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200602420)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瑞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课堂
  • 2篇课堂教学
  • 2篇教学
  • 1篇学理
  • 1篇有效课堂
  • 1篇有效课堂教学
  • 1篇师生
  • 1篇嬗变
  • 1篇践行
  • 1篇角色
  • 1篇教师
  • 1篇教师角色
  • 1篇教学理论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陈瑞生

传媒

  • 2篇教育测量与评...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现代西方教学理论的变更与教师角色的嬗变——兼论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被引量:8
2010年
社会变迁,教育呼应。现代西方教学理论经历了从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改造主义、存在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几次大的变更,而每次变更都带来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立足于西方教学理论的变更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师角色变化,考察我国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其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本质是教师角色的转换。
陈瑞生
关键词:教学理论教师角色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开发:特征、原则与步骤被引量:31
2010年
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开发具有接近学生真实生活、探究学生知识建构、分析学生策略思维以及观察学生表达能力等特征。因此,它要遵循发展性、全面性、明确性和过程性原则,按照制定目标、明确内容、建立规则、考虑事项等步骤进行。
陈瑞生
让师生在践行中成长——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讨
2010年
课堂教学评价的本质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的变化,以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让教师与学生在践行有效课堂的实践中共同成长,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构建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并举,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方法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立了课堂观察与课后随机访谈兼顾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从而彰显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整体性与互为主体性。
陈瑞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