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2028)
-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 相关作者:蒲清平朱丽萍高微赖炳根赵楠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拔尖人才的培养被引量:3
- 2014年
-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非意味着对拔尖人才培养的忽略,恰恰相反,社会发展更加迫切需要重视培养拔尖人才。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支持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着教育资源有限、重知识轻能力、一专而不多能等问题,这不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必须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明确育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拔尖人才的培养。
- 蒲清平朱丽萍赵楠
- 关键词:高等教育拔尖人才
- 大学生“知恩图报”的心理反应特点被引量:17
- 2012年
- 以52名大学生为被试,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游戏情境中,设定施恩与受恩的情形,考察个体是否会"知恩图报"。结果发现:受恩的被试具有一定的感恩意识,但比较薄弱;感恩情绪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过程,并且随着报恩行为的发生,个体的这种正性情绪会相对增强;受恩被试具有明显的感恩回报行为,但回报值低于所接受的恩惠值。说明"知恩图报"是以保护自身利益为前提的有限回馈,其实质很可能是基于亏欠而产生的一种偿还义务。
- 蒲清平朱丽萍
- 关键词:感恩心理感恩意识感恩行为
- 感恩决策与大学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策略被引量:3
- 2012年
- 近年来彭宇案"施恩负报"的影响导致小悦悦等社会冷漠事件不断发生,社会以及学校感恩文化氛围与中国优良传统感恩文化渐行渐远,感恩文化建设与感恩文化教育尤显紧迫和必要。本研究从行为决策出发,结合感恩心理特点分析大学生感恩决策中的体验效用、决策效用和预期效用对决策的影响,提出系统的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策略:以体验效用启发大学生"知恩",建设长期性校园感恩文化;以决策效用促进大学生"感恩",建设体验式校园感恩文化;以预期效用引导大学生"施恩",建设系统性校园感恩文化,为大学校园感恩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
- 蒲清平王会丽高微朱丽萍
- 关键词:感恩行为
- 青年“微博文化”现象的心理学透视被引量:15
- 2012年
-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需要层次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往及信息传递等相关理论,结合青年心理发展特征对当前青年群体中的"微博文化"盛行的原因以及"微博文化"对青年个性心理的发展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年"微博文化"健康发展的心理学建议。
- 蒲清平赵楠朱丽萍
- 关键词:青年心理
-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伦理审视
- 2017年
-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告诉人们对待他人给予的帮助要心存感激,这是对他人帮助的一种回报,是道德赋予人们最基本的准则。目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普遍缺乏,不懂感恩,不会感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表现源于对自然、国家、社会、父母、老师等情感淡漠,导致"感恩"缺乏的原因不仅来自家庭、社会、学校,还与学生自身有关。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等问题,我们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使之知恩、感恩。
- 高燕
-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实施途径被引量:4
- 2013年
-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更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内关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目标定位、资源拓展、体系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基于对国内领导力现状的分析,提出领导力培养面点结合、分层培养,能力与人格并重,可持续培养等原则,建议构建232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从培养途径、条件保障和后续跟踪机制三大角度全面着手,提升大学生领导力水平。
- 严太华赖炳根蒲清平高微
-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
- 略论当下社会信任缺失与重构被引量:9
- 2013年
- 针对社会信任缺失现状,从传统道德约束能力弱化、规范性制度不健全、人际信任感培育环境不足、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等角度分析了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建议从强化社会公共组织建设、强化法律制度建设、强化社会公共监督保障、强化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强化教育育人功能、强化文化产品导向功能等途径实现我国社会信任重构。
- 王丽萍高微蒲清平赖炳根
- 关键词:信任危机社会关系网络
- 重庆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
- 2012年
-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环境、教育背景以及受教对象的不断变化,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模式,已成为高校红色教育成败的关键。本文以重庆市高校开展大学生红色主题与社会实践教育为例,初步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为高校大学生红色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实践经验。
- 高微蒲清平罗涤赖炳根
- 关键词: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