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030)

作品数:16 被引量:131H指数:9
相关作者:赵桂香易笑园薄燕青张朝明赵颖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气象台天津市气象台山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暴雪
  • 5篇暴雨
  • 3篇云团
  • 3篇降雪
  • 2篇对流云
  • 2篇对流云团
  • 2篇中尺度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霜冻
  • 2篇水汽
  • 2篇锢囚锋
  • 2篇环流
  • 2篇暴雨过程
  • 2篇暴雨特征
  • 2篇暴雨天气
  • 2篇值模拟
  • 1篇低涡
  • 1篇低涡切变
  • 1篇典型环境
  • 1篇对流涡度矢量

机构

  • 12篇山西省气象台
  • 5篇天津市气象台
  • 4篇山西省雷电防...
  • 3篇山西省气象局
  • 3篇山西省大气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重庆市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河北省气象与...
  • 1篇山西省气象信...
  • 1篇天津市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南...

作者

  • 12篇赵桂香
  • 5篇易笑园
  • 3篇薄燕青
  • 3篇范卫东
  • 2篇杜莉
  • 2篇张朝明
  • 2篇王庆元
  • 2篇赵颖
  • 1篇东高红
  • 1篇闫慧
  • 1篇孙晓磊
  • 1篇张磊
  • 1篇李丽平
  • 1篇杨东
  • 1篇牟林
  • 1篇赵瑜
  • 1篇李琰
  • 1篇孙密娜
  • 1篇张楠
  • 1篇郝振荣

传媒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Marine...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诊断分析技术在山西强降雪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11月9 12日山西大范围持续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阻塞形势和低空低涡切变线稳定维持,700 hPa西南急流、850 hPa偏东急流、850 hPa和925 hPa强偏东北气流等三支强气流稳定维持,地面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共同强烈发展并稳定维持,是造成此次大范围持续强降雪的重要原因。(2)强降雪出现前,低层中纬度持续有暖湿空气向山西地区输送,暖湿中心强度持续增强;从其水平结构变化看,可将此次过程分为锢囚降雪、回流降雪、暖倒槽降雪和持续降温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降雪特点不同。(3)强降雪区上空垂直热力结构为上冷、中暖、下冷,低层冷平流强度为普通暴雪的3倍;对流层中低层持续存在对流性不稳定,不稳定区内存在空气辐散,且持续有暖湿平流输入,导致对流性不稳定及其降水不断增强。(4)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中,山西上空大气可降水量累计达到35~88 mm;随着低层和近地层风场的加强和辐合,大气可降水量不断增加,强降雪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5)强降雪前及整个强降雪期间,强降雪区上空300 hPa以下为水汽散度通量正值区,其强度在500~600 hPa达到最强,且强度为普通暴雪的6倍,而高层和低层均存在弱的辐散。
赵桂香
关键词:强降雪大气可降水量
“7.21”山西北部罕见区域暴雨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更好地认识山西省北部区域暴雨形成机制,为防灾减灾提供精细化的预报信息,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2年7月20日20时—21日20时山西北部区域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发生在200 hPa高空西风急流稳定加强、500 hPa阻塞背景下,低空低涡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偏西偏北是其重要原因之一。(2)雨区上空对流层低层大气处于强对流不稳定状态,高层强的干侵入和低层弱北风的侵入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重要机制。(3)地面自动站风场信息显示主要触发系统有中尺度涡旋、辐合和切变3种类型,3种类型造成的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均不同。(4)500 hPa垂直螺旋度的变化可表征强降水系统的发展和移动,而考虑水汽因子后的水汽垂直螺旋度能更好地反映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的动力场结构特征,对预报强降水落区和移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薄燕青赵桂香赵瑜郝振荣
关键词:低涡切变干侵入
“8.18-19”山西中南部暴雨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自动站加密资料、FY-2C卫星产品以及实况探测资料,对2010年8月18-19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多站暴雨和2个测站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范围强降水主要受500hPa切断低压、槽线和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的共同影响,副高边缘不断生成和消亡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2个一般对流云团和6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包括1个MCC和5个MCS))是导致暴雨、大暴雨的直接系统;暴雨站上空TBB绝对值变化与降水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2)此次降水过程,暴雨区非常分散,存在6个中心,分别表现出典型的β-中尺度和γ-中尺度特征,其分布呈现出双峰、单峰和孤立单峰等多种型式,具有先沿着500hPa引导气流向东北发展,再随着副高撤退又向东南压的特点。(3)地面自动站风场资料显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存在涡旋降水、切变降水和辐合降水3种类型,其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暴雨落区却与它们和副高的相对位置有关。(4)A指数诊断揭示,高湿气团在高不稳定层结背景下,沿副高边缘不断抬升到高空,与来自高纬地区的强冷空气相遇,导致了强降水;在对流层中、高层,转化项是涡度发展的主要因子,使得垂直运动不断加强,成为不稳定大气的动力强迫因素。
赵桂香范卫东刘志斌韩龙
关键词:暴雨特征对流云团
地面气旋影响下两次华北暴雪(雨)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GRAPES模式、常规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1月3日和2012年11月3日两次气旋影响华北地区暴雪(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机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雨)过程中降水落区与地面气旋的相对位置有较大差别,"0103"过程发生在气旋的东部,"1103"过程发生在气旋的北部。通过检验,GRAPE模式能较好模拟两次降水的落区。通过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造成这种落区差异的原因,从热力方面来看,气旋的热力性质不同,"0103"过程一直保持暖心结构,"1103"过程冷空气不断被气旋卷入,使气旋逐渐变为冷心结构,造成冷暖空气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另一方面,"0103"过程冷暖空气的交汇发生在气旋与高压系统之间,且在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锢囚;而"1103"过程冷暖空气的交汇发生在气旋内部,过程的锋面系统由北向南倾斜。另外,"1103"过程水汽是被近地层气旋不断卷入;从风场垂直分布来看,两次过程发生前均有近地面层偏东风建立,结束时均伴随中低层系统过境,风向由南风转为北风,但降水过程中风场的演变明显不同。
张楠易笑园朱立娟王庆元
关键词:水汽分布数值模拟
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在海冰模式中的应用比较(英文)
2013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SIS海冰模式中引进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即等盐度方案和盐度廓线方案对海冰模拟所存在的差异。利用盐度廓线方案导出的表征盐度与海冰温度间关系的方程比等盐度方案多出一项,将定义为盐度差异项。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厚度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在海冰厚度增长季节(11月到次年5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抑制海冰增长;在消融的第一阶段(6-8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加快海冰消融;在消融的第二阶段(9-10月),盐度差异项通过降低海冰内部的温度抑制海冰消融。但尺度分析表明,盐度差异项要比方程中队海冰温度作用最大项小1-2个量级,如果采用一级近似,可以略去盐度差异项,因此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增长和消融影响很小。同时利用冰洋耦合模式(Modular Ocean Model,MOM4),分别采用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模拟北极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模拟结果也表明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差甚小。
王庆元李琰李清泉王兰宁牟林易笑园
关键词:海冰模式
天津城区暴雪的环流形势与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22017年发生在天津城区的4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次暴雪过程均属于回流型降雪,但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却不尽相同;暴雪主要产生在500 hPa和700 hPa高空槽、850 hPa切变线东移的形势下;水汽主要来源于700 hPa西南急流及850 hPa低空和925 hPa超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回流东北风在天津地区形成冷空气垫,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的爬升,加强了地面的动力抬升作用。通过对暴雪过程的雷达径向速度场分析看到,暴雪过程具有零速度等值线闭合特征,此特征是冬季降雪过程独有的特征,反映了近地面层与中高层之间的风切变,闭合越完整表明切变越强烈,可以直观地预警暴雪量级。另外,高仰角上中尺度辐合线维持时间的长短与降雪量之间对应关系较好,可以作为预警降雪量级的一个指标。VWP图上从观测到西北风出现到降雪结束平均需要12 h,这可以作为暴雪结束时间的预报指标。
胡玲刘锦东高红易笑园杨晓君孙密娜
关键词:暴雪环流形势雷达特征
华北一次β尺度锢囚降雪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RSM0.2°×0.25°再分析资料及水汽后轨迹追踪方法多角度研究了发生在天津的一场暴雪过程(2008年12月20日)。结果表明:地面倒槽北抬与东北回流冷空气相互作用会启动降雪但雪...
孙晓磊易笑园阿不都外力·阿不力克木张楠刘一玮
关键词:暴雪锢囚锋
文献传递
“8.18~19”山西省中南部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文章利用自动站加密资料、FY-2C卫星产品以及实况探测资料,对2010年8月18~19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的多站暴雨、2站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范围强降水主要受500hPa上切断低压、槽线和...
赵桂香范卫东韩龙刘志斌
关键词:暴雨特征对流云团
文献传递
太行山地形对山西两次锢囚锋暴雪影响的数值试验被引量:2
2015年
为深刻认识太行山地形对降雪的影响,做好降雪天气预报服务,从而适应新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减小降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实况探测资料,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9年11月10日和2010年3月14日山西省两次锢囚锋暴雪天气进行数值试验,比较分析了太行山地形变化对降雪量级、强度、落区及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影响系统偏南的暴雪天气,太行山高度适中更能使降雪接近实况,而对于偏北的暴雪天气,则是抬高地形,影响更明显。(2)锢囚锋降雪的不同阶段,太行山地形变化对低层水汽输送的影响差异较大。(3)适当降低太行山高度,使得暴雪区上空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垂直结构更明显,中心强度更强,对暴雪的产生更为有利。(4)对于影响系统偏南的暴雪天气,太行山高度降低使得高层干侵入强度增强,造成触发作用加强。
赵桂香邱贵强王晓丽
关键词:水汽输送
山西一次大暴雨过程云图及环境场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卫星资料、自动站资料、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云图及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稳定,200hPa反气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能高湿、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云团初生的基本环境场特征,但其动热力结构和强度的差异以及中尺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云团后期的发展;4个区域的大暴雨是由不同性质的云团造成的,其降水性质和特征差异明显。(2)L波段探空秒数据分析显示,云系分层现象消失,云顶高度降低,湿层厚度加大,凝结高度降低,0℃层降低,逆温层消失,均有可能是MCC形成的先兆信息。(3)此次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变窄、急流分支消失,同时高空西北风急流减弱、低层偏北风加强,干冷空气下传,大气不稳定度增大;地面锋面南侧暖区里,水汽的突然增大和气压的持续增强,均有可能是MCC发展的重要信号。(4)低层比湿和南北风分量诊断分析表明,MCC是在湿度锋的强迫抬升下,由于干冷空气的侵入而在湿中心附近生成的对流云团发展加强而成的。
赵桂香赵建峰杨东彭爱国张朝明
关键词:大暴雨云团环境场中尺度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