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091)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许月卿冯艳彭建周东罗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猫跳河流域
  • 2篇河流
  • 2篇覆被变化
  • 2篇GIS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山区土地利用
  • 1篇生态建设研究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经济区
  • 1篇生态经济区划
  • 1篇生态重建
  • 1篇土地覆被
  • 1篇土地覆被变化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驱动力
  • 1篇经济区划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市地理空...

作者

  • 7篇许月卿
  • 4篇冯艳
  • 3篇彭建
  • 3篇周东
  • 1篇王乐
  • 1篇蔡运龙
  • 1篇罗鼎
  • 1篇郭飞阁
  • 1篇黄靖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GIS查询的生态重建模式构建及其成本效益分析——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
2010年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地形破碎,土层瘠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案例区,以蓄水、治土、造林为核心,将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相结合,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查询,得到不同治理措施的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各种治理措施面积为98232hm2,占研究区面积的31.52%。其中封禁治理占治理总面积的28.1%,荒山造林占治理总面积的16.4%,退耕还林还草占治理总面积的6.78%,6°~25°坡耕地治理占治理总面积的48.72%。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治理措施的成本和效益,探讨了重建模式的可行性,为指导当地生态重建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许月卿周东冯艳
关键词:生态重建GIS空间查询
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本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流域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现状结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7年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37381.64×104元,其中氮、磷、钾、有机质养分损失33739.98×104元,占土壤侵蚀总损失的90.26%。旱地和灌草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分别占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47.08%和44.24%。流域北部下游地区土壤侵蚀单位面积经济损失较大。②近30年来,流域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经历了由趋向增加到减少的过程。1973—1990年,流域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增加了3092.98×104元,增加了8.74%。1990—2007年,流域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减少了11162.43×104元,减少了22.99%。究其原因,这主要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密切关系。旱地和灌草地是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清镇、平坝、修文是流域土壤侵蚀防治和治理的重点区域。
许月卿黄靖冯艳周东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环境经济学猫跳河流域
贵州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成为当前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土壤侵蚀严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造成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的主要人文因素。本文采用“3S”技术和RUSLE模型,分析了近30年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下的土壤侵蚀状况,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显著变化,1973年~1990年,水田、灌木林、其他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旱地、有林地、水域、建设用地、裸岩地均在增加;1990年~2002年,水田、有林地、灌木林、灌草地、水域、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均明显增加.旱地和裸岩地均大幅度减少。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由1973年的30.88t/(hm^2·年)上升到1990年的35.08t/(hm^2·年),2002年下降到28.16t/(hm^2·年)。旱地和灌草地是流域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减少陡坡旱地,是流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措施。
许月卿彭建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RUSLE
喀斯特山区生态经济区划及生态建设研究——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07年
该文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区划方法,选取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两类18个指标,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贵州省猫跳河流域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将46个乡镇分为3个生态经济类型区,并对各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现状、改善途径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区域综合治理和生态重建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许月卿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聚类分析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0
2010年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0年以后,由于生态建设相关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流域内旱地和裸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大幅度增加,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交通工矿用地呈持续增加趋势;1973年-2007年,各地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与土地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灌木林、灌草地、有林地、其它林地、旱地和裸岩地之间的转化,土地利用强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流域内绝大多数地类分部的平均海拔高程和坡度呈增加趋势,说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干扰空间在扩大,趋向于高海拔和陡坡地区。
许月卿罗鼎冯艳彭建
关键词:RSGIS
贵州省猫跳河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案例区,运用RUSLE模型对流域1973,1990,2007年土壤侵蚀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该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为流域土壤侵蚀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流域下游以及上游西部溶蚀丘陵谷地土壤侵蚀较严重,土壤侵蚀量主要来源于强烈、极强烈及剧烈侵蚀区域,旱地和灌草地是流域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用地类型。(2)近30a来,流域土壤侵蚀经历了趋向严重—减轻的变化过程。1973—1990年低强度土壤侵蚀面积在减少,而高强度侵蚀面积在增加。1990—2007年,除了微度侵蚀面积大幅度增加外,其余侵蚀等级面积均在大幅度减少。6°~25°坡度带是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区域,也是水土流失防治及治理的重点区域。
许月卿冯艳周东郭飞阁
关键词:土壤侵蚀
猫跳河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定量研究
2008年
应用RS、GIS以及GPS集成技术,以黔中喀斯特地区的猫跳河流域为对象,研究了这一地区从1973-2002年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过程,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形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从1973-1990年,猫跳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有林地、水域以及裸岩地呈增长趋势,而灌木林和灌草地趋于减少,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有林地、灌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持续增加,灌草地总量变化不大,耕地总量和裸岩地减少,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定量分析表明,1990年以前,驱动建设用地变化的因素是总人口的变化,1990年以后则是农业产值;1990年以前驱动耕地变化的是农业人口的增长,1990年以后则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关。
彭建许月卿蔡运龙王乐
关键词:驱动力猫跳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