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D15B03) 作品数:15 被引量:139 H指数:8 相关作者: 蒋芳市 林金石 黄炎和 葛宏力 赵淦 更多>> 相关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崩岗不同土层渗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崩岗不同土层的水分渗透性能对其土壤侵蚀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采用"环刀法"对崩壁垂直剖面22个不同深度土层的渗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崩岗垂直剖面的渗透特性存在较大差异,红土层的渗透性能总体上优于砂土层和碎屑层,表层0.1m以下存在一层厚度约1m的弱透水层。对不同土层影响渗透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可知,弱透水层影响渗透的主要因子为容重和机械组成,砂土层影响渗透的主要因子为黏粒含量,碎屑层影响渗透的因子主要为机械组成。 张燕 黄炎和 林金石 葛宏力 蒋芳市 朱高立 林超鹏关键词:垂直剖面 弱透水层 不同结皮条件对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3个雨强下(1.00,1.67,2.33mm/min)和3种处理(未结皮、5min结皮、10min结皮)的崩岗崩积体坡面的产流产沙及细沟的发育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皮产生使崩积体坡面的产流时间提前,出现细沟的时间延迟,土壤侵蚀量及细沟侵蚀密度、侵蚀宽度、侵蚀深度减少,结皮的存在具有减缓土壤侵蚀的作用;但10min结皮的产流时间和出现细沟的时间均比5min结皮的提前,土壤侵蚀量及细沟侵蚀程度增加,说明结皮程度高的侵蚀效应大于结皮程度低的,结皮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侵蚀的效果。 蒋芳市 黄炎和 林金石 赵淦 葛宏力 林敬兰关键词:结皮 土壤侵蚀 细沟侵蚀 多场次降雨对崩岗崩积体细沟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崩积体是崩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土质疏松,极易被侵蚀。细沟侵蚀特征是探讨崩积体侵蚀机制的重要内容。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多场次降雨条件(1.00、1.67、2.33 mm/min分别降3次雨)对崩积体30°坡面(5m×1 m)细沟侵蚀产沙过程及发育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3次降雨的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而1.67和2.33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前2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但第3次降雨后期产沙率急剧增大;2)各降雨强度条件下,沟头溯源作用、细沟平均宽度及深度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细沟特征存在差异,1.00和1.67 mm/min降雨强度时,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坡面的细沟数及细沟密度增加,宽深比减小,但在2.33 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结果恰好相反;4)各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侵蚀量及其增加幅度均增大,细沟侵蚀愈剧烈。 蒋芳市 黄炎和 林金石 赵淦 葛宏力关键词:模拟降雨 细沟侵蚀 流量及坡度对崩岗崩积体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4年 崩积体是崩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土质疏松、粗颗粒含量高、坡度大、易侵蚀等特征。通过不同上方来水(3.6,7.2,10.8,14.4L/min)和不同坡度(20°,25°,30°,35°,40°)相结合的室内放水冲刷试验,模拟不同上方来水及坡度对崩岗崩积体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崩积体侵蚀产沙过程可分为逐步递增阶段、波动变化阶段和稳定阶段;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分为平缓型和多峰型两种;在20°,25°和30°条件下,崩积体坡面流基本都属于低含沙水流,在35°和40°条件下,崩积体坡面流均属于高含沙水流;上方来水对产沙量的影响大于坡度,而坡度对含沙量的影响大于上方来水;可利用上方来水和坡度对崩积体坡面产沙量及含沙量进行较好地预测。 赵淦 黄炎和 林金石 蒋芳市 葛宏力 陈培济 李新光 詹振芝 郑巧凤关键词:坡度 土壤侵蚀 花岗岩崩岗崩积体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15 2014年 崩岗崩积体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其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有其自身的特性。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对花岗岩崩岗崩积体及崩壁土样的颗粒进行测定,对其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崩积体土壤以砾石、砂粒、粉粒含量为主,黏粒含量极低,土壤质地主要为砾石土;崩积体各层次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值为2.61~2.70,分形维数值较低,反映了其细颗粒损失情况;黏粒含量是影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主要因素;崩壁土体的颗粒分形维数大小能够表征土壤的理化特征,而崩积体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无法真实反映崩积体的理化性质。 蒋芳市 黄炎和 林金石 赵淦 葛宏力关键词:分形维数 PAM特性对花岗岩崩岗崩积体径流及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8 2014年 研究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不同分子量(800万、1 200万和1 500万),不同水解度(10%,20%,30%)聚丙烯酰胺(PAM)对崩岗崩积体土壤侵蚀和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分子量和水解度的PAM都能够减少土壤侵蚀量,1 200万分子量PAM处理土壤侵蚀的效果最好,PAM的水解度对抗侵蚀影响差异不明显;各种PAM处理均使径流量增加,随着分子量的变大,径流量也在增加,而同一分子量的PAM,其水解度对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大致成反比关系;PAM处理下侵蚀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会发生变化,砂粒的含量会有所增加,粉粒和黏粒的含量会减少。综合价格和抗侵蚀效果来看,1 200万10%水解度的PAM更适合于崩岗崩积体侵蚀治理。 张兆福 黄炎和 林金石 蒋芳市 朱高立 林直鸿 曾昌碧 何恺文关键词:PAM 分子量 水解度 径流 坡度和雨强对崩岗崩积体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2 2014年 不同侵蚀条件下崩积体的侵蚀产沙特性是阐明崩积体侵蚀机理的关键。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和雨强条件下崩积体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泥沙粗颗粒含量及粗颗粒的富集率均增加;侵蚀物质随降雨过程逐渐变粗,后趋于稳定,大雨强条件下细沟侵蚀阶段表现为对供试土壤的"整体搬运";侵蚀泥沙颗粒的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1.00 mm min-1和1.33 mm min-1雨强下,细沟间及细沟侵蚀泥沙的MWD随坡度变化均存在临界坡度(30°-35°之间),其他雨强条件下则无此种情况;雨强对侵蚀泥沙MWD的影响大于坡度。 蒋芳市 黄炎和 林金石 赵淦 葛宏力 林敬兰关键词:土壤侵蚀 人工模拟降雨 水力侵蚀的自然与人为驱动机制 被引量:3 2022年 水力侵蚀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土壤特性、地形、植被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驱动下,在地球表面呈条带状或区域化分布.然而,在人类活动(农业活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表剧烈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下,水力侵蚀模式会发生转变.本文综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的水力侵蚀机制.土壤母质决定了土壤的本质属性,其中包括土壤可蚀性;通常,水力侵蚀速率随着坡度、坡长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升高,而植被因子负反馈调控水力侵蚀过程.自然水力侵蚀过程是缓慢的;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土壤、地形、植被和气候发生了巨变,极大加速了自然水力侵蚀过程.人类对陆地表面的改造,引起全球土地利用格局的巨大变化,导致植被锐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人为的植被破坏成为全球水力侵蚀加剧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水力侵蚀模式,导致极端水力侵蚀事件频发.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可降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流域尺度的水力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水力侵蚀的预报、预警和防治. 陈培济 俞慎关键词:水力侵蚀 气候变化 3种入渗测定方法在崩岗不同土层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3种不同土壤入渗方法(双环法、环刀法和土壤入渗自动测量系统),研究安溪县龙门镇的崩岗崩壁3个土层的入渗情况及不同入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的关系有一定差异,其中土壤入渗自动测量系统的拟合效果最好;自动测量系统对土壤的扰动极小,也能避免代表性差的问题,结果比较准确,且操作和计算方便,试验周期短,适合野外崩壁土层土壤入渗试验。影响崩岗土层土壤入渗因子主要为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含量。 江凌 黄炎和 林金石 蒋芳市 赵晓晓 李慧 钟翔 郭鑫关键词:土壤入渗 自动测量系统 双环法 崩岗红土层土壤液塑限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2014年 土壤液塑限可以反映土壤的入渗、抗冲、抗蚀和抗剪等情况,对崩岗的水土流失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崩岗红土层土壤的液塑限研究以及颗粒分析和有机质测定,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颗粒分布对土壤液塑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崩岗红土层土壤为高液限黏土,土壤状态为坚硬;土壤液塑限值与粗砂粒、细砂粒和粉粒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与极细砂粒和黏粒含量呈二项式关系,其中极细砂粒含量与土壤液塑限呈负相关;黏粒含量与土壤液塑限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模拟的方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土壤液塑限和各因素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崩岗侵蚀机理的研究。 庄雅婷 黄炎和 林金石 蒋芳市 郑艺 孙绍希 丁子琪 杨宇关键词:液塑限 土壤颗粒 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