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C751002)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同胜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水浒
  • 2篇演义
  • 2篇三国演义
  • 2篇身体叙事
  • 2篇水浒传
  • 2篇《三国演义》
  • 1篇雕版
  • 1篇雕版印刷
  • 1篇雕版印刷术
  • 1篇形貌
  • 1篇血统
  • 1篇印刷术
  • 1篇色目人
  • 1篇沙僧
  • 1篇身体文化
  • 1篇圣王
  • 1篇水浒人物
  • 1篇俗化
  • 1篇唐宋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作者

  • 9篇张同胜

传媒

  • 3篇济宁学院学报
  • 2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菏泽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唐宋时期经典的通俗化与雕版印刷术——从媒保的角度看唐宋时期经典的通俗化
2013年
在唐代时,雕版印刷术主要被用来雕印佛教经像;后唐长兴三年开始用来雕印《九经》。在宋代,儒、释、道经典由于雕版印刷术的使用而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南宋时由于诗文集、诗话、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雕印,雕版印刷术促使俗文学经典的生成。雕版印刷术大量刊印教材,使得教育从唐代的贵族化向宋代的平民化转移,儒家经典得以更广泛地通俗化;雕版印刷术促成了文学审美从唐代的抒情性到宋代学识性的变迁;它也提高了理性的思辨,促使宋代理学的崛起,等等。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典的通俗化,而经典的通俗化也增强了雕版印刷业的繁荣。
张同胜
关键词:通俗化雕版印刷术媒介
《三国演义》“本主”现象试论
2012年
本主现象古已有之,但它更多偶尔出现在乱世的春秋、三国、宋金元等历史时期。《蒙古秘史》中的本主意识、本主原则以及本主现象与之相比则更为单纯和浓烈。蒙元时期蒙古族掌握着主流权力话语,本主意识或可成为时代精神之一,在小说叙事、杂剧演唱等艺术中有其反映。《三国演义》中的本主现象,是蒙古族本主文化与三国故事相结合的产物。
张同胜
关键词:《三国演义》
沙僧的印度血统试探
2013年
从《西游记》小说文本的描述和叙述可知,沙僧是印度"苦行"意识理念的化身;《西游记》文本描述沙僧项戴骷髅项饰,这一身体文化来自佛教密宗,而密宗继承和吸纳了印度婆罗门教之湿婆派的习俗;小说中,沙僧"蓝面"、"红发"的身体形貌描写及其文化内蕴表明沙僧源自印度神话中神祇的体貌特征,它通过佛教俗讲和变文、藏传佛教传入西域,又传入中土;从而推知沙僧具有鲜明的印度血统。
张同胜
关键词:沙僧身体文化
明清小说中汉字字音与字形的叙事现象
2012年
在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中,汉语言方块字以其独特的字形构义、字形表义和音义结合的特点与谶纬文化、姓名文化和娱乐文化等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艺术。明清小说中的汉字字形、字音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的预述、人物个性的塑造、姓名谐音的言说、以谜语预示人物的命运等方面。
张同胜
关键词:汉字字形字音叙事
试论古代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被引量:1
2012年
东汉永平十年(67)之前,中国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中,古代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奇形怪状为神异,以畸形、病态或异形合体为神奇,并以之作为神化他们的依据。其原因似在于中国古人的神话思维方式。此一身体叙事的功能在于为其君权神授或圣人天生论张目。东汉永平十年之后,法相说随着佛教而传入东土,并被社会舆论所崇奉,从而对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有着深远的影响。史书以及通俗小说对帝王贤圣的形貌描述,大多依据法相说进行撰述,目的也是从身体方面证明他们是"见在佛"或神仙的化身,从而不言而喻地表明他们法统的正当性。
张同胜
关键词:圣王身体叙事
试论猪八戒的原型为瓦拉哈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依据《西游记》文本中猪八戒的叙事、描写特征,论证了猪八戒的原型是印度神话中毗湿奴的第三次化身野猪瓦拉哈:《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猪头人身"的形象,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猪神的"人头猪身"形象,而瓦拉哈也是一个"猪头人身"的形象;猪八戒是黑猪精,不是《西游记杂剧》中的金色猪,而瓦拉哈也是一头黑色的野猪;猪八戒曾是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帅,而瓦拉哈则是印度神话中力大无比、将大地从海底拯救上来的水神。从猪八戒与瓦拉哈的形貌特征、水神身份等完全相符的事实以及印度神话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远影响,可推知瓦拉哈就是猪八戒的原型。
张同胜
关键词:猪八戒
论《水浒传》的大话文化解读——兼论“恶搞”文学经典的存在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当前,大众文化尤其是大话文化解构和重构了包括《水浒传》在内的文学经典作品。大话文化对《水浒传》的解构、仿写、戏拟、拼贴、混杂、戏说甚至歪说、恶搞等本质上都是当代文化消费主义在经典诠释过程中的反映和体现。人们从大话文化的视角对文学经典所作的阐释和改编,也是《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在当下的一种存在方式,有其时代的合理性,所以不宜完全否定。当然,恶搞经典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和不良影响,为了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该对文学经典的"恶搞"予以理性的指导。
张同胜
关键词:大话文化水浒传
结义与结安答被引量:1
2012年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异姓兄弟结义现象极为普遍。而蒙古史诗、蒙古民间文学和《蒙古秘史》等中,则充满了结安答(兄弟结义)的描写和叙事,这是因为结安答是蒙古民族的习俗。元朝统治时期,说唱叙事艺术极为发达,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又成书于元末明初,因而这两部小说与蒙古民族的结安答习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联系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异姓兄弟结义现象,其叙事乃是元朝时期蒙古族结安答社会风尚在文学艺术中的真实反映。
张同胜
关键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结义
水浒人物身体叙事的文化阐释被引量:6
2011年
水浒人物中有的须发为黄发、黄须、赤发、赤须、卷发等;有的眼睛是绿色即碧眼、有的眼睛是红色等;肤色有白色、黑色、黄色等;在形体上,有的特别长大健硕。种种体貌特征表明水浒人物中有一部分是鲜卑人的后裔或色目人,因为鲜卑人的体貌特征为"须黄、肤白";而色目人则是碧眼、赤须、红发。这也表明在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既有汉化,又有胡化,但更多的是民族之间的互化。
张同胜
关键词:水浒人物形貌鲜卑人色目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