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11]01-48-11)

作品数:6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万天丰廖志杰张振国卢海峰赵庆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学
  • 2篇构造学
  • 2篇古生代
  • 2篇成矿
  • 2篇成矿作用
  • 2篇大地构造学
  • 1篇地热系统
  • 1篇地震
  • 1篇岩浆
  • 1篇岩浆作用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再生能源
  • 1篇造岩
  • 1篇增强型地热系...
  • 1篇增生
  • 1篇内生成矿作用
  • 1篇内生金属
  • 1篇能源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6篇万天丰
  • 1篇卢海峰
  • 1篇张振国
  • 1篇赵庆乐
  • 1篇廖志杰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床地质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构造及相关的内生成矿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探讨天山-阿尔泰地区大地构造及其相关的内生成矿作用是一个重要而又有趣的研究课题。阿尔泰地区属于早古生代碰撞带,天山地区属于晚古生代早期(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碰撞带,均为区域性近南北向缩短-碰撞作用的结果。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阿尔泰地区近NW向区域性断层呈现右行走滑的特征,天山地区近EW向的区域性断层表现为逆断层的活动。但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受乌拉尔碰撞带挤压作用远程效应的影响,该地区受到较弱的向东挤压的作用,阿尔泰地区NW向断层转变成左行走滑断层,天山地区近EW向断层则转变为右行走滑断层,使该区岩石发生适度的破碎,以致形成大量世界著名的内生金属矿床。对于亚洲大陆来说,碰撞作用最强烈的时期并不一定是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最有利的阶段,应该审慎地对待所谓的"造山带成矿作用假说"。最后,笔者还对该区深部隐伏内生金属矿床的找寻提出了一些建议。
万天丰
关键词:地质学大地构造学
新编亚洲大地构造区划图被引量:18
2013年
在大量综合亚洲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笔者新编了亚洲大地构造区划图,确定了划分原则,将亚洲大陆划分为六大构造域,以及67个板块(或地块)、碰撞带或增生碰撞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图件的编制.组成亚洲大陆的板块或地块主要形成于1800Ma、800Ma、500Ma和400Ma前后,上述时期即各地块形成统一结晶基底的时期.碰撞带或增生碰撞带形成时期较多,为800Ma、397Ma、345~260 Ma、200Ma、135Ma、52 Ma和23 Ma等,还有23Ma以来形成俯冲带.对于资料比较充实的、古生代以后的板块运移、板内变形与碰撞带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概略的讨论.本文还关注了在地块形成之后的板内变形.正是板内变形阶段,可能对成矿作用及其类型、过程与赋存部位产生重要的影响.
万天丰
关键词: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域
论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几个重要问题被引量:10
2014年
在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中,自从创立板块构造学说以来,尽管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重大的难题有待解决,也有一些极具争议的课题值得探讨,尤其是大陆岩石圈内的构造地质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国区域地质调查中断层的多期活动及其年代学的研究最为薄弱,对此必须大力加强;在构造地质研究中,必须将变形与变位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即应该把中、小型构造研究与大地构造研究结合起来。为促进深部能源的开发,盆地深部构造研究应大力加强。应认真关注碰撞带的定义、范围、内部结构及其与周边板块关系的研究。应扎实地推进岩石流变学与流体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作用的研究。临震预报的探索与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十分重要,可能是中国为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能做的一项巨大的贡献。大陆岩石圈内各个构造滑脱面及其相关断层的研究,对于构造-岩浆活动和板内地震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定量化的大陆动力学研究与深部成矿预测是当前很重要的课题。笔者建议大力加强对于上述课题的研究,科研决策部门也可考虑给予大力的资助。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的探讨是完善板块构造学说所必需的,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此课题很难有重大的突破。
万天丰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板块构造学构造岩浆作用板内地震大陆动力学
增强型地热系统:潜力大、开发难被引量:37
2015年
文中讨论了为什么要开发干热岩地热资源?什么是干热岩系统和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干热岩系统的潜力,如何发展中国的EGS以及我们可供考虑的建议。随着常规能源的不断消耗,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人类的青睐。在可再生能源中,地热能的容量最大,地热发电提供的是基本负荷,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开发滞后。尤其是对潜力大、开发难的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更是从研究到开发,都刚刚起步。如果地热发电的规模要超过风能及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不能仅靠水热型地热系统的开发利用,而必须重视和利用干热岩资源,大力研发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干热岩系统的潜势如何呢?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921个大地热流数据编制了《中国大陆地区新版热流图》以及3~10km深处不同深度温度分布图,计算了不同深度干热岩地热资源量,总数为2.09×107 EJ;其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占全国总资源量的五分之一。作者们认为,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和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地热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风险投资,亚经济型的EGS风险更甚。国家必须统一安排和投资。工程项目必须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吸取开发的教训。要选择关键地区进行试验和研究。作者们建议可考虑选择羊八井地热田的北部作为试验地区。
廖志杰万天丰张振国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干热岩增强型地热系统
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构造成矿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天山—阿尔泰地区古生代大地构造及其相关的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是一个重要而又有趣的研究课题。阿尔泰地区属于早古生代碰撞带,天山地区属于晚古生代早期(晚泥盆世—早石炭世,385~323 Ma)碰撞带,均为区域性近南北向(按现代磁方位)缩短-碰撞作用的结果。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碰撞作用下,阿尔泰地区近NW向区域性断层呈现为右行走滑的特征,天山地区近东西向的区域性断层表现为逆断层的活动。然而,在晚石炭世—二叠纪(323~260 Ma)受乌拉尔碰撞带向东挤压作用的远程效应影响,该地区受到较弱的向东挤压作用,阿尔泰地区NW向断层转变成左行走滑断层,天山地区近东西向的断层则转为右行走滑断层,使该区岩石发生适度的破碎,以致在天山—阿尔泰地区形成大量世界著名的大型内生金属矿床。对于亚洲大陆来说,碰撞作用最强烈的时期并不一定是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最有利的阶段。应该审慎地对待"造山带成矿"假说。
万天丰赵庆乐
中国东部陆壳洋幔型岩石圈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6
2014年
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岩石圈具有何种特殊性,其类型是否转变,其形成年代与形成机制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通过系统研究中国东部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笔者提出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在侏罗纪晚期,受北美板块WSW向强烈的挤压以及特提斯洋朝东北方向张开的共同作用,使东亚大陆地壳发生逆时针转动,以致中国东部陆壳水平滑移到古老的洋壳或洋幔之上。在中国东部,原来的大陆型岩石圈的边部就出现较薄的陆壳洋幔型岩石圈(陆壳厚30-40 km,洋幔厚40-50 km)。幔源包体的资料表明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与软流圈是未经扰动或轻微扰动,它们均发生在太古宙或中新元古代,还没有足够的在中、新生代发生扰动的证据。看来造成上述岩石圈结构类型的转换,不大可能是中、新生代大洋板块俯冲作用的直接结果,也不像是深部热地幔上涌或底侵作用的产物。强构造–岩浆活动源区形成于区域性断层与中地壳或莫霍面的构造滑脱的交切带,只有极少数的断层可深达岩石圈底面。中国东部岩石圈的构造滑脱面主要在中地壳或莫霍面,而不是在软流圈。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正是受此种特殊岩石圈结构的控制而形成的。总之笔者认为:亚洲与中国大陆东部的岩石圈(包括其中的华北地区)在中、新生代并没有发生"克拉通的裂解",而只是岩石圈的类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种洋陆过渡类型的陆壳洋幔型岩石圈。
万天丰卢海峰
关键词:岩石圈侏罗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