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0417)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2
- 相关作者:肖勃肖育卿谢文娇王汉婵丘春柳更多>>
-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多媒体加强认知治疗对躁狂症患者依从性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应用多媒体加强认知治疗对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抗躁狂药物治疗,认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媒体加强认知治疗,而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1年后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ITAQ、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均以认知治疗组较好。结论应用多媒体加强认知治疗能有效提高躁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防止病情复发。
- 谢文娇谢翊肖育卿肖勃
- 关键词:多媒体躁狂症治疗依从性
-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实施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卫生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针对性系统化家庭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统计1年内复发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N-BPRS、SDSS、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总分显著低于自身人组时水平及对照组同期总分,ITAQ总分显著高于自身入组时及对照组同期总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促使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 谢文娇谢翊肖育卿王汉婵丘春柳肖勃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多媒体加强认知干预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多媒体加强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媒体加强认知干预,随访1年。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末各评定1次,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总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3、2.78、2.98,P<0.01),观察组的效果更显著。结论应用多媒体加强认知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 谢文娇谢翊肖育卿王汉婵肖勃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多媒体治疗依从性
- 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康疗活动;于干预前及干预第6周末采用自制的药物认知与服药态度评估表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来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优劣及疾病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研究组服药态度、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BPR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疾病,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复发、减少住院次数、促进早日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 谭菜军叶会连黄美莲张月莲钟丽红
-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