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211702)

作品数:41 被引量:771H指数:16
相关作者:汤达祯唐书恒刘大锰刘洪林姚艳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煤层气
  • 12篇储层
  • 9篇煤储层
  • 7篇煤层
  • 6篇同位素
  • 6篇勘探
  • 5篇地质
  • 5篇碳同位素
  • 5篇煤层甲烷
  • 5篇解吸
  • 5篇孔隙
  • 5篇
  • 4篇页岩
  • 4篇油页岩
  • 4篇盆地
  • 3篇地质特征
  • 3篇页岩油
  • 3篇渗透率
  • 3篇物性
  • 3篇煤层气开发

机构

  • 26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昆明冶金高等...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辽河石油职业...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12篇唐书恒
  • 12篇汤达祯
  • 10篇刘大锰
  • 10篇刘洪林
  • 7篇姚艳斌
  • 6篇段利江
  • 6篇李贵中
  • 5篇连承波
  • 5篇黄文辉
  • 4篇张军涛
  • 4篇赵永军
  • 4篇王生维
  • 4篇王勃
  • 3篇杨起
  • 3篇王红岩
  • 3篇张文忠
  • 3篇渠芳
  • 3篇李汉林
  • 3篇陈钟惠
  • 3篇赵国良

传媒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洁净煤技术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炭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天然气技术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断块油气田

年份

  • 12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类型初探被引量:19
2005年
通过对煤层气赋集成藏因素和机理的分析,结合煤层气勘探中有煤层却没有煤层气赋集,有煤层气赋集未必是勘探的有利选区等地质认识,探讨了煤层气藏的概念,并根据煤层气藏的成因和构造形态对煤层气藏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共划分了8种煤层气藏类型,包括了目前所有已经发现煤层气藏类型。并认为只有在含气饱和度较高的煤层气藏,且具有较高的渗透率,才能成为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刘洪林赵国良门相勇王红岩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
浅议我国低煤阶地区煤层气的成藏特点——从甲烷风化带的角度被引量:23
2007年
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是所有因素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某些因素是充分条件,某些因素则仅是一种必要条件,而水文地质条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通过对国内外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资料的对比研究,发现美国粉河盆地的甲烷风化带很浅,而中国西北地区的煤层甲烷风化带却很深,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导致了中美两国在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成藏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西北地区很大范围内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较前者小,但是在局部地区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有利的煤层气勘探区带。
刘洪林李景明李贵中赵庆波王勃
关键词:煤层气低煤阶
基于试井资料分析的煤储层渗透率定量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探讨煤储层渗透预测的方法,基于工区的试井资料,对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煤层埋深、储层压力、地应力和有效地应力与煤储层渗透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以工区的试井资料为依据,选取相应的参数,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非线性的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煤储层渗透率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和实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预测的煤储层渗透率与实测的煤储层渗透率之间的误差较小,且非线性的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结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预测的结果;基于试井资料建立煤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其预测结果是可靠。
连承波钟建华赵永军蔡福龙张军涛
关键词:煤储层渗透率BP神经网络
平顶山煤田煤储层物性特征与煤层气有利区预测被引量:26
2007年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采集煤样的煤质、煤岩显微组分、煤相、煤岩显微裂隙分析,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的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了煤层气资源分布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786.8×108m3,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为1.05×108m3/km2,具有很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其中,位于煤田中部的八矿深部预测区和十矿深部预测区周边地区,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层埋深适中,同时由于该受挤压构造应力影响,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渗透性高,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姚艳斌刘大锰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胡宝林车遥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物性
大宁—吉县煤区煤层气开发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被引量:6
2005年
指出大宁-吉县煤区的煤层气地质条件比晋城煤区要复杂得多,主要表现在山西组煤的沉积环境变化比较大、煤层的厚度变化大,有明显的变薄与尖灭现象;该区的构造变化也比较明显,水文地质条件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多样性,加上与煤层气藏保存直接有关的煤层顶底板岩性与厚度的明显变化,造成控制煤层气富集与高产的因素组合关系比较多,煤层气藏类型比较多,煤层气藏边界复杂,认为该区煤层气藏的一些细节特征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总结。又指出煤与煤层气勘探施工的钻孔稀少,目前所积累的资料显然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突出表现在煤层厚度与煤储层特征控制等方面,认为大宁-吉县煤区煤层气藏的复杂性决定了试验开发阶段的节奏不能太快,最好以满足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积累为前提来设计工作量,待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大规模开发。
王生维陈钟惠张明孙钦平
华北地区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性能被引量:43
2007年
对华北地区9个典型煤田(盆地)共144件煤岩样品进行块煤光片法显微裂隙测试、低温氮比表面及孔径测试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煤的显微裂隙以宽度小于5μm、长度小于300μm的裂隙为主,裂隙密度约20~200条/9cm^2,孔隙度为2.38%~10.3%,孔隙类型以孔径小于100nm的吸附孔为主,有利于煤层气储集而不利于其产出。煤层的储集性能以焦作煤田和荥巩煤田最好,平顶山煤田、大同煤田和沁水盆地南部次之,其他地区较差。煤层气产出性能以淮北煤田、淮南煤田、平顶山煤田和安鹤煤田最好,永夏煤田和大同煤田最差。焦作煤田显微裂隙不甚发育,荣巩煤田孔隙连通性差,沁水盆地煤的微孔、小孔比例过大,分别成为制约各区煤层气产出的“瓶颈”问题。
姚艳斌刘大锰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
关键词:孔隙结构储集煤层气
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地层水特征与天然气聚集被引量:6
2008年
地层水(油气田水)是与油气共存的地下水,它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有着重要联系。本文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地层水总矿化度、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镁钙系数和氯镁系数等化学特性参数的实验分析表明,除苏20井及其附近地区外,苏里格气田大部分地区石盒子组地层水封闭条件较好,处于停滞状态,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尤以苏里格南部地区为最好。
张文忠林文姬赵广民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地层水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南缘阜康地区芦草沟组油页岩地质特征被引量:26
2007年
准噶尔南缘阜康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广泛分布深湖—半深湖相油页岩。阜康地区油页岩研究区处于准噶尔古台坳—博格达晚古生代裂陷槽的构造过渡位置,大型逆冲断层作用导致二叠系油页岩出露地表。阜康地区矿体工业类型为有机沉积层状矿床。油页岩层系由老到新可大致划分为4段,优质油页岩集中在第二、三段。采用不同指标进行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据Sr/Ba比值判断绝大部分油页岩样品也是陆相产出;根据硼元素含量可以确定油页岩以淡水沉积环境为主,只是间或有海水介入。该地区油页岩具有特别高的开采价值。
王东营汤达祯苟明福王烽陶树高冠峰
关键词:油页岩地质特征芦草沟组准噶尔盆地
地理信息系统在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05年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图形可视化表达方面的功能使其在资源综合评价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GIS在煤层气资源评价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和GIS多层叠加技术的新的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姚艳斌刘大锰胡宝林罗文林
关键词:煤层气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评价
稳定碳同位素δ^(13)C_1在煤层气田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4年
煤层气分布状态主要受控于两种地质效应:一种是热动力学机制控制下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期;另一种是甲烷δ13C1解吸-扩散-运移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后,源于埋深变浅而造成的泄压条件下。文中以沁水煤层气田为例,探讨了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δ13C1解吸-扩散-运移效应。认为可以利用煤层气δ13C1特征来评价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开采稳定性,指导煤层气田的勘探和开发。
刘洪林王红岩赵国良李贵中
关键词:煤层气碳同位素气田勘探油气运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