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2061)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5
相关作者:孙克伟张涛张茜茜黄裕红陈斌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衰竭
  • 5篇肝衰
  • 5篇肝衰竭
  • 5篇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相关...
  • 3篇中医
  • 3篇急性肝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3篇肝炎相关性
  • 2篇阳黄
  • 2篇阴黄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细胞
  • 2篇HBV
  • 2篇辨证

机构

  • 8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作者

  • 5篇孙克伟
  • 3篇张涛
  • 2篇黄裕红
  • 2篇陈斌
  • 2篇张茜茜
  • 1篇董婷
  • 1篇余东慧
  • 1篇卢胜家
  • 1篇许畅
  • 1篇纪恩茹
  • 1篇王乐三
  • 1篇胡莉
  • 1篇熊焰
  • 1篇阳航
  • 1篇周意
  • 1篇邓丹
  • 1篇朱文芳
  • 1篇易法银
  • 1篇吉婧

传媒

  • 6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阴、阳黄证患者外周血DCs功能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肝衰竭阴黄证、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研究阴黄证、阳黄证两证型DCs的免疫表达特点。方法:将HBV相关性肝衰竭黄疸症患者分为阳黄组与阴黄组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以外周血来源的PBMCs体外分离诱导培养DCs,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DCs的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1α,并检测DCs的上清液中IFN-α、IL-4的分泌水平,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阴、阳黄证与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组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DCs表型HLA-DR、CD1α、CD83、CD80、CD86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DCs分泌因子IFN-α显著升高(P<0.01);与阳黄组比较,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阴黄组CD83、CD86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IL-4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阴黄组比较,阳黄证组DCs分泌因子IFN-α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阴黄、阳黄两组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DCs功能状态均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阴黄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更低,存在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阳黄证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过度释放。
张涛吉婧纪恩茹陈斌黄裕红
关键词:阴黄证阳黄证树突状细胞
补肾、健脾、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介导的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健脾、补肾与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介导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10例HBV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例健康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DCs,用大鼠健脾、补肾、解毒药物血清进行干预,并建立DCs、T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型,检测T细胞的表面分子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8+CD28+T细胞、CD8+T细胞PD-1受体的表达,并检测T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经补肾、健脾、解毒药物血清处理,HBcAg负载DCs孵育的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率升高,CD8+T细胞、CD8+T细胞PD-1表达率减低,IFN-γ水平提高,六味地黄丸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组、六味地黄组CD8+CD28+T细胞表达率升高(P<0.05)。结论:补肾、健脾、解毒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的功能,恢复DCs下游T淋巴细胞功能,其中以补肾法最优。
张茜茜孙克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补肾法健脾法解毒法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
明清鼓胀病医案辨证分型规律及用药频数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收集明清时期鼓胀病病案的相关条文,挖掘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条文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辨证以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阳虚证型最为常见;药物以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为主;单味药使用中前3味分别为茯苓、白术、陈皮。结论:明清鼓胀病用药规律主要为:病变脏腑,脾胃为要;辨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用药补泻兼施,以补为宜;证治对应,辨明主次,该规律为鼓胀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作用。
熊焰余东慧董婷易法银卢胜家
关键词:辨证分型用药规律频数分析
HBV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症候群积分与疾病分期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HBV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医症候群积分与病情分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医证素研究为理论基础,以湿热、脾虚、血瘀症候群各自中医症候量化表为标准,观察124例HBV-ACLF患者3种症候群积分差异与病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中/晚期肝衰竭患者比较,早期患者湿热症候群积分较高,血瘀症候群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症候群积分为肝衰竭早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OR>1),脾虚症候群积分为肝衰竭中/晚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OR>1)。结论 HBV-ACLF早期以湿热症候群表现为主,中晚期以血瘀、脾虚症候群表现为主;血瘀、脾虚症候群积分为预后影响因素之一。
周意孙克伟阳航黄裕红张涛朱文芳
关键词: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预后
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方案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全国12个临床试验中心共纳入病例4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7例和对照组17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8周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 023); 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6岁及以上、疾病分期晚期、有肝性脑病是短期内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Exp (β)]分别为4. 045、4. 279和4. 313;治疗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Exp (β)为0. 49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Exp (β)为0. 146]是降低患者短期病死率的保护因素。结论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年龄、疾病分期、肝性脑病是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桑培敏达呼巴雅尔王乐三张森茂叶子薇刘杰锋陈斌
关键词:阳黄阴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
构建中医肝病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技术平台探索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中医肝病临床新药伦理委员会、实验方法学、疗效评价、数据管理等技术平台的建设,及相关技术平台的建设,构建符合中医肝病疗效特点的新药临床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从而搭建符合国际GCP规范的中医肝病新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
张涛胡莉孙克伟陈斌
关键词:中医新药GCP肝病
脐透消臌疗法应用于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腹胀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应用脐透消臌疗法对48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腹胀患者进行护理,认为正确选择病例、详细宣教、观察使用期病情、保持脐透消臌贴的湿润、情志疏导、预防交叉感染及其它各方面的配合是护理的重点。良好的护理能提高病人舒适度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并能有效地缓解腹胀,减少不良反应。
邓丹许畅
关键词:腹胀护理
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158例HBV-ACLF患者SIRS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以及病情转归的差异。结果:HBV-ACLF患者SIRS发生率为45.6%;基础疾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ACLF中期及晚期患者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5);HBV-ACLF合并SIRS的主要原因为感染;SIRS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多于无SIRS患者(P<0.05);出现SIRS患者的TBil、Cr、INR高于无SIRS患者(P<0.05),而PTA低于无SIRS发生的者(P<0.05)。结论:HBV-ACLF患者合并SIRS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张茜茜康梦唐丹孙克伟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促进中医学术科学和良性发展——有关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的思考
2013年
本文介绍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中人才队伍、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平台(临床科研共享平台、黄疸文献数据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平台)、临床与科研的规范管理、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和重点病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强调基地建设的长期性及人才队伍建设是其中的关键,通过本文的论述,以期为基地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孙克伟
关键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