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K880058)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4
相关作者:于伟秦玉友胡娇洪俊杨兆山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香港思源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农民
  • 4篇农民工
  • 4篇民工
  • 2篇农民工教育
  • 2篇民工教育
  • 1篇学力
  • 1篇诱因
  • 1篇诱因分析
  • 1篇在职
  • 1篇在职教育
  • 1篇职教
  • 1篇身份界定
  • 1篇农民工教育培...
  • 1篇农民工培训
  • 1篇文化
  • 1篇民工培训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模式
  • 1篇教育培训
  • 1篇教育为主

机构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学院

作者

  • 3篇于伟
  • 1篇孙颖
  • 1篇张海波
  • 1篇杨兆山
  • 1篇管佩磊
  • 1篇洪俊
  • 1篇秦玉友
  • 1篇侯恕
  • 1篇胡娇
  • 1篇王微微

传媒

  • 5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9
2007年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低质量、低层次农村教育积累的复杂背景,使农民工面临很多问题。农民工素质低下,教育培训困难重重,城市生活的经济社会排斥,权利意识淡薄。基于背景研究和问题的探讨,可以找到一些应对之策。从弱势关怀到强国关注,从提升人力资本和综合国力高度的关注农民工问题,应该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基点;通过长线教育与短线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通过制度调整从法律制度消除歧视农民工的法律政策制度,平等对待农民工;通过社会氛围的营造和相关条件的创设让农民工对城镇生活产生认同感应该成为操作方略。
于伟秦玉友
关键词:农民工
构建以输入地区在职教育为主的农民工教育模式被引量:10
2007年
农民工教育目前主要在农民工输出地区进行,以职前的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事实上,以输出地区职前培训为主的农民工教育模式,已经滞后于农民工群体的现状和社会发展要求,并且有失公平。农民工教育应由以输出地区为主转为以输入地区为主,由以职前培训为主转为以在职培训和文化教育为主,实现农民工教育重心后移。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在输入地区开展农民工在职培训与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杨兆山张海波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教育在职教育
农民工培训的原则及路径探索——基于长三角地区农民工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本文在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农民工培训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一样遭遇农民工具有多样性、人力资本低下、工作负荷重无暇休闲以及外出务工前鲜少接受技能培训、技能水平落后、自发性外出务工的特点,这五方面特点也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困境和着力点。笔者根据农民工培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破解困境需要遵循以职业学校为培训主体原则、输入地培训为主原则,对农民工进行补偿教育原则、人格平等原则以及劳动力遵循就业机会原则、在岗培训和离岗培训相结合的原则,进而提出了破解农民工培训问题困境在转换培训观念以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主体联合的四方面发展路向。
胡娇洪俊
关键词:农民工
农民工多元身份形成的文化诱因分析
2007年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逐渐从起点基本相同的利益阶层分化为不同层次的利益个体,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是造成分化的隐形因素。无论是以学历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判断标准的表层文化体系,还是以民族、地域等人文特征划分的深层文化风格,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制约着农民工产业、地域、职业等身份的获得。文化背景差异造成了农民工群体在面对风险、利益及代际传承时经常出现两难选择,进退矛盾日益凸显。通过对文化诱因的经济学梳理,本文认为教育是克服贫困的治本良药,不同教育层次和质量的提升是解决文化困境的根本途径。
王微微于伟
关键词:农民工身份界定经济学分析
我国青壮年农民工学力现状与问题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解我国青壮年农民工的学力程度现状,运用"基础知识水平测试"对全国十一个省的一万余名青壮年农民工的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发现:我国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工表现出来的真实学力水平与他们自身学历水平存在差异,农民工有需求得到技能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学力水平,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侯恕管佩磊
关键词:学力
美国《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的实施困境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6
2008年
为了实现教育的公正和平等,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读写算能力,美国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该法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的教育质量有所好转,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法案在推行的过程中也面临教师工作积极性低下、学生身心疲惫、学校进退两难、政府无力扶持等许多困难。基于《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的制定背景及实施情况的研究,从中可以分析出一些原因,法案本身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是其内在原因,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外在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案的顺利推广。
于伟孙颖
关键词:NCL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