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B031003011)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汪求精祝爱萍孙新林全大萍郭燕舞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弹簧圈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诊断
  • 1篇修饰
  • 1篇虚拟影像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影像
  • 1篇造影
  • 1篇乳化溶剂挥发...
  • 1篇三维CT血管...
  • 1篇手术
  • 1篇手术计划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瘤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汪求精
  • 2篇全大萍
  • 2篇孙新林
  • 2篇祝爱萍
  • 1篇姬斌
  • 1篇徐如祥
  • 1篇曾晨光
  • 1篇贾洪顺
  • 1篇柯以铨
  • 1篇段传志
  • 1篇郭燕舞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4例经3D-CTA检查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对原始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得颅骨及脑血管的三维立体虚拟影像资料。对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毗邻结构进行多角度观察和测量。利用系统的模拟手术工具对每例患者进行手术计划和模拟手术操作。结果54例均成功地进行了三维立体虚拟影像重建和相关操作,该系统形成的虚拟图像清晰、逼真,可非常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与载瘤动脉和颅骨的关系。利用该系统可进行简单的手术模拟操作。结论虚拟影像手术计划系统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辅助诊断工具,利用该系统可获得更详细的动脉瘤影像学信息。
郭燕舞汪求精贾洪顺段传志柯以铨徐如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虚拟影像三维CT血管造影术手术计划
PLGA/PEG缓释微球的制备与载药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以不同组成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BSA)聚合物微球,考察共聚物组成、浓度及混合聚乙二醇(PEG)对聚合物微球粒径、BSA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油/水(W/O/W)双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制备载BSA的PLGA/PEG聚合物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合物微球表面形貌,激光动态粒度分析仪测定聚合物微球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合物微球药物包封率和体外释放速率。结果PLGA共聚物中GA含量越高,聚合物微球粒径越大,释放速率越快。同时,PEG的加入导致聚合物微球对BSA的包封率增加,最高达88.22%,且释放速率也加快。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BSA-PLGA/PEG聚合物微球包封率较高、突释量较小、缓慢释放时间达3周以上并能维持较高药物浓度。结论通过调整各组份的比例及添加PEG.可以得到较高包封率和适当载药量的BSA-PLGA/PEG缓释微球。
汪求精孙新林祝爱萍曾晨光全大萍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负载VEGF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构建一种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表面,考察其表面特征及VEGF缓释性能。方法将4COOH-P(DLLA-co-TMC)聚合物溶液涂覆铂金微弹簧圈,固定肝素,利用肝素与VEGF的特异作用实现负载和控制释放VEGF。扫描电镜观察铂金微弹簧圈的表面结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微弹簧圈表面的VEGF缓释性能。结果铂金弹簧圈表面成功涂覆4COOH-P(DLLA-co-TMC)聚合物,通过聚合物的肝素化,使VEGF负载于铂金微弹簧圈表面,VEGF的释放量在测试周期内呈现明显的积累递增趋势,整个过程无明显的突释期。结论利用共聚物4COOH-P(DLLA-co-TMC)可实现在铂金微弹簧圈表面负载和控制释放VEGF的目的,赋予铂金微弹簧圈一定的生物活性。
汪求精孙新林姬斌祝爱萍全大萍
关键词:铂金弹簧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