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049)

作品数:13 被引量:257H指数:10
相关作者:杨莲梅史玉光王世杰赵玲秦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疆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水汽
  • 6篇水汽输送
  • 6篇降水
  • 5篇急流
  • 4篇暴雨
  • 4篇暴雨过程
  • 3篇低空
  • 3篇低空急流
  • 3篇低涡
  • 3篇水汽收支
  • 3篇乌鲁木齐
  • 3篇可降水量
  • 3篇降水量
  • 3篇S-P
  • 2篇统计分析
  • 2篇强降水
  • 2篇强降水过程
  • 2篇环流
  • 2篇降水过程
  • 2篇GP

机构

  • 1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兰州大学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新疆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4篇杨莲梅
  • 3篇王世杰
  • 3篇秦贺
  • 3篇李曼
  • 2篇赵玲
  • 2篇张云惠
  • 2篇史玉光
  • 1篇杨青
  • 1篇张庆云
  • 1篇李圆圆
  • 1篇李霞
  • 1篇黄秉光

传媒

  • 5篇高原气象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什干低涡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塔什干低涡的定义,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高度场、温度场资料,运用计算机编程自动识别、追踪塔什干低涡的中心位置、中心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而获取塔什干低涡天气过程的数据集。此计算机识别程序中有两个关键判断条件:一是某格点i的高度值小于其外围格点高度值,二是低涡范围内任意格点的纬向温度二阶导数大于零。实践证明该方法对塔什干低涡系统的识别准确且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人工挑选的主观性误差。
秦贺张云惠黄秉光杨莲梅
关键词:自动识别
2000—2011年天山山区水汽输送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应用2000—2011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6 h 1°×1°资料,分析了新疆天山山区对流层不同层次空中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天山山区地面~100 hPa每年平均有11 504.1×108t水汽输入,11 337.0×108t水汽输出,水汽净收支为167.1×108t,其中西、北边界为输入,东、南边界为输出,对流层中层水汽输送量最大,低层次之,高层最小。天山山区水汽总输入量占全新疆水汽输入量的44.1%。(2)各季节中夏季水汽输送量最大,春季、秋季相当,冬季最小,各季节西边界、北边界均为水汽输入边界,东边界、南边界均为水汽输出边界。
杨柳杨莲梅汤浩刘涛彭军
关键词:水汽输送气候特征
新疆春季降水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被引量:30
2010年
利用1961—2007年新疆75个气象站月降水量资料和NECP/NCAR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2.5°×2.5°),分析了新疆3~5月降水异常环流、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以及环流和水汽异常对整个水汽输送异常的贡献。结果表明,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SCA环流型)是造成新疆春季各月降水异常的主要环流型。3月水汽输送量最小,4~5月相当,各层西边界为主要流入界,东边界为主要流出界,西风气流输送水汽多少决定降水异常。各月降水偏多的水汽输送异常表现为3月出现巴伦支海—新地岛以东向南到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水汽输送异常,然后其随西风气流进入新疆;4月出现西伯利亚向里海、咸海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向里海、咸海水汽输送异常,而后其随西风气流进入新疆;5月出现西伯利亚向咸海—巴尔喀什湖、巴伦支海向南到地中海东部的水汽输送异常,同时还出现红海向地中海东部和阿拉伯海向北到中亚的水汽输送异常,高、低纬向中纬水汽输送异常并汇合于中纬后沿西风气流进入新疆。各月环流异常对整个水汽输送异常起主要作用。
杨莲梅史玉光汤浩
关键词:春季降水异常水汽输送
一次中亚低涡造成的新疆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EC/T639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2月一次由中亚低涡造成的冬季新疆西部地区典型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属欧洲脊发展、中亚低涡东移造成的新疆西部及天山北坡的降雪过程。200 hPa西南急流使高层辐散,起到"抽气机"作用;500 hPa偏南气流与700 hPa东风急流为暴雪提供了水汽和热量的输送,同时加强了抬升运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是暴雪发生的动力条件,上升运动的强盛发展阶段对应降雪强度最大时段;水汽的垂直输送导致局地比湿显著增大,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云图上"干侵入"出现的时间与位置可以大致判断强降雪出现的时间和位置。
李圆圆肖开提.多莱特杨莲梅张云惠
关键词:暴雪物理量诊断
乌鲁木齐夏季强降水过程GPS遥测的大气可降水量演变特征
利用乌鲁木齐GPS观测站数据,通过GAMIT软件处理反演得到1h间隔的GPS遥测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GPS-PWV)结合乌鲁木齐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10次中雨以...
杨莲梅王世杰史玉光赵玲
关键词:乌鲁木齐强降水
文献传递
南疆西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被引量:80
2013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639初始场资料、NECP 1°×1°再分析资料、FY-2静止卫星和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9月16-20日南疆西部一次罕见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双体型(高压中心分别位于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及中亚低槽向南的切涡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中及低空三支急流的有利配置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中小尺度辐合与对流是暴雨发生的直接始作俑者。这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有3部分:较深厚的中亚低涡西南气流所携带的水汽,中低层哈密南部至南疆盆地偏东气流的水汽集聚与辐合和中高层中亚南部偏南风所携带的暖湿气流接力输送。其中,85%的水汽输送来自偏东和偏南气流。强对流发生在暖区一侧,暴雨落区位于TBB最大梯度区并与云迹风的高层辐散相对应。3个时段的强降水均由混合性降水回波造成。其中,有中小尺度回波发展,但移动路径和强回波中心的位置有所不同。
张云惠陈春艳杨莲梅贾丽红杨霞
关键词:急流水汽输送中尺度云团
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特征研究
咸海以东到新疆的天气尺度冷性涡旋系统(中亚低涡)常与乌拉尔山脊联系,其活动异常可导致新疆暴雨(雪)、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甚至对我国东部地区天气气候也有重要影响。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
张云惠杨莲梅肖开提·多莱特秦贺李圆圆杨霞
关键词:降水
文献传递
乌鲁木齐夏季强降水过程GPS-PWV的演变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乌鲁木齐GPS观测站数据反演得到1h间隔GPS遥测的大气可降水量(GPS-PWV)和乌鲁木齐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夏季10次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GPS-PWV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的强降水过程中GPS-PWV呈现出明显的1~3天增湿过程和1~2次跃变过程,且降水时GPS-PWV几乎约为气候平均值的2倍,跃变过程与降水发生和结束有较好的关系,可为干旱区降水短期预报提供一个明确的水汽演变指标。
杨莲梅王世杰史玉光赵玲
关键词:强降水乌鲁木齐
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特征被引量:56
2012年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66 d;中亚低涡随纬度分布有两个高频活动区域:47.5°~55°N(北涡)和35°~47.5°N(南涡),北涡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所占比例最大为52%,而南涡活动四季差别不明显。中亚低涡的成熟期生命史2~3 d占56%,4~5 d占27.5%,5 d以上占16.5%。低涡活动具有明显的月、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呈显著的年代际增加趋势。南、北涡均出现东北、偏东和东南向移动路径,并影响新疆不同区域的天气。中亚低涡可造成新疆出现低温大风天气(干涡)和强降水天气(湿涡),干涡占60%,且季节分布比较均匀;湿涡占40%,季节分布差异大,其中,夏季最多占57%,秋、春季次之。
张云惠杨莲梅肖开提.多莱特秦贺李圆圆杨霞
“96·7”中亚低涡持续活动能量转换和频散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11—22日中亚低涡持续活动发展、维持和减弱过程中三维结构及其能量转换和频散特征。结果表明:(1)中亚低涡在对流层中高层发展并向高层和低层延伸,最大正涡度中心始终位于中高层,存在300h Pa以下为冷心、以上为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深厚天气尺度系统,其发展—成熟—减弱过程最大正涡度中心由低涡中心西侧逐渐移至东侧,并对应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强上升运动。(2)扰动动能(KE)变化定量地反映中亚低涡强度变化和发展阶段,对流层中、高层KE强,同时,低涡内部的能量转换及其与外界的能量输送也主要发生在中、高层。低涡发展过程KE来源于扰动位能(AE)的转换和区域开放边界的扰动动能输入,且两者作用相当,它们使得低涡快速发展。低涡成熟期系统内部的能量转换很小,KE来自于外界扰动位能输入,消耗项为向开放边界的扰动动能输出。(3)此次低涡持续活动过程平均而言,东北大西洋反气旋式异常环流中心是罗斯贝(Rossby)波能量的频散源地,波能量向东欧—乌拉尔山频散,东欧—乌拉尔山正异常环流成为向中亚地区能量频散的"中继站",此地重新激发罗斯贝波向中亚地区频散使得中亚低涡持续活动了12d。(4)中亚低涡不同发展阶段罗斯贝波能量频散路径有所不同。发展和稳定维持期,东北大西洋正异常环流向东欧—乌拉尔山地区的能量频散过程显著,使得东欧正异常环流强盛发展并作为能量"中继站"向中亚地区频散能量,从而导致中亚低涡快速发展和稳定维持;减弱期,东北大西洋罗斯贝波能量向东南方向频散在地中海东部地区进入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然后沿亚洲急流向东频散,使得中亚低涡维持,这阶段东欧—乌拉尔山地区不再出现向中亚地区的能量频散。
杨莲梅李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