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06YX39)

作品数:7 被引量:110H指数:6
相关作者:孙绩华董保举付志嘉杨艳军高安生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省气象局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地基GPS
  • 3篇廓线
  • 3篇降水
  • 3篇风廓线
  • 3篇暴雨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水汽
  • 2篇水汽总量
  • 2篇局地
  • 2篇可降水量
  • 2篇雷达
  • 2篇降水量
  • 2篇风廓线雷达
  • 2篇暴雨过程
  • 2篇GPS观测
  • 2篇大气可降水量
  • 1篇低纬
  • 1篇低纬高原
  • 1篇地基

机构

  • 5篇云南省气象局
  • 4篇云南大学
  • 4篇大理国家气候...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4篇孙绩华
  • 2篇董保举
  • 1篇杨素雨
  • 1篇柳典
  • 1篇周顺武
  • 1篇吴萍
  • 1篇刘建宇
  • 1篇海云莎
  • 1篇陈新梅
  • 1篇王传辉
  • 1篇刘晓阳
  • 1篇马思琪
  • 1篇郭荣芬
  • 1篇高安生
  • 1篇王烁
  • 1篇杨艳军
  • 1篇王晓滨
  • 1篇付志嘉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局地暴雨过程地气通量及风廓线特征分析
路面过程是影响暴雨、强对流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依托JICA"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建立的湍流通量观测及垂直风廓线仪观测系统资料,针对2008年6月1日夜间至2日凌晨大理发生的局地暴雨过程,应用涡...
孙绩华刘建宇董保举刘劲松
关键词:局地暴雨风廓线
文献传递
地基GPS遥感观测北京地区水汽变化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2004—2007年SA34(北京大学)站的GPS观测数据,运用GAMIT软件解算反演了间隔30 min的连续变化大气水汽总量(PW)。与北京南郊观测场得到的探空结果作比较,均方根误差(RMSE)在2~3 mm之间。通过对大气水汽作月平均,得到每月的大气水汽总量日变化曲线,并初步分析了夏季水汽日变化与地面比湿、降水、地面气温以及地面风矢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夏季7月大气水汽总量最小值出现在08:00(北京时)左右,8月大气水汽总量最小值出了现在08:00到12:00左右(各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夏季大气水汽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01:00到03:00;7月和8月的日变化在夜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大气水汽总量最大值出现时刻与地面小时降水有一定相关性,且大气水汽总量的日变化明显受风矢量日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大气水汽总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得到1年大部分时间里,水汽变化存在大约12 d的周期。采用前期的大气水汽总量平均值和短时大气水汽总量增量两个条件进行降水的判断,认为夏季降水的出现时刻与差值的高值区有比较好的对应。
柳典刘晓阳
关键词:地基GPS大气水汽总量风矢量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0
2012年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暴雨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08年6月1日至6月2日云南大理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前三维风的脉动变化较大,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风速切变,最大探测高度明显升高;降水期间可以对降水性质进行判断;降水期间功率谱密度出现双峰谱,能测出垂直气流速度及下降粒子速度,通过这样的分析,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降水物理过程研究。
董保举付志嘉李明杨艳军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暴雨信噪比
低纬高原两次冬季南支槽强降水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云南低纬高原2007年1月31日—2月1日和2008年1月26—27日的两次南支槽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南支槽降水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均不同,前者为高原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低层切变、冷锋共同影响,属典型的"槽潮"天气;后者无明显强冷空气配合,因中低层西南急流的建立并长时间维持,新生南支槽东移补充、西南涡及静止锋的共同影响造成。物理机制上,湿位涡的CSI机制分析表明,两次过程均属于对称不稳定降水;在2007年的强降水过程中,θse密集带在地面锋区附近形成,冷暖气流形成次级垂直环流圈,导致强降水强降温并伴有大范围降雪的寒潮天气出现。后者无次级垂直环流圈形成,但有两个θse密集带锋区长久维持,滇中以西持续的上升气流不断增强且深厚,滇中以东中低层形成有弱的气流辐合带,故强降水以液体降水为主,降温不明显;两次强降水过程均有锋生,前者锋生是由切变增强西移,低层冷高压促使冷锋增强,后者锋生为东移西南涡与稳定持续的强劲西南风低空急流触发而成。
郭荣芬高安生杨素雨
关键词:南支槽强降水
云南地基GPS水汽解算方案及精度检验被引量:6
2013年
在分析GAMIT水汽解算方案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云南6站地基GPS水汽探测资料,进行了不同解算方案计算结果的分析,并与GPS探空资料的PWV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解算方案对云南地基GPS水汽反演结果有显著的影响;在进行本地化后,GAMIT软件包对云南GPS水汽反演的精度有显著提高;不同季节的云南地基GPS反演水汽值与高精度探空水汽值的数值和变化趋势极为一致,二者的均方根差小于2mm,说明该解算方案的地基GPS水汽反演结果可用.
孙绩华吴萍刘建宇
关键词:GPS观测GAMIT软件水汽总量
基于GPS资料分析西藏中东部夏季可降水量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中日JICA项目2010-2013年地基GPS探测的逐时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以及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2011年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西藏中东部地区4个测站(丁青、那曲、隆子和林芝)夏季PWV日变化特征及有、无降水日的差别,并初步讨论了其与累积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中东部各站PWV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通常于02:00(世界时,下同)左右达到最低值,此后迅速上升,高值普遍从08:00持续到19:00。各站PWV日变化幅度普遍随测站的海拔升高而减小;(2)各站PWV日平均值随海拔降低而增加,在有降水日PWV要比无降水日高出10.2%~31.3%,且有、无降水日PWV差值随海拔升高而增大;(3)谐波分析表明,各站PWV日变化主要以日循环为主,同时各站PWV日变化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半日循环,这种双峰型变化特征在海拔较高的测站较为明显。与有降水日相比,无降水日PWV半日循环信号普遍有所增强;(4)各站累积降水量和累积降水频次的日变化具有较明显的日循环特征,降水主要出现在当地傍晚以后;(5)各站PWV开始上升的时间普遍超前于降水,并在降水结束后出现明显回落,降水量通常在PWV还处于较高值时达到最大。
马思琪周顺武王烁王传辉孙绩华
关键词: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降水量日变化特征
2007~2010年云南GPS观测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最新云南地基GPS站观测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表明:GPS/PWV和探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好;云南省GPS/PWV年内干湿季气候特征分明,湿季开始前GPS/PWV月变率小于干季开始前的月变率;全省GPS/PWV年平均日变化峰值和谷值出现时间一致,勐腊、蒙自和昆明具有准双峰型特征;勐腊站干季、湿季日变化明显不同,其余测站干季和湿季的PWV日变化特征与全年平均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GPS/PWV资料能够反应云南雨季开始期时空演变趋势。
海云莎孙绩华陈新梅
关键词:大气可降水量日变化雨季开始期
一次暴雨过程局地水汽和热力动力条件的综合观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应用多种非常规探测资料对2010年7月18日和19日大理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量对降水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大气可降水量的急剧增(减)过程,预示着降水即将出现(消亡);辐射和湍流通量在暴雨发生前,存在明显变化;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和垂直风在暴雨过程中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董保举高月忠张成稳王晓滨
关键词:暴雨地基GPS风廓线雷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