,符合酵母双杂交文库的要求。
曹玲珑李冬兵熊大斌牛洪斌姜玉梅尹钧
关键词:外源ABA大麦CDNA文库
小麦品种(系)抗叶锈病基因Lr10位点基因型的多样性被引量:1
2013年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0的表达需与其紧密连锁的RGA2基因调控,按照这2个基因的连锁关系,Lr10基因位点分成H1和H2两个古单倍型。为揭示我国小麦品种中Lr10的遗传多样性,对189个来自12省的小麦育成品种和58个品系的该基因位点变异进行了鉴定分析。绝大多数供试品种(系)为H2古单倍型,其频率在育成品种和品系中分别为95.2%(180/189)和96.6%(56/58)。这2种古单倍型可进一步分为9种单倍型亚型,其中H1-2、H2-4、H2-5、H2-6和H2-7亚型为首次报道。育成品种包含所有单倍型亚型,以H2-1频率最高(69.3%),H2-3和H2-6频率最低(0.5%);而在选育品系中仅检测到5种单倍型亚型,其中H2-1频率最高(27.6%),H1-2频率最低(3.5%)。除H2-1与H2-2型外,其他亚型与育成地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支持Lr10基因位点的古单倍型和单倍型亚型在育种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推断,同时由于在育种过程中持续重组和变异而产生了新的单倍型亚型,而且重组可以发生在H2和H1两种古单倍型之间。在现代育成品种和品系中,H1古单倍型所占比例已降至5%以下,应加以保护。
韩淑晓刘全兰董洁陈建省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
小麦成熟胚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高效基因型筛选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提高小麦成熟胚的分化率、研究小麦成熟胚的组培特性及筛选出高效再生的小麦品种,选取了36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愈伤诱导时间对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KT对成熟胚分化的影响,以及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时间干燥处理后对愈伤分化的影响;并对30个参试品种中具有高效再生率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出愈率随诱导时间呈正向变化,但分化率则表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12 d左右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分化效果;当KT浓度为0.5 mg·L-1时分化效果最好;转入分化培养基之前对愈伤进行8~12 h干燥处理可显著提高分化率;在供试的30个地方品种中,有15个小麦品种的分化率达到30%以上,其中泰山1389、淮麦20及泛麦5号的分化率依次达到41.5%、41.2%及39.6%。因此,在小麦成熟胚培养过程中愈伤诱导12 d,转接至分化培养基前干燥处理8~12 h及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 KT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愈伤分化数。本研究从不同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一些高效再生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张月琴陈耀锋王丽杨德勇王晶晶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
基因型和2,4-D浓度对小麦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和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的影响,以小偃22、西农1376、西农1012和西农1013为材料,对各小麦品种(系)的幼穗、花药、幼胚和成熟胚组织的培养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与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密切相关。以幼穗和花药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均最高,达98.97%和3.85%,成苗率和花培效率均值亦最高,达12.83%和2.39%;以幼胚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也最高,达99.27%,西农1012平均成苗率最高,达51.03%;以成熟胚为材料,小偃22平均出愈率最高,达93.22%,西农1376平均成苗率达19.78%。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的4种外植体愈伤诱导和分化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1.0~3.0mg.L-1 2,4-D浓度能较好地诱导4种离体组织愈伤的产生及分化。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在2,4-D最佳诱导浓度上也有差异。供试小麦4种离体组织培养再生特性比较表明,离体幼胚培养再生效率最高,成熟胚次之,幼穗最差。
陈学虎陈耀锋王丽杨德勇张月琴王娜
关键词:小麦幼穗幼胚愈伤诱导再分化
河南省周口小麦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给小麦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借鉴,总结了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团队2010年以来的科研成果及育种经验:(1)育成了11个小麦新品种(系),其中3个通过国家审定,3个通过河南省审定,4个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试验。育成的新品种(系)平均产量8 073.0 kg/hm2,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6.80%,最高产量潜力12 000 kg/hm2;平均株高75.4 cm,抗倒性较好,抗寒,抗条锈、叶锈病和白粉病,感纹枯病和赤霉病,落黄好;63.6%的新品种(系)携带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1、7+8,平均蛋白质含量15.46%,湿面筋含量32.4%,沉降值47.2 m L,稳定时间10.0 min,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周麦系列品种的品质得以明显改善。(2)采取常规育种+有限回交+分子标记+品质和抗病性鉴定+就地加代技术,把高产矮秆周麦育种材料与国内外优异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7Ag·7DL易位系、7OE优质亚基、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慢病性的小麦材料进行杂交组配,创制出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有所突破的优异种质资源10份。并针对周麦系列品种目前存在的遗传基础狭窄、感纹枯和赤霉病、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薄弱等问题,提出周麦系列育种工作重点应在创制新种质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常规育种+分子标记+品质测定+就地加代技术+DH技术+抗病性鉴定等育种体系,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抗倒、抗寒、抗病、耐旱、优质、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小麦新品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支撑。
殷贵鸿韩玉林黄峰唐建卫王丽娜高艳于海飞李楠楠张倩邹少奎杨光宇李新平
关键词:育种
低温与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培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为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以3个黄淮麦区冬小麦品种(系)‘小偃22’、‘西农1013’和‘千斤早’为材料,研究了4℃低温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TDZ、2,4-D、多效唑)预处理小麦种子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出愈率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并表现出处理及基因型间差异。‘小偃22’、‘西农1013’、‘千斤早’感应低温预处理的最好时间节点分别为6h、12h、12h,其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比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6.2%、14.2%、12.8%;3个材料分别在10mg/L、5 mg/L、20 mg/L TDZ预处理下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比对照分别显著提高39.1%、29.7%、16.7%;3个材料的最佳2,4-D预处理浓度均为10mg/L,其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7.3%、11.2%、25.2%;3个材料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在10mg/L、20mg/L、20mg/L多效唑预处理时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6.2%、11.6%、7.2%。研究表明,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但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TDZ和2,4-D)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效应远大于抑制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多效唑)。
王丽陈耀锋张月琴杨德勇王娜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
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遗传构成分析及其特异引物筛选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亲本对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遗传贡献和周麦23号的遗传构成并筛选出其特异引物,用于检测周麦23号的品种真实性。【方法】利用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340个SSR标记对周麦23号及其亲本周麦13号、新麦9号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解析亲本的遗传物质在周麦23号中传递频率和遗传贡献率。同时可以筛选到若干个周麦23号不同于任一亲本的引物,利用周麦23号的姊妹系、衍生品种对这些特异标记进行二次筛选,最终选择1-2个周麦23号的特异引物,并利用黄淮麦区的主推品种周麦22号、济麦22、矮抗58、郑麦366等14份材料对最终筛选的特异引物进行验证。【结果】双亲周麦13号和新麦9号对周麦23号的遗传贡献差异较大,周麦13号对周麦23号的遗传贡献率为63.04%,远高于新麦9号对周麦23号的遗传贡献率(36.96%)。双亲遗传物质在周麦23号的选育过程中发生了偏分离现象。在不同基因组和染色体水平上,亲本对周麦23号的遗传贡献率变化较大,母本周麦13号对周麦23号的遗传贡献率范围分别在23.1%(1B)—100%(4A、6A、3B、4B、6B、4D);父本新麦9号对周麦23号的遗传贡献率范围在0(4A、6A、3B、4B、6B、4D)—76.9%(1B)。从147个多态性标记中鉴定出周麦23号的7个特异位点,即Xwmc344、Xbarc84、Xwmc326、Xwmc468、Xwmc479、Xgwm428和Xcwm65。通过二次筛选得到1个周麦23号的特异引物Xcwm65,可用于鉴定周麦23号与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特异性,同时可以用于区分周麦23号的部分姊妹系(除A4、A5和A6以外)及其大部分衍生品种(除B7、B8和B12以外)。【结论】明确了2个亲本对周麦23号的遗传贡献率,掌握了周麦23号的遗传构成并绘制了基因型图,同时筛选出1个周麦23号的特异引物Xcwm65,可用于鉴定周麦23号的真实性。
邹少奎殷贵鸿唐建卫韩玉林李楠楠李顺成黄峰王丽娜张倩高艳
关键词:普通小麦特异引物
主要栽培措施对强筋小麦周麦24号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研究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周麦24号的配套栽培措施,采用四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追肥期、多效唑对周麦24号产量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主要受播期和追肥期的共同影响,与播期、追肥期呈线性关系。蛋白质含量受播期、密度、追肥期和多效唑共同影响;面筋指数、揉混仪参数8min峰高主要受播期的显著影响。建立了产量模型:Y=554.85-49.07 X1-22.55 X3,预测产量最大值为10 129.5kg·hm-2。综合分析认为,周麦24号在10月10日左右播种、基本苗210万.hm-2、2月20日左右追肥、不喷施多效唑的条件下,产量和品质较好。
黄峰殷贵鸿韩玉林唐建卫王丽娜高艳于海飞杨光宇李新平
关键词:强筋小麦播期追肥期多效唑
小麦h型硫氧还蛋白Trx-h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和自激活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为构建小麦h型硫氧还蛋白Trx-h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其对酵母细胞的自激活作用。利用RT-PCR扩增TaTrx-h基因的ORF区域,并与pGBKT7载体连接构建诱饵载体pGBKT7-Trx-h,利用PEG/LiAC法转化酵母AH109后,通过表型筛选检测诱饵蛋白对酵母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含pGBKT7-Trx-h质粒的酵母在SD/-Trp-Leu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说明诱饵载体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在SD/-Trp-Leu-His-Ade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说明诱饵质粒无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该诱饵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Trxh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
曹玲珑李冬兵熊大斌邓利牛洪斌姜玉梅尹钧
关键词:小麦硫氧还蛋白诱饵载体自激活
小麦冷休克蛋白基因TaCSP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4年
为深入研究小麦冷休克蛋白(cold shock proteins,CSPs)基因,根据大肠杆菌(E.coli)CSPs蛋白保守氨基酸序列,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检索小麦EST序列,采用同源序列法拼接了小麦3个冷休克蛋白基因,并以小麦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对其进行扩增;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对3个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以及ABA、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3个冷休克蛋白基因TaCSP1、TaCSP2和TaCSP3全长分别为290、374和377bp,各编码69、69、8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TaCSP1、TaCSP2和TaCSP3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72.9%~84.3%,与大肠杆菌来源CSPs的相似性为40.0%~79.7%。荧光定量PCR表达谱分析显示,TaCSPs在抽穗期小麦的根、茎、叶和幼穗中均能表达。胁迫分析表明,3个冷休克蛋白基因在小麦幼根中的表达,在低温和ABA处理下,表现为早期诱导、后期抑制,在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下,则表现为早期抑制、后期有所恢复。克隆获得的小麦3个冷休克蛋白基因在根组织中强烈表达,并受ABA和冷胁迫诱导,推测其在小麦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曹玲珑李冬兵熊大斌邓利牛洪斌姜玉梅尹钧
关键词:小麦冷休克蛋白基因克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